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启示这是发生在童年的一件小事。
我的爸爸或许已经把它忘了,然而,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有着莫大的[ ]。
那年我九岁。
一日,我坐在靠门边的桌前写大字。
门铃响了,爸爸开门,是邻居。
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叫声。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一团,好像连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怪异地缠来扭去。
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 ]地扬起了手,想刮我的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的脸上来,便颓(tuí)然放下,我的脸颊,仅仅感受到一阵风而已。
邻居以[ ] 的口气对我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用力关上……”啊!原来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我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着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父亲此刻[ ]的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个九岁的儿童,我所关心的,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手打我。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浮浮地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
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狠很打他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他!”父亲的几句话,给了我毕生受用的无穷的启示。
谢谢您,爸爸!1.用“√”选择文中[ ] 处填的词语。
(1)影响暴怒责怪剧烈()(2)印象暴怒责备猛烈()(3)影响暴怒责怪热烈()2.文中划线的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3.“我”偷眼瞅父亲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我心里想到的是什么?4.“父亲即刻[ ]地扬起了手,想刮我的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的脸上来,便颓然放下……”父亲想打我,但最终没打我,他是怎么想的呢?5.题目“启示”的含义是()①做父母的不要随便打自己的孩子。
②做事要细心,粗心是要惹祸的。
③自己犯了错,要敢于承认。
不可迁怒他人,推卸责任。
【007】我代表我的祖国1919年到1927年,我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在欧洲留学。
那时,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政治上也很受歧视。
有个我国学生向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把你们送到天堂去深造,()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的时候,再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从此,徐悲鸿怀着为中华民族争光的满腔激情,刻苦努力,争分夺秒,经常到罗浮宫、凡尔赛等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来。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第一年,他的画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
在几次竞赛考试中,他都取得了第一名。
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轰动了美术界,那个向他挑战的外国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下面语意的词填在括号里。
(1)不平等地看待。
()(2)借端生事,想要引起冲突。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然后造句。
(1)斩钉截铁――(2)不得不――造句4、徐悲鸿是怎样刻苦努力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5、选择最合适的中心思想,在括号里面画“√”(1)说明了徐悲鸿刻苦学习,画展轰动了巴黎美术界。
()(2)说明了那个向徐悲鸿挑战的外国学生认输了。
()(3)赞扬徐悲鸿刻苦学习,为国争光的精神。
()一九五四年,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一次国际性会议。
那时侯,美国政府与中国人民为(wèi wéi)敌,采取孤立中国的态度。
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到达以后,出于礼节,和周总理握了手,随后拿了一块手帕擦了又擦,才收起来。
周总理看在眼里,也拿出一块手帕,仔细擦了又擦,然后把手帕丢进身边的废纸篓里。
在场的外交官和记者见此情景,都点头称颂周总理。
杜勒斯却当众丢了脸。
杜勒斯不甘心失败,于是又生一计。
在一次各国代表团参加的宴会上,他让人做了一只大蛋糕,中间用奶油制成一个“卐”字。
这“卐”字是希特勒的反动标志。
杜勒斯想看看周总理如何处(chùchǔ)理,为(wèi wéi)难中国代表团。
周总理迈着稳健的步子,进入宴会厅以后,一看这场面,心中全明白了。
只见他镇定自如地走到大蛋糕面前,一面举起闪亮的餐具,一面招呼大家说:“朋友们,让我们联合起来,消灭它!”说完,刀叉一把把落下,把一个“卐”字划(huáhuà)得破碎不堪。
周围的人啧啧称赞周总理的才能。
杜勒斯又一次当众丢了脸。
周总理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受到许多国家代表团的敬重。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孤立()称颂()镇定自如()破碎不堪()2、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3、“餐”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音节是(),“餐具”的“餐”应解释为()(1.吃;2..饭食)4、读句子,联系短文内容,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1)周总理步入宴会厅以后,一看这场面,心中全明白了。
“全明白了”指(2)周总理招呼大家说:“朋友们,让我们联合起来,消灭它吧!”“消灭它”的含义是5、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在30字以内)6、总理维护祖国尊严的精神表现在:(1);(2)。
7、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前面三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008】窗影夜,是多么静啊!星星在湛蓝色的天幕上(张、眨、闪)着眼,弯弯的月儿挂在树梢间,又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冬夜。
灯光(通、穿、射、透)过小窗照在我的被子上。
怎么?小屋的灯光还没有熄。
我抬起头看了看那扇窗户,果然,一个影子还在影影绰绰地晃动。
啊,是妈妈正在一针一线地为我织毛衣。
今天,她出差刚回来,我怎么能忍心让已经十分疲惫的母亲再为我(织、熬、编)个通宵呢?想到这儿,我欠起身,轻轻地唤了一声:“妈妈!”“什么事?”随着这亲切的话语,妈妈进了我的屋子。
“您该睡了!”“妈妈一会儿就睡,你先睡吧。
”说完深情地望了我一眼,又回转身走出去了。
此时,我怎么也睡不着,妈妈那张慈祥的面容和那双熬红的眼睛时时(浮、展、出、呈)现在我的脑海里。
顿时,一股暖流(冲、通、流、涌)遍了全身,记忆的闸门打开了。
童年时,妈妈就开始教我学拼音、识汉字、学短句;上小学了,妈妈常常帮我复习功课,帮助我改错题;在初中毕业前夕,妈妈也常常陪着我熬到半夜,窗户上常常留下我们母女俩双双攻读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升学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成绩,考上了南开中学。
当!当!时钟响了起来。
我再一次注视着小窗上的身影。
母亲还在专心致志地织着,一绺头发从她的额前垂了下来。
我不由地想起了母亲教我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啊,母亲,她将自己真挚的母爱织进了细细的针脚里。
她是我的严师!慈母!一个多么伟大的女性。
1、选择括号里最确切的词,在它下面用“——”表示。
2、读划“——”的句子,说说句中的“她”是指__________。
文中的她是一位__________的女性,她既是作者的__________,又是作者的__________。
3、写出第4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划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
【009】人类的老师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
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
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
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大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
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
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
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
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
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可是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
薄薄的鸡蛋壳怎么这样坚固呢?科学家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中,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后面的括号里打“√”,并用另一种读音组一个词。
模仿mó()mú() 薄壳bó() báo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轻而易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线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按要求改变句型。
①工程师改进了船体的设计。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概括第3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科学家从蜻蜓、鲸、鸡蛋的哪一方面得到启示,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6、举两例来说说你知道的本文内容以外的人类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10】生命的一部分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
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入厕。
入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