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积岩(包括页岩,砂岩,泥岩,灰岩,白云岩等)沉积岩的颜色取决于岩石的成分及所含杂质。
有的颜色能反映岩石的生成环境。
白色的岩石多为高岭石、石英、盐类等成分组成;深灰到黑色说明岩石中含有有机质或锰、硫铁矿等杂质,是在还原环境中生成的岩石;肉红色及深红色是岩石中含较多的正长石或高价氧化铁,是在氧化环境下生成的;黄褐色与含褐铁矿有关;绿色常与含氧化亚铁有关,常生成于相对缺氧的还原环境沉积岩结构是指沉积岩颗粒的性质,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有以下两类结构:1. 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是机械沉积的碎屑物。
碎屑物可以是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石化的有机体或其碎片以及火山喷发的固体产物等。
2. 非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由化学沉积作用或生物沉积作用形成。
其中大部分为晶质或隐晶质。
一.机械成因的构造:机械作用形成的构造主要有三种类型其包括:层理、层面构造、变形构造。
1)层理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它是通过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的一种层状构造。
层理的基本类型: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序粒层理、块状层理。
2)层面构造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泥裂、雨痕、雹痕、晶痕、冲刷面、流痕、槽模、沟模。
3)变形构造是在沉积物沉积的同时或稍后,沉积物尚处于塑形状态时,经变形所形成的构造。
常见的变形构造有:负荷印模、球枕构造、包卷层理、滑坡构造、碎屑岩脉、盘状构造等。
二.化学成因的构造化学成因的构造很常见大致有三类:溶解作用形成的构造、凝聚作用成的构造、溶解—凝聚作用形成的构造。
三.生物成因的构造,包括生物生长沉积构造和生物扰动构造(生物侵蚀构造)。
一、化学成分沉积岩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各种先成岩石的碎屑、溶解物质及再生矿物,归根结底来源于原生的火成岩,二、矿物成分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有160多种,但最常见的不过一、二十种,其中包括:(一)碎屑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等(母岩风化后继承下来的较稳定的矿物,属于继承矿物)。
(二)粘土矿物高岭石、铝土等(母岩化学风化后形成的矿物,属新生矿物)。
(三)化学和生物成因矿物方解石、白云石、铁锰氧化物(各种铁矿等)、石膏、磷酸盐矿物、有机质等(从溶液或胶体溶液中沉淀出来的或经生物作用形成的矿物)。
表2反映了沉积岩在矿物成分上不同于火成岩的主要特征:例如,在火成岩中最常见的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以及钙长石等,因极易化学分解,所以在沉积岩中极少见;还有些是在沉积岩和火成岩中都出现的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磁铁矿等),但石英和白云母等在沉积岩中明显增多,因为这两种矿物最不易化学分解,所以在沉积岩中便相对富集;另有些矿物(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有机质等)是一般只有在沉积岩中才有的矿物,这样的矿物都是些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稳定矿物。
沉积岩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要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第二,这些物质要经过搬运和沉积作用,最后这些沉积物还要发生沉积后作用。
二、岩浆岩(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安山岩及玄武岩等)岩浆岩具体分为两种。
喷出岩和侵入岩。
喷出岩只要形成玄武岩。
侵入岩主要形成花岗岩。
玄武岩的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
呈斑状结构。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花岗岩是一种火山爆发的熔岩且受到相当的压力在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之构造岩。
在地壳表层形成中,缓慢地移动冷却下来。
花岗岩为粒状结晶质岩石,主要的成分矿石为碱性长石及石英。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浆岩的矿物颗粒的特点,包括:颗粒绝对大小(粗细程度)、结晶程度、相对大小。
据此可以分为等粒结构(又分粗、中、细粒结构)、玻璃质结构、结晶质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等多种类型。
岩浆岩的构造:岩石中各种矿物的空间排列方式,即填充空间的形式.气孔构造——岩石上有孔洞或气孔,岩浆冷凝时气体来不及排除.杏仁构造——岩石上的气孔被外来的矿物部分或全部填充.流纹状构造——有拉长的条纹和拉长气孔,呈定向排列。
块状构造——矿物无定向排列,而是均匀分布。
火成岩或称岩浆岩,是指岩冷却后(地壳里喷出的岩浆,或者被融化的现存岩石),成形的一种岩石。
现在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部分是在地壳里面的岩石。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安山岩及玄武岩等。
一般来说,岩浆岩易出现于板块交界地带的火山区。
