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十则》ppt课件

《论语十则》ppt课件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 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 弟子编辑而成的语录体著作。孔子 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 这一思想。 《论语》的篇章排列在 内容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 节独立成篇。
它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 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 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 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论语》 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对中华民族的 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 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 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全书包括《学而》《为证》等20篇,内容 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品德修养、教育原 则等方面。《论语》和《孟子》《大学》 《中庸》合称为“四书”。
谋划,商量办法。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诚心不诚意。
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 检查。
自己。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交往。
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 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
指德、行优秀的人, 贤人。
3、吾与点也 古:赞赏。 今:和。
1、倒装句
1、欲乎沂。
即“乎沂欲”,状语后置
2、风乎舞雩。
即“乎舞雩风”,状语后置
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五六”“六七”定语后置
2、判断句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也”表判断语气。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省略句
小人反是
“是”前面省略介词“于”。
勿施于人
“于”前面省略宾语“之”
孔子说:“做官如果能够通过修养仁德而求 得,即使是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而为。如果 不能获得,我就从事所爱好的事业。”
即《韶乐》,虞舜时的 乐曲名。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 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 此高的境界。图,料想。为,作,
这里指欣赏。
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三个月吃肉都吃 不出肉味,感叹道:“没有想到对音乐的欣吗?
成人之美
想一想
“三省”指哪三方面?请用现代汉语回答。
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 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 的知识不去复习吗?
想一想
第7则是从哪个方面对人的思想道德 进行教育的?
人不但要正己,还要帮助别 人成就美德。
想一想
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什么?有 什么现实意义?
结构梳理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而道远 富贵取之有道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成人之美 富可求,吾亦为之 不可求,从吾所好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吾与点也
延伸拓展 文言现象汇总
莫春者 “莫”通“暮”。
解释下列句中的“道”:
1、任重而道远。 道路
2、不以其道得之。 仁道
解释下列句中的“与”:
课文朗读
孔子
老子
孟子
庄子
墨子
荀子
字词积累
论语 (lún) 编纂 (zuǎn) 曾参 (zēng) 冠者 (guàn) 三省 (xǐng) 韶 (sháo) 弘毅 (hóngyì) 喟然 (kuì) 其恕乎 (shù) 浴乎沂 (yí) 谋而不忠 (móu) 风乎舞雩 (yú)
整体感知
孔子的学生,名参 (shēn),字子舆。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们所追求的,不 讲仁义之道去得到它,就不应该占有。贫穷和低 贱是人们所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而受穷而卑微, 也不应离开它。”
(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意思是“子贡请教 怎样才能做一个君
子。”
意思是“对于你要说 的话,先实行了,再
说出来。”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 “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
里面,引申为内部, 内心。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省也。”
看齐。
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 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遵守,奉行,使之 成为自己的行为准
则与依据。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这是孔子提出的一种处世准则,后面的“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就是对“恕”的具体解释,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
2、不成人之恶。坏的,不好的事
解释下列句中的“行”:
1、终身行之者。
遵守,奉行,使之成为自己的行 为准则与依据。
2、先行其言。 实行
解释下列句中的“而”: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表承接
2、富而可求也。 表假设
解释下列句中的“为”:
1、为人谋而不忠。 替,给
2、吾亦为之。

3、不图为乐 为,作,指创作
1、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指德行优
2、见贤思齐焉 秀的人、贤人。
3、成人之美 4、不成人之恶 5、风乎舞雩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好 事。
形容词作名词,坏的,不 好的事。
名词作动词,吹风。
6、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1、不去也 古:背离、抛弃。 今:到某一地方。
2、虽执鞭之士 古:即使。 今:虽然。
至少搜集两条论语, 明天上课同学们互相交流。
第25课《论语》十则
语文版 九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 中,我们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有 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 六则论语。请大家一起朗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
孔子的学生,姓曾名 点,曾参的父亲。
即暮春,农历三月。 莫,通“暮”。
春天穿的单夹衣服。 歌唱。
人,童子六七人,欲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叹息。
在沂河边洗澡。 赞赏。
在舞雩台上吹吹风,舞雩, 鲁国当时的祭坛。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点)说:“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 已经做好了(穿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 少年,在沂水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 唱着歌回家。”孔夫子叹了口气说:“我赞赏 曾点说的啊!”
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 行其言而后从之。孔子所说的重 视实践,勇于实践,先行后言的 精神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想一想
如何贯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 之恶。”这一处世原则?联系实际说说。
如同学交往中不能意气用事, 对朋友的过错不能视而不见,要 勇于批评改正等。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 着重阐释了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对 儒家的做人标准、理想追求、道德行 为以及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都 有所涉及,这些真知灼见,千百年来 影响着我们,是东方思想文化的精髓。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 反是。”
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 促成别人的坏事。美,好的。恶,
坏的,不好的。
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好事, 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 反。”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
如果,表假设。
求得,追求。
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这里意为低微的官职。
加给别人。
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遵行 的准则吗?”孔子说:“是用自己的心推想 别人的心啊!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施加在别 人的身上。”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宽宏坚毅。这里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 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而艰险的道路还 很长。
PPT素材:/sucai/ PPT 图表:www.1ppt .com/t 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 课件:/k 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1、吾与点也。 赞赏
2、与吾父居者。 和
解释下列句中的“去”:
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背离,抛弃
2、蓬山此去无多路。 距离
解释下列句中的“士”:
1、士不可以不弘毅。 指读书人
2、虽执鞭之士。
小官
解释下列句中的“成”:
1、春服既成。 做好
2、成人之美。 成全
解释下列句中的“恶”:
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厌恶
课堂小结
1、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启人心智;
2、语言朴实简洁,人物形象鲜明;
你能举 例说明
吗?
深刻而精辟的语言,是《论语》最突出的特 点,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独立成段,每一段表达一种观念,十则论语表 达各自不同的思想,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课堂练习
成语溯源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者简介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