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可以生动的展示林黛玉的美貌与较弱的身姿。
一、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
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
她的蒙师贾雨村说,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
"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
"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
"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
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
她诗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
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
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
不过这种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她诗人的气质和诗作表现出来的。
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的。
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欣赏,因而不断夺魁。
二、林黛玉的身体是虚弱的。
上帝总是在给一个人打开一扇门时,却关上了一个窗。
黛玉才才华横溢,然而黛玉的身体坏到在探春她们面前都“礼数粗疏”,探春也能体谅她实在是精力不济。
连贾母如此疼爱这个外孙女,也不忍心让一个所谓身子如此虚弱的女孩嫁给宝玉。
三、林黛玉心思过于细腻。
容易捕风捉影,自己把自己气死的。
是自小丧母的遭遇,是居人篱下的境况,还是封建社会的压迫。
不管怎样,太多的因素积压在了一个小女孩身上,导致了最终这样一个较弱的,多愁多病的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