形成地点岩浆岩分为火山岩(外部)、浅成岩和深成岩(内部):浅成岩是岩浆在地下,侵入地壳内部3-1.5千米的深度之间形成的火成岩,一般为细粒、隐晶质和斑状结构;深成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层3千米以下,缓慢冷却相成的火成岩,一般为全晶质粗粒结构;亦名侵入岩。
火山岩在火山爆发岩浆喷出地面之后,再经冷却形成,所以又名喷出岩,由于冷却较快,所以一般形成细粒或玻璃质的岩石。
结构岩浆岩最明显的分别是纹理,主要与组成晶子(粒子)的大小和形状相关。
粒度根据晶子粒的大小,岩浆岩分成五类:伟晶岩质,有非常大的颗粒晶岩质,只有大的颗粒斑状,有一些大颗粒和一些小颗粒非显晶质,只有小颗粒玻璃状,没有颗粒晶体结构晶体形状也是纹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此分成三类:全角:晶体形状完全保存。
半角:晶体形状部分保存。
他形:认不出晶体方向。
岩浆岩以两种化学成分分类:二氧化硅的含量:酸性火成岩含量>66%中性火成岩含量66%~52%基性火成岩含量52%~45%超基性火成岩含量45%~40%石英,碱长石和似长石的含量:长英质:含量很高,一般颜色较浅,密度较低。
铁镁质:含量低,颜色深,而且密度较高。
三、变质岩变质岩,三大岩类的一种,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
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一般变质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变质作用作用于岩浆岩(即: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成为正变质岩;另一类是作用于沉积岩,生成的变质岩为副变质岩。
除含有角闪石、碳酸盐类等主要造岩矿物外,与岩浆岩和沉积岩相比,变质岩中常出现铝的(红柱石、蓝晶石、);不含铁的镁硅酸盐矿物;复杂的钙镁铁锰铝的硅酸盐矿物(类;铁镁铝的铝硅酸盐矿物(堇青石、十字石等);纯钙的硅酸盐矿物(等)以及主要造岩矿物中的某些特殊矿物(蓝闪石、绿辉石、、硬玉、硬柱石等)。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决定于原岩成分和变质条件。
变质岩的结构是指变质岩中矿物的粒度、形态及晶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构造则指变质岩中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变质岩结构按成因可划分为下列各类①变余结构是由于变质结晶和重结晶作用不彻底而保留下来的原岩结构的残余。
用前缀“变余”命名,如变余砂状结构、变余辉绿结构、变余岩屑结构等,根据变余结构、可查明原岩的成因类型。
②变晶结构是岩石在变质结晶和重结晶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常用后缀“变晶”命名,如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
按矿物粒度的大小、相对大小,可分为粗粒(>3毫米)、中粒(1~3毫米)、细粒(<1毫米)变晶结构和等粒、不等粒、斑状变晶结构等;按变质岩中矿物的结晶习性和形态,可分为粒状、鳞片状、纤状变晶结构等;按矿物的交生关系,可分为包含、筛状、穿插变晶结构等。
少数以单一矿物成分为主的变质岩常以某一结构为其特征(如以粒状矿物为主的岩石为粒状变晶结构、以片状矿物为主的岩石为鳞片变晶结构),在多数变质岩的矿物组成中,既有粒状矿物,又有片、柱状矿物。
因此,变质岩的结构常采用复合描述和命名,如具斑状变晶的中粒鳞片状变晶结构等。
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主要特征,是成因和分类研究的基础。
③交代结构是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用前缀“交代”命名,如交代假象结构,表示原有矿物被化学成分不同的另一新矿物所置换,但仍保持原来矿物的晶形甚至解理等内部特点;交代残留结构,表示原有矿物被分割成零星孤立的残留体,包在新生矿物之中,呈岛屿状;交代条纹结构,表示钾长石受钠质交代,沿解理呈现不规则状钠长石小条等。
交代结构对判别交代作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④碎裂结构是岩石在定向应力作用下,发生碎裂、变形而形成的结构,如碎裂结构、碎斑结构、糜棱结构等。
原岩的性质、应力的强度、作用的方式和持续的时间等因素,决定着碎裂结构的特点。
变质岩构造按成因分为:①变余构造,指变质岩中保留的原岩构造,如变余层理构造、变余气孔构造等;②变成构造,指变质结晶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构造,如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条带状、块状构造等。
四、地形,地貌1、西山低山分布北京西山是北京西部山地的总称,属太行山脉。
北以南口附近的关沟为界,南抵房山区拒马河谷,西至市界,东临北京小平原。
面积约3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面积的17%。
走向北东,长约90公里,宽约60公里。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级下降,依次有东灵山—黄草梁笔架山;百花山----髫髻山----妙峰山;九龙山- ---香峪大梁;大洼尖----猫耳山等4列山脉,永定河横切山体,为泥石流多发区。
植被多为次生落叶阔叶林及灌丛,局部地区有人工针叶林,1900米以上出现山地草甸。
百花山、东灵山、龙门涧等地已划为北京市自然保护区。
山区煤炭资源丰富,京西煤矿为华北重要的无烟煤产地。
低山及山麓一带多名胜古迹,上方山、香山、八大处、潭拓寺、戒台寺、石花洞、云居寺、十渡等地为京西著名游览地。
五、地质构造1、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单斜岩层是指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原来的水平岩层改变了原始状态。
岩层向一个方向倾斜,岩层层面又近于平面。
单斜构造可以是褶曲构造的一翼、断层的一盘,也可以由局部底层不均匀升降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