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迅爱书的故事 课文

鲁迅爱书的故事 课文

4.抄书能够提高记忆力。()
5.鲁迅看是的时候,总是擦桌子和洗手。()
6.鲁迅看书的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




同学们好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而是从小养成的,希望同学们今后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取得更好的成绩!!!
课时作业
背诵课文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21年至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放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小时候的鲁迅是怎么样的孩子?
答:小的时候鲁迅是一个爱买书,爱看书,爱把书看做宝贝一样的孩子。
课题
第一课鲁迅的故事
教学内容
课文
教学重点
1.掌握和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完成本课时的相关联系。
3.通过学习课文领悟课文意图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
2.能够将本课时的教学能容能够灵活的运用
情感教育
教育学生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爱书、护书更应该养成从小爱书、读书的好习惯。
7.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
8布置作业
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回答下列问题:
1.你喜欢看书和读书吗?
2.你读过哪些书?你能说说书名吗?
3.你对你喜爱的书是否爱护过呢?
4.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爱护的?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把书看做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叔祖父哪里看了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双乳当眼睛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却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巴一包书递给了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答: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还喜欢抄书。
6.鲁迅抄书得到什么好处?
答:抄书使他的记忆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7.鲁迅看书前是怎么做的?
答: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手是不翻书的。
8.鲁迅为了爱护好书他还干了什么?
答:鲁迅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9.鲁迅从1921-1936年读了多少册书?
答:鲁迅从1921年至1936年,就有9000多册。
10.鲁迅一生最大的财富是什么?
答: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根据课文的内容判断正误
一、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答: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小时候是一个十分爱书、买书、抄书并且把书看做宝贝一样的一个人,还知道鲁迅先生看书如宝的习惯贯穿的一生,他一生藏书9000多册。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答: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应该爱书、护书以及今后该怎么做,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改正我们一些不好的习惯,学习鲁迅先生的好习惯,长大成为一名有出息的一个好学生。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
1.鲁迅小时候只爱看带图的书。()
2.长妈妈也识字,给鲁迅买回了《山海经》()
3.鲁迅得到压岁钱后,一分钱也舍不得花。()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鲁迅得到这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他的记忆里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书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在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2.鲁迅在哪里看了一本什么书念念不忘?
答:鲁迅在他的启蒙老师那里看了一本叫《《山海经》》的书,这本书使他念念不忘。
3.文中提到的《山海经》是一本什么书呢?
答:山海经是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成书于战国时期。
4.当鲁迅识字多了,攒起压岁钱干了什么?
答:鲁迅攒起压岁钱买书看。
5.鲁迅小时候还喜欢干什么?
教学用具
教科书、投影仪
教学方法:
1.提问法2.尝试法3.鼓励法4.纠正法5.领读法
6.讲解法7.分析法8.举例法9.解释法10.启迪法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读新课
3.在黑板上写课题以及教学内容
4.学生尝试读课文,由老师纠正错误,从而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5.教师领读课文并且讲解课文
6.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课时相关练习,由教师讲解并纠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