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2.对称几何盛行时期 自19世纪末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对称几何 式城市公园开始盛行,而此时期伽林•克兰茨将 其称为“公园改革时代”。一系列的几何式公园 得以建造,其中以芝加哥格兰特公园最为著名。 格兰特公园采用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原则,一 系列的大型草坪,规则的苗圃花圃,榆树林荫大 道,古典的局部景观,以及公园中心的纪念喷泉 都成为公园设计的主导元素,同时作为公共空间 其将城市主要道路轴线形成公园轴线,白金汉喷 泉成为公园焦点及公共活动的中心区域,该设计 具有与城市内部结构相呼应协调的设计风格而且 兼具城市绿色元素的功能。
17
城市公园的分类
根据《城市公园分类》的规定,目前按照功能、规模、 服务对象、服务半径,共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 类公园和带状公园四个大类。
一、综合公园
二、 社区公园
三、专类公园
18
四、带状公园
一、综合公园
综合公园是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和休憩的 规模较大的公园绿地,配套文化娱乐、康体活动、 儿童活动、安静休憩、游览观赏、后勤管理等功能 区及相应的常规设施。按照规定,公园绿地率应大 于75%,面积在3-10公顷的综合公园应同时满足 “位于中心城区,临近城市主干道,交通便利”三 个条件。
2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德国的公园分类 a) 郊外森林公园 b) 国民公园 c) 运动场及游戏场 d) 各种广场 e) 有行道树的装饰道路 f) 郊外的绿地 g) 运动设施 h) 分区园
3.日本的城市公园分类 (1)公园: ① 居住区公园(儿童公园、邻里公园、地区公园) ② 城市公园(综合公园、运动公园) (2)特殊公园: ① 风景公园 ② 动植物公园 ③ 历史、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等为主的公园 (3)大规模公园: ① 国立公园 ② 国定公园 24③ 自然公园
7
城市公园的历史发展历程概述
国外城市公园历史发展概述
国内城市公园历史发展概述
8
国外城市公园历史发展概述
城市公园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田园模式发展时期 ②对称几何盛行时期 ③实用主义设计时期 ④多层次发展时期
9
1.田园模式发展时期 基尔大学的哲学美学教授赫希菲尔德于1785年 发表的公共公园艺术准则中提出公共或“大众”公 园的准则,即“公园是供所有社会阶层休闲和改善 精神状态的地方。” 在改造过程中衬托有价值的老 树,清理一些过于茂盛的树林区域;大幅度的曲折 小路被尽可能安排在水体附近,以便漫步的游客能 欣赏到不断变化的狭长景色;对于行人、骑车者和 马车各自安排道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约翰•纳 什设计了伦敦摄政王公园(图123)及此后的圣詹 姆斯公园(图45)。这座原本为皇家猎场的公园虽 然只完成了设计的部分内容,但风格已经表现得淋 漓尽致,浓密的林荫道,具有自然起伏的大草坪, 宽阔的水面以及哥特式的建筑形式。 10
2
另外,城市公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城市公园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多样。 1、生态功能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大的绿色生态斑块, 是城市中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之所在,公园被人们亲切 地称之为“城市的肺”、“城市的氧吧”。城市公园对 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积极的、有 效的作用。
13
国内城市公园历史发展概述
1.1949年前公园状况回顾 中国的城市公园相对于西方国家发展较晚,最先出现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 国被迫出现大量租借地区,而中国最早的城市公园就出现在租借地区其中代表性 的有上海的公共花园,法国公园,天津的维多利亚公园,德国公园,汉口中山公 园等。 租借公园的出现给当时的国人一个全新的对公园的认识,诸如儿童娱乐,散 步,划船等从未在中国出现过的项目进入公园,并且自由开放的娱乐形式也是和 过去传统中国园林有着很大的区别。 以汉口中山公园为例,其建设目的是希望给人们一个能在外活动的场所,改 变一般市民每天抽鸦片,打牌,睡觉的恶习。这种建设公园的方式就是中国以往 所没有的,中国以往的园林形式主要是私人的,只有少数人能够享用,这种对全 公民开放的公园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的市民的生活习惯。 汉口中山公园已经开始分析一般居民的生活现状,并试图通过公园的设计来 改变这一现状,在设计的过程中不只是考虑观赏性,而是更多的思考了他的社会 意义。 由于租借公园大都是在西方势力的扶持下建设的,所以设计手法都是使用的 西方的方式。最常见的有英国自然风景园和法国古典园林这两种。 近代中国是中西方文化对碰激烈的时代,在建筑,园林等设计领域,产生了 一种与众不同的“民国风”,由于在战争当中处于的绝对劣势,使得在文化等方 14 面也存在自卑感,因此西化的特征非常明显。
15
(4)1966年—1976年,这一阶段十年动乱给全国各城市公 园建十年设事业造成了灭顶之灾,1968年,全国新建公园数 量为零。 (5)1977年—1984年,这一阶段全国各城市公园建设重新 起步,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建设速度普遍加快。 (6)1985年至今,这几十年是我国公园建设发展的最好时期, 尤其是旅游事业的发展直接刺激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使城市公 园的数量猛增,公园建设的范围也由大、中城市扩大到小城镇。
城市公园旅游景观设计内和方法容
(一)职能定位 城市中各类型公园由于其性质、规模、服务范围、服务对象等的不同,决 定了其职能以及内部用地比例也不同,如动物园、植物园等。 (二)容量计算 公园游人容量有如下公式:C=A/Am 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m2); 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人) PS: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 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
现代都市文明与繁荣的象征-城市公园
什么是城市公园?
