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案例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案例

案例名称:《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授课教师:王颢(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学一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1 )知道长度的单位;
( 3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 4 )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二、过程与方法
( 1 )组织学生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的物理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 2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结合长度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他们认真、细心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 2 )使学生乐于参与实验,能够和同学进行合作,测量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对误差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交流合作、讲练结合
【学法指导】交流合作、讨论、观察与实验
【教具准备】塑料尺(30 把)、米尺(钢尺、厚木质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皮卷尺、盒尺,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由古诗《早发白帝城(李白)》及配图,引出运动;由图片“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
“飞驰的赛车”、“行驶的动车”、“飞人刘翔”、“飞身扣篮的NBA 球星”引入新课“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进行新课〗
活动5.1 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1. 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度;
2. 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结果。

(学生交流)
〖板书〗一、长度的测量
1. 单位:
( 1 )国际单位:米(m )
( 2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 m );纳米(nm )
( 3 )单位换算:
1km = 103m 1dm=10-1m
1 cm =10-2m 1 mm 10-3m
1 μ m=10-6m 1nm=10-9m
学生练习:500m = ___________µm 42mm= ____________m
学生填空:一些物体的长度:
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 ______________ ;房子的高度约为:300 ______________ ;
课桌的高度约为:0.75 ______________ ;铅笔的长度约为:1.8 ______________ ;
墨水瓶的高度约为:60 ______________ ;乒乓球的直径约为: 4.0 ______________ ;
头发丝的直径约为:80 ______________ ;纸的厚度约为:75 ______________ ;
出示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2. 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结合图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活动5.2 :观察刻度尺
观察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1. 量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零刻度线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零刻度线是否磨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重合或平行
学生由下面的插图对比分析,总结出如何放置刻度尺的方法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学生由下图中的三种视线的分析,选择正确的读数方法,总结出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由下图,引导学生读数,总结出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学生练习估读:为了突破难点,对估读进行层层递进式的引导,理解有效数字的含义。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在前面读数的基础之上,强调正确的记录。

活动:练习使用刻度尺
1. 测量课桌的长、宽、高
2. 测物理课本的长、宽
3. 各小组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本上,进行交流,引出误差的概念
4. 误差:正确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

〖引导学生〗
※(1 )误差不可避免
※(2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可减小误差.
〖小结〗
重点小结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巩固练习〗
1.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换算过程是(B )
A 、2.5m =2.5m × 100 =250cm
B 、2.5m =2.5 × 100cm = 250cm
C 、2.5m = 2.5m × 100cm = 250cm
2.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 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 不正确.
3. 三次测得书桌的长度为1.08m ,1.10m 和1.05m ,书桌的测量值应取()
A 、1.077m
B 、1.08m
C 、1.1m
D 、1.10m
【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多少东西,但实际上内容较多是可以的。

本节课涉及到三个活动,有两个重点内容:一是长度单位换算;二是刻度尺的使用。

单位换算是容易被忽略的,其实要想讲透,学生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

另外它是进行复合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是今后一系列单位换算的基础。

基于此考虑,我首先从单位台阶入手,要求用科学计数法逐步找到其中规律,然后过度到稍微复杂些的换算。

方法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即意义并用乘法写下来,指出单位换算的原则是等量代换,用特殊记号如颜色的区别让学生慢慢理解其换算过程。

接着马上练习,并请学生板书,当场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测量的含义理解上有些生涩,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强化,而且学生容易简单理解成是测量仅包括长度的测量,另外就是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物质的长度的时候,学生由于之前没有学习过这方面的内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讲解,并简单加以应用。

在刻度尺的使用过程中,对于四个正确,学生对于读正确存在较大的问题,因为教材对于该内容是忽略处理,而教学中又将它明确提出,学生因此在理解上需要一定的练习和时间来巩固。

从课后作业看,个别学生依然存在些问题,如单位漏写、错写等。

另外,在时间单位的换算上,只要略提一下即可,但是“ 一秒等于多少小时” 这样的问题还是会给学生带来些麻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