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时珍解剖穿山甲我国宏伟的自然科学家、医药学家李时珍,对科学研究态度十分严格,陌生的问题一定要亲自观察、实践,把它解决掉。
有一次,他看到古代出名药物雪茄陶弘景的书上说:河边有一种叫穿山甲的动物,它最喜欢吃蚂蚁。
便想:蚂蚁那么笑,穿山甲是怎样吃它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来到小河边,找到一只穿山甲仔细观察。
原来,穿山甲身上披着一块块的鳞片,既能张开又能合拢。
当它发现蚂蚁时,全身的鳞片都张开,放开一种分外的气味,蚂蚁闻到就往鳞片下钻。
等蚂蚁爬满了,它就突然把鳞片合拢,然后钻到水利,把鳞片张开,不一会,蚂蚁全浮到水面上来。
穿山甲就可以饱餐一顿了。
观察后他还不放心,为了进一步证实穿山甲的确爱吃蚂蚁,他特地又到河边捉了一只穿山甲,把它的肚子切开观察,果然装了一升多的蚂蚁。
李时珍就是这样对待科学的由于他亲自观察实践修正补充了大量材料才写完了完善的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练一练1.联系上下文解词。
(1)严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文中用“﹋﹋”画出穿山甲吃蚂蚁的过程。
3.给第3节加上标点。
4.用“/”将第2节分成3层,写出层意。
第1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问题。
(1)李时珍为什么要观察穿山甲吃蚂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时珍就是这样对待科学的。
”“这样”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车上装运着两只大铁桶,一直盛满油,另一只空无所有。
前者一路上清静的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后者蹦蹦跳跳,闹得一路上声响震天,噪音刺耳。
路上的行人远远听到吵闹的声音,就急急忙忙地躲到一边。
然而不管后者怎样的哗众取宠(注:在群众面前炫耀自己,骗取群众称赞的意思),像前者那样的价值,它却没有。
练一练1.“盛满油”的“盛”应该读什么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后者会闹得一路上声响震天,噪音刺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不管后者怎样地哗众取宠,像前者那样的价值,它却没有”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这篇文章拟个标题,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5.对比光鲜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请将文中表现对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至少画出两处。
6.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绿色“宝库”你到过东北林区吗东北林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那里林海茫茫一望无边是我过最大的林区东北林区的资源极为丰盛。
全国有一半木材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
闻名全国的红松、赤松,还有云杉、冷杉、桦树等,绵延几千里,就像绿波滚滚的海洋。
东北林区盛产药材,最近发现的全国最大的人参就产在这里。
东北林区活跃着许多珍稀的动物,像紫貂、梅花鹿、东北虎、杜鹃、丹顶鹤等。
凡单果东北林区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说这里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练一练1.给短文首位两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2.概括每节的大意。
第1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短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写“东北林区的资源极为丰盛”的。
4.依照短文的结尾,用“凡……都……”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四、马克思的好学精神学习!学习!这是马克思一再向他的战友们提出的口号,而他自己就是这方面的光辉榜样。
几年来,马克思除了从事社会实践外,每天都到英国博物馆去学习,很晚才离开,回到家里又继续学习。
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到黎明。
在书房里,有时候,他从书橱里拿出一本书来查考某一章某一节;有时候,他拿起笔来作纪录;有时候,他又坐下来,笔尖沙沙沙地在纸上飞舞,一张又一张地写他的著作。
书桌上全是翻开的书籍和稿子。
他不看表,一点也不知道全家全城早已睡了几小时了。
他常常为研究一个问题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一边走一边思索。
这样,日久天长,在地毯上踏出了一条明明的痕迹,就像穿过草地的一条小路一样。
马克思读了很多书,在写《资本论》的时候,他就读了1500多种书。
只要能找到的资料,他都要设法找到。
他把获得的知识笔录下来以后,还要修改、润色,花费的时间跟从头写一遍差不多,直到语言和内容都符合他的要求为止。
他的好朋友恩格斯曾经说,马克思在写作的时候,如果他不确实知道所有的有关书籍都参考过了,所有的疑义都考虑过了,所有的论点都彻底探讨过了,他是决不肯下笔的。
对于一切科学,他都用极大的精力进行研究,批判地吸取其中合理的地方,总结出革命的新思想。
马克思的学习除了具有持久性和坚韧性外,还认真向别人学习,特别是向工人群众学习,有疑难的问题,他就找朋友请教;有例外意见,他就根对方讨论,有时从深夜讨论到第二天早晨,也不觉得疲顿。
他向来注意倾听工人群众对工人运动的意见,同时热情地向他们宣传革命的道理。
因为他深深懂得,多跟劳动人民接触,可以得到无穷的智慧和丰盛的经验。
马克思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斗争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经常说:“生活——便是工作,而工作——便是斗争。
”他最喜欢说的名言之一是“为人类工作”。
马克思这样认真地学习,完全是为了指导革命斗争,为了人类的彻底解放。
练一练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⑴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痕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写一句话。
在书房里,有时候,他从书橱里拿出一本书来查考某一章某一节;有时候,他拿起笔来做记录;有时候,他又坐下来,笔尖“窸窸窣窣”地在纸上飞舞,一张又一张地写他的著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缩句。
①他在地毯上踏出了一条小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他向来注意倾听工人群众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马克思从工人那里吸取了无穷的智慧和丰盛的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④马克思飞快地、一张又一张的写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本文赞扬了马克思的什么精神?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你打算向马克思学习哪几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五、蚂蚁和蜻蜓小蚂蚁非常勤奋,他们每天黎明即起,洒扫庭院,找食物,盖房子……进进出出,忙个不停,而且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