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美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集美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自“格物”、“致知”至“诚意”、“正心”“修身”都讲自我 道德修养。自“齐家”“治国”至“平天下”则是内在道德修养的外在 展开。
9 罗大佑在《现象72变》中表述了自己对生活的哪些感受? 流行歌曲能否成为经典,请谈谈你喜欢的那些流行歌曲的原 因。你如何看待流行歌曲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请说明理由。
(1)感受:表达了青年人的恐慌,焦虑和伤感,面对社会生活各方面 的急剧变化,歌者的怀疑,讽刺,失望和无奈,同时也体现了鲜明的批 判精神。她的歌曲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情绪,文化关怀和社会批判内容。 (2)流行歌曲只要能表达一个时代独特的精神情感和社会风尚,能为 大众所接受喜欢并能在艺术形式上有独特的创新,经过实践淘洗就有可 能成为经典。 (3)好的歌曲在表达自己生活感受的同时,包含丰富的民主兴趣,文 化关怀和社会批判内容。
二.两组比喻:
1)屈原:坚守信念,宁为玉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洒脱超脱,全身远害: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
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2)屈原: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 乎?
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遂去,不复与言。 C,以渔歌结尾
三.渔父何以成为中国传统诗词中的一个经典的文化意象?
二、《刺客列传》的成功之处的具体体现 1.结构完整,叙事波澜起伏
①开端:荆轲的身世、交游的交代②发展:为好友田光而卷入了燕秦之 间的恩怨纠纷③高潮:感于燕太子丹之义而行刺秦王④ 尾声:高渐离 刺秦
2.叙事和描写的成功结合
叙述阴谋展开非直线式:鞠武不同意——田光曲折同意——荆轲同意、 活动拖拉——小高潮(田光自杀)——樊无期自杀——秦舞阳出场—— 等助手不得,被催促启程 有张,有弛,有悬念,中间穿插了几段描写:
(1)虚拟对白的表现手法,文章借助于对话(自设问答的形式)表现 屈原内心的矛盾冲突,对话中还运用了对仗手法,杂入了楚辞文体特点 (2)渔父:洒落超脱,全身远害。屈原:坚守信念,宁为玉碎。
7 具体分析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是如何运用 多种手法来塑造荆轲这一人物形象的,你认为荆轲的形象在 今天还有价值吗?
1.①渔父形象非“隐”字所能概括②上升为一种具有丰厚文化内涵、深 刻哲学意义,足以传达主体丰富情感的文学意向。③历史原型:历史上 实际存在过的:姜太公、严光、范蠡;文学原型:文学上描写过的:屈原 《楚辞·渔父》;庄子《渔父》 2.屈原、庄子《渔父》区别:前者是入世的现实层面上求得保身全生; 而后者是在出世的精神层面上求得保真全性。然而,后世文学重述里, 保身与保真所具有的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差别消失了,统一在对自由、恬 淡、充满的生命的追求之中。 3.渔父的文化内涵 ①渔父和光同尘、不做抗争的主张,包含了睿智和超脱。②没有世俗的 纷扰,而保有自己的一份闲适的心情。③相比劳心苦志、形容憔悴的屈 原来说,渔父的形象轻松自由,更能投合文人的胃口。
17 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它如何以比兴见意的?
(1)具体内容,本词记陈亮与辛弃疾的英雄相会,词中描绘丁二人兄 弟般真挚的友谊和对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怀念,也抒发了抗击金兵,光复 失地的共同理想。 (2)以比兴见意,语义双关,寓情于景,感慨万端,透露对国事的忧 愤,隐喻之旨趣都在若有若无之间,而意味也由此而生。
4 你对张爱玲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是如 何理解的?
张爱玲兰心惠质,心思细腻,她认识到生命的美丽,故把生命比作“华 美的袍”,但同时高度敏锐的感觉能力使她无法摆脱孤独,过于强烈的 心理反应,使她与社会、与他人难以正常相处,也使她认识到世界的丑 态和生活的艰辛,而这些又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热爱生命 就要正确地理解和经历那些艰辛和苦恼。
5 简要概括胡适给大学生毕业赠言的主要内容?
