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ppt
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极限论” 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极限论”:
中心论点——人口增长、粮食生产、投资增长、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粮食生产、投资增长、 中心论点 人口增长 和资源消耗具有按指数增长的性质,经济增长在今后 和资源消耗具有按指数增长的性质, 100年内的某个时期将达到极限 年内的某个时期将达到极限。 100年内的某个时期将达到极限。原因在于地球是有限 人类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 的,人类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吸 纳消化污染的能力是有限的。 纳消化污染的能力是有限的。 警示人们——世界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人类应 世界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 警示人们 世界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 制止增长和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制止增长和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从人与自然和谐 的角度看待发展;经济发展不能过度消耗资源、 的角度看待发展;经济发展不能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 要注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 境,要注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应考虑资源环 境的最终极限对人类发展和人类行为的影响。 境的最终极限对人类发展和人类行为的影响。 局限性——以“增长 资源 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 资源—环境 局限性 以 增长—资源 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 将人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将人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忽视了人类把握自己命运和 行为的能动作用, 行为的能动作用,忽视了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 大支撑和促进作用。 大支撑和促进作用。
2、国际背景 、
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 1 .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 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周期性 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缺乏可持续性 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 2.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 有增长无发展”---经济明显增长 经济明显增长, “有增长无发展”---经济明显增长,但贫困依 分配不公,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发展滞后。 旧,分配不公,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发展滞后。 国际上战略性资源短缺,如石油、矿石等。 3 .国际上战略性资源短缺,如石油、矿石等。
透视-4:“人类发展” 的发展 观
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纪90年代以来。 (1)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 背景: 人类发展” (2)背景:以”人类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发展观是 对以往的发展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完善, 对以往的发展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完善,最终明 确了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人不是物。 确了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人不是物。 理论形成和主张:1990年 (3)理论形成和主张: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发展了一份《人类发展报告》 首次提出了“ 发展了一份《人类发展报告》,首次提出了“人 类发展”的概念; 类发展”的概念;强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所 有人的生活,增进人类幸福、自由、尊重、安全、 有人的生活,增进人类幸福、自由、尊重、安全、 公正、参与等。 公正、参与等。这一发展观从根本上扭转了发展 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趋势。 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趋势。 衡量标准:寿命(人均预期寿命);知识( );知识 (4)衡量标准:寿命(人均预期寿命);知识(成 人识字率和受教育的平均年数);生活水平( );生活水平 人识字率和受教育的平均年数);生活水平(当 地生活费用的水准,即购买力平价)。 地生活费用的水准,即购买力平价)。
透视-3:可持续发展观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1)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2)背景: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源于人类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认识。西 背景: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源于人类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认识。 方国家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 方国家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 路子。但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具有不可逆转性, 路子。但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具有不可逆转性,因此应从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环境和生态问题。 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环境和生态问题。社会应谋求一种环境保护 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 理论形成和主张:1980年 (3)理论形成和主张: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使用可持续发展概 念;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把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可持续发展作为全世界未来共同的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作为全世界未来共同的发展战略。 缺陷:发展的终极目的并不明确。 (4)缺陷:发展的终极目的并不明确。 意义: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5)意义: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人类对 发展问题的突破性认识。 发展问题的突破性认识。
•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80-9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20世纪80 多学科介入发展观研究,产生了“综合发展观” 多学科介入发展观研究,产生了“综合发展观”。这一发展观 虽然加进了“ 但并没有十分突出“ 的发展。 虽然加进了“人”,但并没有十分突出“人”的发展。 经济 + 自然 + 社会 + 人 == 发展 • 第五阶段 第五阶段——1995年 1995年 1995 哥本哈根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为重要标志,着重提出了“ 哥本哈根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为重要标志,着重提出了“以人 为中心” 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口号, 为中心”、“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口号,即“以人为中 的发展观。 心”的发展观。 人 + 经济 + 自然 + 社会 == 发展 • 第六阶段 第六阶段——2003年 2003年 2003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 中国经验”基础上的发展观, 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 “中国经验”基础上的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 人本 + 全面 + 协调 + 持续 == 发展
透视-2:综合发展观
(1)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背景:经济增长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所期望的福祉, (2)背景:经济增长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所期望的福祉, 相反出现了高增长下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 相反出现了高增长下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 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甚至局部战争频发等现象。 败、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甚至局部战争频发等现象。 学术界称之为“有增长无发展”。 学术界称之为“有增长无发展” 理论主张:联合国前秘书长吴丹将发展概括为: (3)理论主张:联合国前秘书长吴丹将发展概括为: 经济增长+社会变革” 美国学者提出建立包括经济、 “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美国学者提出建立包括经济、 社会环境、生活、 社会环境、生活、文化等各项指标在内的新的发展价 值体系。 值体系。 衡量标准:提出以新的发展价值体系取代单一的GNP (4)衡量标准:提出以新的发展价值体系取代单一的GNP 指标。 指标。 缺陷:只注重社会内部诸因素的发展, (5)缺陷:只注重社会内部诸因素的发展,没有考虑社 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没有考虑代际问题。 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没有考虑代际问题。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一、导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理
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40年代 第一阶段 始于20世纪40年代 始于20世纪40 由政治学家提出,由发展经济学(法兰克福学派)形成的“ 由政治学家提出,由发展经济学(法兰克福学派)形成的“工业文明 经济增长论)。因受“二战”影响,视军力为国力, GDP为 )。因受 观”(经济增长论)。因受“二战”影响,视军力为国力,视GDP为 发展。 发展。 发展 == 工业 /经济 第二阶段——1969-1973年 1969第二阶段 1969 1973年 由罗马俱乐部的未来学派提出的“增长极限论” 批判“ 由罗马俱乐部的未来学派提出的“增长极限论”,批判“经济中心主 提出资源、生态的极限论点。 义”,提出资源、生态的极限论点。 经济 + 自然 == 发展 • 第三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 第三阶段 20世纪70 欧美一些经济学家组成的“新经济学研究会”提出了“ 欧美一些经济学家组成的“新经济学研究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观”。 经济 + 自然 + 社会 == 发展
3、现实背景 、
(1)高速增长背后掩盖许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增 长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长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进而影响或制约了社会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突出问题有 突出问题有: 第一,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 第一,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 第二,收入差距扩大,分配不公加剧; 第二,收入差距扩大,分配不公加剧; 第三,失业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 第三,失业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 第四,经济增长超前,社会发展滞后; 第四,经济增长超前,社会发展滞后; 第五,城乡差距扩大,地区发展失衡。 第五,城乡差距扩大,地区发展失衡。
透视-1:经济增长的发展观
时间: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代中期 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代中期。 (1)时间: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代中期。 背景:二战结束后西方工业国家大多物质匮乏。 (2)背景:二战结束后西方工业国家大多物质匮乏。 理论主张:以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为代表, <<经济增长理论>>为代表 (3)理论主张:以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为代表, 把发展基本等同于经济增长. 把发展基本等同于经济增长. 衡量标准:国民生产总值(GNP) GNP增长率 GNP是指一定时 增长率。 (4)衡量标准:国民生产总值(GNP)及GNP增长率。GNP是指一定时 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价值和劳务价值总和。 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价值和劳务价值总和。 缺陷:忽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价值; GNP作为评判发展的首要标 (5)缺陷:忽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价值;把GNP作为评判发展的首要标 存在的问题是:高增长下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 准。存在的问题是:高增长下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政 治动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被称为“有增长无发展” 治动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被称为“有增长无发展”或“无发展 的增长” 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