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2.风险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分工3.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4.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的判定5.危害、可预见的事件序列和危害处境6.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控制措施验证7.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8.生产和生产后信息9.风险管理评审结论
1.概述 1.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文是对XXX 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中对XXX 在上市后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总体评价,所有的可能危 害以及每一个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判定 , 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 估计, 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采取了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同时,对采取风险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进行 了可接受性评价,证实对产品的风险已进行了管理,并且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1.2 引用相关标准及产品有关资料
1)YY0316-2008医疗器械一一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2) 注册产品标准 3) 质量手册 4) 使用说明书
5) xx 使用情况、维修记录、顾客投诉、意外事故记录等 6) 专业文献中的文章和其他信息 1.3. 产品描述 1.3.1. 概况
所属安全类别为XX 类;所属防护类型为XX 型;电源种类为市电网供电,供电电源电压为 XXV ,频率为 50Hz ± 1Hz ;输入功率为xxVA;具有应用部分:XX ;属于XXX 安装设备;具有信号输入部分;运行方式:连 续运行。
1.3.
2. 预期用途
XXX 是对XX 进行XXX 的一种设备。
1.3.3. 预期目的
XX 是XX ,以此达到XX 的目的。
1.3.4. 适用环境
温度: XX 0
C 〜 +XX 0
C ;
XX 由XXX 组成。
1.3.6. 适应症
XXX 1.3.7. 禁忌症 XXX 。
相对湿度: XX% 〜XX%; 大气压力: XXkPa 〜 XXkPa ; 额定电压: 1.3.5. 设备组成
XXV 、频率 50HZ ± 1HZ
14风险管理计划简述
XXX开始策划立项时,我们就针对该产品进行了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指定了风险管理计划,该风险管
理计划确定了风险管理参加人员及职责的分配、基于制造商决定可接受风险方针的风险可接受性准则,包括在损害发生概率不能估计时的可接受风险的准则等内容。
2.风险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分工
3.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
3.1风险的概率分级
3.2风险的严重度水平
3.3风险评价准则
3.4风险评价准则系数值分析
根据上述风险评价准则所构成的5X 5风险评价矩阵图,确定风险可接受区域。
3.4.1可接受系数Ac
Ac=Pi X Si 3.4.2广泛可接受区
该区域内,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并且不需要主动采取风险控制。
3.4.3 ALARP (合理可行)区
4vAc 三12
该区域内,应先考虑接受风险的受益和进一步降低的可行性,然后对风险与受益进行比较,如果受益超过风险,则风险是可接受的;如果受益没有超过风险,则风险是不可接受的。
任何风险都应降到可行的最低水平。
3.4.4不容许区
Ac>12
该区域内,风险如果不能予以降低,贝U判断为是不容许的。
4.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特征的判定
公司以YY/T 0316-2008附录C为基础对产品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进行了判定,通过对涉及产品的制造、预
期使用者、预期用途、合理可预见的误用和最终处置等等提出一系列问题的方法,逐步了
解该产品的安全性特征,为进一步的风险分析打下基础。
X X X的安全特征问题清单如下:
者身上获持续时间
取
?
C.2.9
C.2.1
1
C.2.13
C.2.14 C.2.17 医疗器械
是否预期
由用户进
行常规清
毒?
是否进行
测量
医疗器械
是否预期
和其它医
疗器械、
医药或其
它医疗技
术联合使
用
?
是否有不
希望的能
量或物质
输出?