任何事物总是处于一种发展的状态,因此不同时代 对城市公园的概念界定是有所不同的,即使是在同 一时代,不同的学者对其界定也存在差异。 对于城市公园的定义,从其字面意义上,我们很容 易理解,就是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 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 动的场所。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公园有了更 高的要求,富裕了它更多的内涵。首先,城市公园 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其次,城市公园的主 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但随着城市旅游的开展及 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城市公园将不再单一的服 务于市民,也将服务于旅游者;再次,城市公园的 主要功能是休闲、游憩、娱乐,而且随着城市自身 的发展及市民、旅游者外在需求的拉动,城市公园 将会增加更多的休闲、游憩、娱乐等主题的产品。
4、美育功能 从城市公园诞生开始,它就被赋予了美学的意义。 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各种流派,或多或少地都能在城 市公园中找到它们的踪迹。城市公园融生态、文化、科 学、艺术为一体,符合人对环境综合要求的生态准则, 能更好的促进人类身心健康,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 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社会行为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16
国内外城市公园发展特点
公园的发展速度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公众环 境意识的提高,而公园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公园的数量不断增加,公园的建设质量不断完善 2.公园的类型呈现多元化 3.公园的规划布局越来越趋向自然化 4.园容建设、养护管理趋于科学化、现代化
11
3. 实用主义设计时期 在1930~1965年期间,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 发展,产生了公园经济运营及高效产出,广泛有效 服务性等多方面的研究。瑞典斯德哥尔摩公园局负 责人布劳姆指出“公园能够打破大量冰冷的城市构 筑物,形成在城市结构中的网络为市民提供必要的 空气和阳光;公园是一个聚会的场所,可以举行会 议、游行、跳舞,其至宗教活动;公园是在现有自 然的基础上重新创造的自然与文化的综合体 。”这 种表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公园是一个公众领 地,因其公共的特点要求管理以及运营具有更高的 公开性和有效性。,以纽约中央公园改革和阿姆斯 特丹bos公园设计为代表。
6
城市公园的起源
世界造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而公园的出现却只 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工业盲目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用地不断扩大,使人们越来越 远离了自然环境,特别是居住在城市中的工人阶级,生 活环境更为恶化。在这样的条件下,资产阶级对城市环 境进行了某些改善,把若干私人或专用的园林绿地作公 共使用,或新辟一些公共绿地,称之为公共花园和公园。 1843年,英国利物浦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 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公园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视,对于人民群众 文化生活的关心,使公园有了较大的发展,公园的数量有较大提高,种类 也日趋丰富,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亦不断提高和完善。 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经历了大致6个阶段: (1)1949年—1952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改造、全国各城市以修复、 整理旧有公园和开放私家公园为主,仅建少量公园。 (2)1953年—195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全国各城市结合改造和新 城开发,大量新建公园。 (3)1958年—1965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全国各城市公园建设的速 度减慢,工作重心转向强调普遍绿化和园林结合生产,出现了把公园经营 农场化和林场化的倾向。
12
4 多层次发展时期 自1965年起,西方城市公园出现多层次的发 展,陆续出现了露天场所体系,规模相对较小的 公冈,越来越多的私人投资和商业技巧应用于北 美公园中,衰退T业区中的工业改造公园以及具 有生态效益的自然生态园。 明尼阿波利斯公园体系无疑成为美国地理位 置最好,资金最充足,设计和维护最好的露天场 所体系,其分地 性的公同系统和广阔的临近公 同系统,这些露天场所体系完全与它们的自然和 社会背景融和起来,以水体景观为基础,充分利 用水体的景观和休闲价值。
19
二、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必须设置儿童游戏设施,特别应照 顾老年人的游憩活动需要,公园绿地率应大于 60%。社区公园根据规模和服务对象的不同, 分为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