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十则教学课件_(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

论语十则教学课件_(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由,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 教也 女: 通汝 之: 助词,不译 知: 知道 知: 通“智”
释义1:我教给你求知的正确态度吧。
释义2:(我)教诲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
怎样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
■做学问要务实、严谨、谦虚。 ■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 人要有自知之明。
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公冶长篇第五
本篇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 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 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 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 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 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雍也篇第六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教 女:通“汝” 之:助词,不译 知:知道 知:通“智”
(我)教诲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
译文:
孔子说:“子路,我教诲你的 你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 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明智的 啊!”
本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vk 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 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 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 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 “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 德”的一些主张。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儒道互补
儒道互补:
儒、道两家的思想差别很大, 却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文化积极 入世与顺应自然的矛盾统一。 中国的思想家往往建有这两种 思想。
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
《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 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
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
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 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 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克制自己。
复礼:使言行回复到周礼上。
为:是 一日:一旦,表假设 归仁:归,称许、赞赏。仁,有仁道的人。 为:实现 焉:语气助词,了 由:依靠。 而:难道。 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不敏:不聪明。 请:请允许,希望。 事: 从事,照着去做。
为政篇第二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 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 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 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 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 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八佾篇第三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 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 自己,一切回复到周礼上就是仁。一旦这样 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德之人。 达到仁,是出于自己的努力,难道是由别人 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具体条目。” 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 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 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不聪敏钝,也 愿意实践这这几句话。”
《论语》是一部 孔子的 和
体散文集,是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 》《 》合称为
“四书”。
学而篇第一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 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 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 “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 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 信等道德范畴。
从:遵从
逾矩:越过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在学问上
有所造就;到三十岁懂得礼仪,能够自立
于世;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便遇事不 疑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叫天命;六十岁 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 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 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 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 者怀之。” 侍:陪侍 颜渊、季路:颜回、子路 盍:何不 裘:本指皮衣 共:动词,指共同享用 憾:抱怨 蔽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 伐善:夸耀长处 施:张大,夸大 安之,信之,怀之:使……安逸,信任,关怀。 “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
译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知:知道,懂得 乐:以……为乐 译文: 好:爱好 之:代词,它,代知识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
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 通“智”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的 人喜爱山;聪明人思绪流动,仁德的人沉 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
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
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
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里仁篇第四
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 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
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
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由:依靠。 而:难道。 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不敏:迟钝,不聪明。 请:请允许,希望。 事: 从事,照着去做。 斯:这些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 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 方刚,戒之在斗:“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 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 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 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 贪得无厌。”
述而篇第七
本篇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 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它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在其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 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 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 猛,恭而安。”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 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译文:
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按 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 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德之人。实行仁,全 凭自己,难道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 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 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 这些话。”
●在本文论述的思想中,你认为对你启发 最大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 够,今后有何打算。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讷(nè):语言迟钝,不善讲话
敏:敏捷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 而行动要敏捷。” 毛泽东二位女儿:李敏,李讷。(多做 而少说,可见毛泽东对子女的期望。)
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 来研读剩余的九则。 步骤:
1.诵读一遍。
2.逐句翻译,不懂的字词留下记号。
3.尝试写下你对这则语录的感悟,待会
与同学共同探讨,能联系以前学《论语》
时所记得的其他语录更好。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饱足 敏:敏捷,勤快 安:安逸,舒适
孔子说:“颜回吃的是一小筐 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 房中,别人都受不了 这种贫苦,回, 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 颜回!”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有:通“又” 于:在 而:就 立:站得住,自立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 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饭:吃,作动词 疏食:粗粮 饮水:喝白水 肱:gōng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 而:连词,修饰 而:却,转连
之:代肱
于: 对于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
膊做枕头,也乐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
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踰矩。 有:通“又” 于:在 立:自立 不惑:遇事不迷惑 天命:上天旨意,自然的禀赋,人生的责任与义 务等多种含义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听到别人 也能包容。 从:遵从,随 踰矩:越过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专心 求学;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 遇到事情没有疑惑;五十岁知道了 天命;六十岁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包 容;七十岁时一切随心所欲,而不 越出规矩。”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 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 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 年少时,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 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 等到老年时,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的是 贪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