(1)堕落的两种方式: ①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②容易抛 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追求 (2)三种防身锦囊: ①要寻问题②要培养业余兴趣③要有信心。
6 屈原在《楚辞。渔父》中采用何种文学手法来表现内心的 矛盾冲突?屈原和渔父两个形象各代表怎样的生活态度?
15 简要论述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出奇之处
(1)善用叠字,产生了渲染氛围营造境界的效果。 (2)物镜与心境之契合,词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种种意象透射出 寂寞悲哀之心情 (3)韵律别具匠心,词人选择入声韵,短促幽咽下,造成吞咽吐声的 效果,又配以纵多的齐齿音字和舌音字,缠绵哀怨之情,齿切语之音 调,短促跳落之节奏,共同营造出凄凉愁苦的艺术氛围。
16 综合苏东坡的生平思想,论述《临江仙——夜归临皋》 一词所体现的“理趣而又放纵不羁”的特点
理趣不在于理的高深而在于趣的点化,所谓“趣”就是以超出而幽默的 眼光现照人生,现照自我,词中正面说理的句子只有“长恨此身非我 有,何时忘却营营”,但此前此后的描写都是围绕着一题首展开并赋予 其活泼的趣味,特别是“小舟从此逝”两句,以想像中行为的放纵旷达 表现心中的自由待放,诗人面对苦难的那一份洒脱和幽默跃然笔端。
①荆轲、高渐离、狗屠,喝酒燕市,歌哭无端,旁若无人,突出荆轲个 性——简笔,舒缓 ②易水送别:白衣相送,高歌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 不复还”——悲壮 ③秦廷对答——对比,突出大勇 ④刺秦一段——紧张 除“易水之别”外,还有其他细节: 荆轲的“默”:鲁句践与荆轲争道,荆轲默而逃去。 荆轲的“顾笑”:秦廷上,秦舞阳色恐振变,荆轲“顾笑”舞阳。一笔 而多意,含蕴深远,耐人咀嚼。
12 《古诗19首》被誉为什么?简析《西北有高楼》一诗 中“虚拟”手法的运用,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试将它与王国 维的《浣溪沙》做一比较。
(1)五言之冠冕 (2)所谓虚拟是说诗中情景并非现实的写照,而是作者幻想出来的, 这首诗借助于对具体形象---假象的歌者和假象听者的描绘,其中蕴含 对知音、知己的渴盼,正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基型。 (3)比较:王诗充满禅意,以象征手法写诗。两文想象与虚幻的手法 有着共通之处,但本诗对未来充满生活理想而王诗却流露出消极低落的 人生悲哀。
14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内容在有何特征?艺术效果如何?简
述“昨夜星辰昨夜风”的内容
(1)特点:意旨含蓄朦胧;几乎全写失意的爱情,诗中融入自己的某 些身切之感能引发读者多方面的感受与联想 (2)艺术效果:“无题”反胜“有题”,具体内容含混,但不构成理 解的障碍,引发读者的想象,结合身切之感,渲染有情人难以亲近的无 奈的遗憾 (3)具体内容:两用“昨夜”表现出诗人对“昨夜”刻骨铭心的珍重 之情
(1)①于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秦庭行刺荆轲的沉毅神勇的性格②欲 扬先抑:为凸显其勇先写与鲁句践争道,遭叱而逃。③对比映衬:田光 为激励荆轲而自杀;樊予期为助荆轲奉献自己的人头;④对比反衬:秦 舞阳之怯懦畏缩则反照荆轲之胆识;⑤余波荡漾:高渐离行刺作为余波 映照出荆轲英雄形象 (2)荆轲为燕刺秦,固属扶危济困之举,但以今天的某种历史现实来 看,秦国统一六国有历史进步意义,但不能因此而否定荆轲,荆轲感于
13 简要谈谈后世评论家为什么会对白居易《长恨歌》众说 纷纭。
