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作文批改方法

学生作文批改方法

学生作文批改方法谈
常兴中学刘朝霞
怎样改进作文的批改讲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挥作文批改讲评的有效作用,把教师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我结合几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评改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与同行们商榷
一、教师批改作文讲方法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

但反思我们现在的作文批改却出现了“高耗低效”的现象。

教师煞费辛苦批改的作文,学生只是关注分数或者等级,教师的辛苦也随着学生这一看而付之东流。

根本没有起到批改作文的预期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使我的劳动真正体现他的价值,我首先要谈到就是教师批改作文要讲方法。

作文批改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

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所以教师对作文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富有情感的。

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具有特点的。

1. 激励性的评语
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语句,一个生动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

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让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主人,从而激发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为做人而作文的信念。

比如:遇到学生能够准确运用学过的精彩语句,教师可以在旁边批注:这个词语准确的写出了你当时的心情。

遇到学生选择的素材比较典型,也许这个学生并没有把这个事例描写的非常生动,教师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这个事例选择的与众不同,很有新意。

遇到后进生在作文中偶尔有些进步就可以在旁边写上:看到你在进步老师好开心,看来只要你用心去写,就会有突破。

这样,学生阅读了老师的评语后,感受到老师是用心在关注他,用情在欣赏他,
用爱在发现他,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还会使师生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大大提高学生对评语的阅读兴趣。

不过,学生的作文中总是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可以接受教师的建议而又不会因此而产生厌烦心理。

这就谈到
2. 商榷性的评语
商榷性习作评语的妙处在于它本身就是交际语言运用的典范,语言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即使评语带有批评性,也能使学生感到其中不仅有合乎情理的严谨,而且也有充满人情味的关怀。

例如:在学生出现了抄袭别人的作文的现象,教师就可以这样在旁边批注:这篇作文的内容非常好,老师在某本作文书上看到过,看来你有一定的眼光,照你这样的标准,相信你也会自己写出精彩的文章。

再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优秀作文,但美中不足的是书写潦草。

我们就写这样的评语:“如此优美的文章,如果配上工整的文字书写,将会相得益彰。

你认为呢?”这样的评语要比“字迹潦草”的评语取得的效果更好。

评语把这篇文章的不足放在学生作文进步的进程中观察和审视,可使学生清晰的看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进步,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由于我们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采用了假设的句式,淡化了命令、强硬的口吻,把话说得相当委婉,很容易获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而接受。

其实,良药不一定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逆耳。

这类评语留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语气委婉、亲切,如话家常,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能诱导学生进行反思,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去作文。

在学生作文中存在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内容空洞,缺乏细节描写,这也是我们教师经常不厌其烦下的评语。

但是学生会似乎有些似懂非懂,更不知如何改进。

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最好使用质疑性的评语。

3. 质疑性的评语
质疑性的评语就是教师认为需要修改的内容以问句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书面交流,它一般包含两层意思:出现了什么问题,怎样改。

比如一位学生在写《校园的柳树》这篇文章时,教师的评语上这样写道:柳树这样美,那夏天柳树的树枝和树叶和春天的比较有什么变化呢?这样的评语针对性比较强,而且学生看了比较明白,也知道如何改进?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教师批改作文的效率,见到了
实效。

如一个学生在《我学会了游泳》一文中没能把自己学游泳的过程写具体,只写道:“我开始怎么游也不会游。

爸爸就耐心地教了我一个方法,我便按爸爸教的方法游,终于学会了游泳,我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在这段话旁写下这样的批语:“真为你高兴,你的游泳本领提高很大,你爸爸真有一手!我也希望学一学。

可仔细地阅读了你的文章后,老师也没找到你爸爸的绝招,让人感到遗憾。

”还可以这样来提问:爸爸当时是告诉了你什么秘诀?你听了之后自己又是怎样去做的?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其实这就指出学生在作文中没有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问题)这样虽然没有直接用“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来点出学生作文的不足,但是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思考,认识到文章中的不足。

评语要求客观,但客观不是不要情感,相反,恰恰是深厚的情感给客观的描述、评价提供了强烈的震撼力、感染力。

学生透过那些富于情感、具有诱导性的中肯评语,还可以读到教师对他们的赤诚之心,从而引起深深的思考。

二、学生互改作文讲步骤
互相交换批改更有利于刺激学生思考,令学生有被“确认”、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而这种被认同和赞赏的感受会转化成一种“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地激励孩子学好作文。

让学生互相修改也可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会理解得越来越深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应该在不同的年级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建构。

对于作文刚起步的孩子不妨从易到难依次提出以下五条要求:
①.格式是否正确;
②.卷面是否整洁;
③.错别字有几个;
④.有几处病句;
⑤.在批改时至少要找出同学作文的一个优点。

第一次批改就只针对第一条要求进行,如果作文格式正确了就写上批语:格式正确。

以后每次批改就增加一条要求。

五篇文章批下来,每位学生都能围绕这五个要求写出批语了。

到了初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批改技巧,就依次增加以下要求:①.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②.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③.所选材料是否真实、典型;
④.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
⑤.至少要找出同学作文的三个优点,提一个建议。

我们把批改的权力最大限度的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

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主导地位,放之前,我们要用很长时间去扶他们一段,教师范改,授之以“渔”,明确要求,循序渐进。

要让学生掌握了评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1)改。

修改错别字,修改运用不准确的词语,修改病句;(2)划。

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美词佳句;(3)批。

在作文空白处批出作文的精妙处或不足处;或者读者的疑惑(4)评。

写评语,谈自己阅读此文后的感受。

对于评语的写法,不能过于笼统,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应细化,如可以列出具体的批改方向:内容上的批改,可以从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正确、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实、健康;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切实、可靠、充分等方面去批改;结构上的批改,可从文章的开头、结尾写得怎样;过渡与照应安排如何;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意思是否连贯;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等方面去批改;语言文字上的批改,如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哪一个好词,这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句话给人一种什么感受?包括文章中的错别字,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找出表达不准确的地方;增补漏掉的字词;删去多余的字、词、句;调换一些字词的顺序;改换不恰当的词句等去修改。

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也会成为一位称职的小老师。

三、学生回读评语谈效果
当发下这样批改后的作文,首先一定让学生从每一个提问、每一次鼓励、每一次商榷中进行阅读和思考:然后让学生对能够回答的问题在作文旁边或者评语后面做补充,哪怕是回答的一个问题,改进的一句话,也在说明学生在为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而不断的努力。

这也真正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价值,因为学生因你的劳动学会了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这也改变了现在的“高耗低效”的现状。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够成熟的观点,希望能够对大家今后在“作文批改”方面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