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与指导

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与指导

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与指导
第一讲关于观察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观察?
⏹观:用五官感知
感性理解
⏹察:用头脑思考
理性理解
⏹九点半蹲在石头上的猫
⏹小婴儿操作小汽车、飞机→滑行,操作马牛→蹦跳(说明他已经能够分类,交通工具与动物)
⏹半岁婴儿喜欢把东西放到嘴里
⏹一岁半婴儿喜欢躲猫猫
⏹2岁半幼儿不听话
⏹三岁半幼儿说谎
二、幼儿教师观察存有的问题
(一)未观察到典型事件
⏹教师往往不知道自己要观察什么,找不到观察的切入点。

⏹如区域游戏活动时段,对幼儿活动没有能够从认知(语言、思维、想象)、情感、社会性与个性等方面实行观察。

(二)记录观察事件的水平不足
⏹1.记录不够完整(缺乏事件发生的背景信息:活动类型、相关参与人员、事件发生的情节、前因后果等)
⏹2.记录不够细致(仅仅笼统的记录幼儿做了什么,没有细节)
⏹3.记录不够客观(对幼儿的想法、意愿实行主观猜测,使用主观词汇)
(三)分析观察事件的水平较弱
⏹1.分析不深入、不准确、不细致
⏹2.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幼儿发展中的问题。

三、幼儿园教师观察技能
⏹1.学会带着问题观察
⏹在观察前要先预设问题。

如以观察幼儿玩自带玩具的游戏为例,观察的核心有两点:一是玩具的玩法;二是同伴间的交往与互动。

能够根据需要只取其一,也能够二者兼顾。

⏹2.观察方法
⏹(1)扫描法(全景法):为了粗略掌握全班幼儿的游戏情况,对每个区域与每个幼儿轮流实行扫描观察,这种方法一般在游戏开始的5-10分钟与结束前的5分钟使用。

⏹(2)定点法:教师事先确定好观察的主题或区域。

如教师发现医院区角比较冷清,于是选择该区角实行有目的的观察,以分析冷清的原因并思考对策。

⏹(3)定人法(追踪法):以某为幼儿为观察对象,全面深入了解其游戏发展水平及其存有的问题。

⏹3.记录方式
⏹(1)文字式
⏹(2)图表式(利用或设计观察表格,采取打钩的方式记录,主要用于“频次”或“等级”记录)
⏹(3)图文结合式(如用图画标示出区域与区域、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往)
⏹(4)音像实录式(在观察结束后要即时观看、补充和完善)
第二讲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
一、介入的时机
1.从幼儿简单反复的行为中发现时机
2在幼儿不能独立解决困难时抓住时机
案例(略)
二、介入的方式
1.平行式介入;是指教师在幼儿四周,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儿童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当幼儿对新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或不喜欢玩时,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而不喜欢玩其它游戏时,教师能够用这种平行介入的方式实行指导。

教师一般以平行角色的身份或教师的身份来参加游戏
2.交叉式介入;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则扮演配角,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作出反应;如果教师认为有必要对幼儿游戏加以直接指导,则能够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提出相关的问题,促使幼儿去思考。

3.垂直式介入;是指在幼儿游戏中如果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实行直接干预。

三、介入的策略
1.小材料解决大问题
2.巧用手机启发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扮演关键角色,吸引幼儿加入游戏
4.以游戏者身份,在游戏中解决问题
【观察与指导案例】
制作三明治:
(1)幼儿已有的水平——亮亮比较熟练地用左右手配合描绘面包模板的轮廓,沿直线剪出的三角形也比较光滑平整,说明他小肌肉动作发展比较灵活协调。

(2)幼儿遇到的问题——(黑笔印):在制作三明治的过程中,亮亮发现黑色笔印出现在了面包片的正面,不美观。

于是他将面包片翻转过来(直角三角形斜边向右),但是这样面包片与下面的馅就无法重叠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反复掉换面包片的方向都失败了,最后他采取将模板翻过来印画(直角三角形斜边向左)的方法,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中能够看出亮亮观察仔细,做事认真,追求完美,也说明亮亮的思维水平和空间想象力比较强。

(3)教师指导的切入点——(合理布局):在一张大的不织布上亮亮只能剪出三个面包片,很浪费材料,老师发现这个问题,提醒亮
亮最大化地利用不织布,于是亮亮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尝试把几个面包片模板挨在一起交错摆放(一块正方形的布,能够剪出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发现了共同边,少剪了四个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