其原因在于本诗题材的双重属性,所写涉及历史事实,而人们对唐玄 宗、杨贵妃的历史评价颇不一致,李杨的爱情已成为传说,在很大程度 上改变,超出了历史的真实。白居易的处理办法是借着史实的一点影 子,根据传说,演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婉转动人的故事。后古评论家有 的把它当做政治讽刺诗,有的则认为是歌颂爱情之作。
《史记·刺客列传》(节选)——司马迁 一.《史记》地位--无韵之《离骚》
1.①寄托了作者一腔孤愤,同于《离骚》②文学的色彩、意蕴同于《离 骚》 2.①文章写得好,叙事散文的文学要素都得到了充分发展②它是中国 武侠文学的最重要源头,在文学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3.为什么?①在于侠义精神的张扬②“刺客”的品质:言必信、行必果 ②士为知己者死的品格③侠烈之气
集美大学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一、填空 10’ 二、翻译或名词解释 10’ 三、默写10’ 四、简答(2题)10’五、论述 20’ (古代文) 六、应用文 30’ 七、写作 20’ 现代文以导读为主,课文为辅,古代文以导读、注释为主,背诵为 辅。
1 王蒙的《语言的功能和陷阱》这篇演讲稿有何特点?
(1)特点:①外松内紧”,演讲人态度轻松,仿佛随意说来,其实内在 逻辑严谨,条理清楚,原则问题分寸感很强。②亦庄亦谐,不是穿插几 句调侃语,使严肃甚至沉重的话题更加机智地表现出来。③思路开阔, 古今中外的材料随意驱遣,信息量很大,足以吸引各路听众。 (2)内容:①介绍了语言的功能,包括:表意和交际;记录和记忆; 帮助思想、推动思想;强烈的煽情作用;修辞作用;心理功能;艺术功 能;信仰功能等等②介绍语言的陷阱:言不尽意,文不尽言;言过其 意,文过其言;语言太过于通俗化产生了“狗屎效应”;语言文字可以 反过来主宰我们,扼杀我们的创造性,扼杀我们的活泼生机 (3)最后得出结论:语言是一把双刃剑。
3 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谈论了什么话题?它在 行文和选材上有何特点?
(1)谈论的话题:被他人(包括自己)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 很多人对止痒的生活却安之若素;人们应当醒悟,敢于无视别人对你的 生活的设置。 (2)行文的特点:以幽默诙谐之笔出之,主题则是极严肃的,文章大
多的篇幅在谈猪,临末曲终奏雅,揭示全篇主题。写作风格是幽默而严 肃,活泼而平实,犀利深刻而具温情与善意 (3)选材特点:本文说的是猪,实则讲的是人世,以猪寓人,以简单 的寓言揭穿人性,以鲜活而平庸的生活琐事作譬,引出严肃的话题—— 对自由的追求
10 《诗经——蒹葭》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 何关联?
通过复沓形式产生了迷离朦胧的审美效果,营造缠绵,追索的氛围的同 时产生了一种锲而不舍的追索之感。描绘了一个追索者永不停息追求心 爱之人的形象,很好地表现了事物的进展,强化音乐美和抒情气氛。
11 《春江花月夜》一诗以何为意象?具体抒写哪些内容? 抒发何种情怀?请你再举几首表现明月意象的诗与之作比 较。
(1)以明月的意象,创造了清明澄澈的艺术境界,抒发了游子的思妇 之情,并自然而然地由明月引出了宇宙与人生的感慨。 (2)书写春江月夜的迷人景象,诗从月升开始,最后以月落收结, 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写月的独特魅力。 (3)抒发了游子思妇离别相思的愁苦情怀、更进一步表达了深沉的人 生感慨。 (4)“月落乌啼霜满天”--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床 前明月光”--思想怀远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