医疗器械
是否有基
本的消耗
对患者接触部位
作必要的常规清
洗、消毒、灭菌
清洁剂类型
消毒剂类型
清洗消毒周期
清洗消毒状况
测量变量
测量结果准确度
测量仪器
与医疗器械联合
使用
对医疗器械产生
影响
对患者的影响
与能量相关因素
易耗件
易耗件使用期限
是(2)否()
常规清洁剂(2)指定类型清洁剂
常规消毒剂(2)指定类型消毒剂
对患者接触部位在使用一次后应
进行二次以上清洗、消毒、火菌
床垫套清洗、消毒在温度
1340C± 40C的饱和蒸汽中进行
测量窗口显示数据与真实数值一
致()
配置设备自带(2)外置()
医用超声诊断仪(2)X射线机
(2)
其它器械()
对其有干扰()对其有损坏()
没影响
(2)
对患者身体有轻微损害()对患
者身体有严重伤害()对患者没
噪声()振动()热量()
辐射()接触温度()漏电流
(2)电场()磁场()
有(2)否()
按规定期限使用(2)允许超期使
用()
使用前检
查规范不
适当
不正确的
测量
使用错误
电能(漏
电
流)
1.再次使
用的危害
警告
正常状
故障状
正常状
正常状
正常状
5.危害、可预见的事件序列和危害处境
公司在对危害分析中,已考虑已知或可预见的危害情况,它们包括正常条件下、故障条件下;对危害所涉及的范畴也作充分考虑,它们包括对于患者的危害、对于操作者的危害、对于维修人员的危害、对于附近人员的危害、对于环境的危害。
在参照上述特征的判定的基础上,对XXX作如下的初始危害分析:
6.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控制措施验证
公司对已知危害进行风险评价,按照风险可接受准则判断每个危害的风险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对合理可行降低的风险、不经过风险/收益分析既判定为不可接受的风险采取控制措施,并对具体措施进行实施验证,同时重新对采取措施后的风险进行估计,确认其风险水平是否可接受。
XXX
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记录表见如下表:
用的危害
11
功能 (功能的 严重 非常 广泛可 接受
丧失或变 坏
)
功能 严重 非常 广泛可 (不遵守 接受
规则) 功能 严重 非常 广泛可 (错误的 接受
数据转换) 标记 (不完整 严重 非常 广泛可 接受
的使用说 明书) 操作说明
(医疗器 械所使用
规范不适 当)
严重 非常 广泛可 接受
操作说明
(使用前
检查规范
不适当) 警告
灾难
非常
ALAR P 严格按照
使用说 轻度 性的
可忽
有时
(合理 可行)
广泛可 使用技术 说明书的 规范进行
使用前检
明书已 对剩余 风险公
10 接受
的警告) 警告 严重 非常 广泛可 11
(再次使 接受
广泛可
接受
7.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
公司在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后,操作说明书(使用前检查规范不适当)、服务和维护规范(不适当的服务和维护规范)等危害的风险已降到广泛可接受的程度,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后,没有引入新的风险,经评审小组确认:产品综合剩余风险广泛可接受。
具体评价方面:
(1)单个风险的风险控制是否有相互矛盾的要求?
结论:尚未发现现有风险控制有相互矛盾的情况。
(2)警告的评审(包括警告是否过多?)
结论:警告的提示清晰,符合规范。
(3)使用技术说明书的评审(包括是否有矛盾的地方,是否难以遵守)
结论:使用技术说明书符合产品专用安全标准要求,相关产品安全方面的描述清晰易懂,易于使用者阅读。
(4)和同类产品进行比较
结论:通过与市场同类产品进行的临床、性能、功能比较,认为我公司产品与比较产品从性能指标到功能及临床使用上是一致的。
(5)专家结论
结论:风险管理评审小组在分析了以上方面,并临床应用专家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后,一致评价,本产
品的综合剩余风险广泛可接受。
8.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XXX已正式投入生产并上市,公司已对生产和生产后信息收集和评审,并填写了XXX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收集表(如下表),以决定是否需要改进产品(尤其安全性)和服务,该项目风险管理负责人对得到的生
产和生产后信息进行管理,必要时,风险管理小组开展活动实施动态风险管理。
12
9.风险管理评审结论
风险管理评审小组经过对XXX进行评审,认为:
(1)风险管理计划已被适当地实施;
(2)综合剩余风险是广泛可接受的;
(3)已有适当方法获得相关生产和生产后信息,并在适当时启动动态风险管理程序。
XXX全部剩余风险处于风险可接受准则的广泛可接受区范围内,且收益超过风险。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