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写规范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写规范

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规范编制原则:坚持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

主要分为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职责;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职责。

一、总则1.为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通则。

2.各单位应制定各级干部、管理人员、岗位员工和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奖惩办法。

3.各级行政正职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负主管领导责任,其他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其分管工作的安全生产负分管领导责任。

各职能管理部门应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安全生产负管理责任;员工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4.各级干部、管理人员、岗位员工和部门,应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对实现安全、文明生产负责。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1.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范围覆盖本单位所有组织、管理部门和岗位。

矿根据其组织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分别制定出各级领导干部、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所有岗位设置及职责,分别制定各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应由本企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以企业文件形式予以明确。

3.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程序⑴根据机构编制、核实职能及人员;⑵对本单位所属组织安全管理状况和各岗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定位;⑶制定责任制大纲;⑷组织编制;⑸审查责任制草案;⑹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发布⑺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审核修订。

4.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⑴矿长、经理是法人代表,是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⑵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的各级领导和生产管理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⑶有关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必须在自己的业务工作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负责;⑷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不违章作业,并有权拒绝违章指挥,险情严重时有权停止作业,采取紧急防范措施。

5.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原则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安全生产方针,明确各级领导和各职能科室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

⑵生产经营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实现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责。

⑶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每个岗位都必须制定本岗位安全责任履行安全职责,实现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6.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编制程序:⑴明确所有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

主要负责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负最终责任,并在安全生产中起领导作用,各级管理人员应有效管理其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⑵应界定不同职能间和不同层次间的职责衔接,形成文件。

企业应将安全生产职责和权限向所有相关人员传达,确保使其了解各自职责的范围、接口关系和实施途径。

⑶应建立考核职责、频次、方法、标准、奖惩办法等,对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考核。

三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注意事项1.主要负责人(决策层)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决策层包括哪些人员;明确上述人员的职责范围、所分管的工作内容及对其的资格要求;应涉及的责任制内容:⑴明确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的要求(包括建立、健全、执行、检查和修订各阶段)。

⑵明确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的要求(包括建立、健全、执行、检查和修订各阶段)。

⑶明确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工作应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⑷明确对安全生产投入的要求(必要资源、安全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等)。

⑸明确对安全检查及事故隐患处理的要求。

⑹明确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制定、实施、完善等)。

⑺明确对生产安全事故处置的要求(调查、处理、上报)。

2.管理层安全生产责任制⑴明确管理层包括哪些人员;⑵明确上述人员的职责范围、所分管的工作内容及资格要求;⑶应涉及的责任制内容:①明确对各阶段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的要求(包括制定、执行、检查和修订等阶段)。

②明确对各阶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制定、执行、检查和修订等阶段)。

③明确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工作应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④明确对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的要求。

⑤明确对安全检查(检查、落实、监督、检查记录等)及重大事故隐患管理的要求。

⑥明确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制订、落实)。

⑦明确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管理的要求。

⑧明确对年度经营、安全、事故情况总结的要求(调查、处理、上报)。

⑨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3.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责任制⑴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有机构编制,能独立履行安全管理职能,有相对独立的考核权⑶主要职责应包括:①在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指示要求;②组织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③组织制订和修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④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⑤参与新、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的“三同时”审批⑥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⑦日常安全巡回检查,有权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遇有危及安全生产的紧急情况,有权停止作业⑧负责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调查、处理、统计、上报等⑨负责安全生产考核评比,经验交流,推广应用安全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⑩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检查落实4.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⑴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其它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⑵其它单位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⑶各生产车间应有车间和班组两级专职或兼职安全员⑷管理人员年龄、文化程度、业务能力符合需要四、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企业制定的组织生产过程和进行生产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也称为内部生产规则,是企业内部的“法律”。

规章制度内容广泛,包括了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企业制定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督促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

制定规章制度应当体现权利与义务一致、奖励与惩罚结合。

企业规章包括规定、办法等。

制度是企业制订的要求所属人员共同遵守的准则,是企业对某项具体工作、具体事项制订的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与ISO标准中的程序文件相似,是对过程的规定和控制,要求具备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根据其自身的生产经营范围、作业危险程度、工作性质及其具体工作内容的不同,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有针对性地规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工作运行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标准。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通常应包括:⑴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⑵安全生产会议制度⑶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整改制度⑷较大危险因素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⑸危险作业审批管理制度⑹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⑺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⑻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报告和管理制度⑼安全生产“三同时”管理制度⑽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⑾危险源管理制度⑿女工劳动保护规定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⑴安全教育培训制度①为确保安全生产,增强本单位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各部门要结合中心工作,应用广播、板报、安全课等形式,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

②凡新入厂矿的管理人员和职工,必须接受厂矿级、车间、班级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有关部门做好三级教育的备案记录工作。

③转岗职工、重新上岗职工的安全教育由车间主任完成。

④特种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持有关部门颁发的有效证件方可上岗。

⑤所有授课人员应作好教育记录,保证教育内容和时间符合法律规定,受教育人接受教育后应签字确认。

⑥凡发生工伤事故后,主管部门要根据事故原因对职工进行教育。

⑦安全生产教育后,由安全科或主管领导将授课及考试资料归档。

⑵安全生产检查制度①本单位安全科应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安全教育培训、重大危险源及重要危险部位,结合季节变化开展季节性检查、排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②各车间每周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主要检查机器设备、设施的安全生产状况,排查事项隐患。

③班组每日进行了一次安全生产检查,主要检查职工是否遵守操作规程,是否按规定佩带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纠正违章现象。

④单位专职、兼职安全员定时巡检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⑤所有检查结果要有记录,对检查出的隐患或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及时上报,立即排除。

各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在编制检查制度中,应列出工作现场的检查重点内容,以及谁去检查,什么时间检查,检查后怎么消除等内容。

⑶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的编制应结合本单位不同岗位而定,应找出各岗位易发生的违反规定、违反标准、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找出各部门及单位领导在岗位责任制中易发生违反规定的范围。

根据情节轻重制定出单位的处罚标准,奖励的有关条款。

可依照以下内容确定奖励标准:①对安全生产管理有突出贡献的;②发现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的;③拒绝或举报违章作业的;④在发生事故中抢险救灾做出突出贡献的。

奖惩制度的奖励、惩处的实施由谁来决定,在制度中应予以明确。

⑷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①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立即上报上级安全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根据事故情况上报有关部门处理。

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部门或个人要保护好现场,不得将事故现场随意变动或恢复。

③发生事故部门或事故当事人要积极协助调查分析,不得隐瞒事故真相。

④对发生事故的各类工伤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接受教育,提出处理意见,建立防范措施。

另外应将对违反操作规程、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所造成的事故,按照事故大小对责任人的行政、经济处罚标准作为条款编入制度中。

对职工的工伤保险、休假等规定条款编入制度中。

(5)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为确保企业生产的安全进行,保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对在职职工按不同工种的劳动防护要求,确定发放标准。

编制条款:①要明确发放防护用品名称、使用年限和发放部门。

②明确个人防护用品的标准和范围。

③明确个人防护用品的采购部门及质量保障要求。

④明确回收的时限和负责部门。

⑤明确丢失或损坏的处理标准和补发条款。

⑥明确职工使用防护用品的要求。

以上条款各生产经营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制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6)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编制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对设备的选购要满足安全技术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