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价朱纯深《荷塘月色》的翻译

评价朱纯深《荷塘月色》的翻译

评价朱纯深《荷塘月色》的翻译
【摘要】文章从选词,修辞两个方面,以朱纯深《荷塘月色》的英译文为例,通过与原文的对比分析,发现朱先生是如何再现原作的风格的。

【关键词】朱纯深;《荷塘月色》;翻译
一、引言
《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抒情散文。

作者用最重的笔墨写景,有动有静,虚实相映。

精彩描写了月光下的荷塘月色。

文中多用排比句,形式工整,句式灵活,语言新颖,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其中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拟人,强烈的节奏感形成了整篇散文的特色。

二、形美
散文注重形式美,在翻译此类文本时译文一定要注意保留原文的美学效果,要在目标语中尽量保留原语的独特形式。

朱纯深先生的译文也堪称经典,那么朱先生是如何在翻译中再现原文的美学特色呢?下面以具体的原文和英译文的对比来作分析。

文章中大量使用了叠词,叠声词和双声叠韵词。

它们的交错使用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如见其形,如听其声,如闻其香。

而且运用它们可以使音节舒展悠扬,富有节奏感,产生音乐美与音韵美。

朱先生采取了多种方法翻译这些叠音词,尽量保留了这些叠音词带给读者的美感。

本文叠音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第四段。

第四段第一句中“田田的叶子”译为“silken field of leaves”,
运用了名词复数形式来表达原文中叶子之多给人一种一眼望不到
边的感觉。

而“亭亭的舞女”朱先生则用了译意法译为“girls in all their grace”。

表达舞女婀娜多姿之态。

在第三句开头增译了“here and there”使用了类韵法。

“层层的叶子”译为“layers of leaves”用了头韵法,与原文达到形式与意义的对等。

双声叠韵词“袅娜地开着”译为“in demure bloom”简化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一粒粒的明珠”译为“scattering pearls”用了名词的复数形式。

“缕缕清香”译为“breaths of fragrance”同样用复数形式来传达原文的意蕴。

原文“渺茫的歌声”给人一种似有若无,看不见摸不着的奇妙感觉。

译文用“faint ”一词稍逊与原文,但基本上也能传达出原文之意。

“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里译为“standing shoulder to shoulder”只译出肩并肩而密密地没有译出。

中文中可以运用各种精妙的词汇重复表达,但英文读者通过此译文也能体会到原作者描写的那种稠密之感。

“脉脉的流水”译为“exquisite water”采用了译意法。

汉语中常喜欢用“脉脉”一词形容流水将其写活赋予诗情画意,可惜英语中没有能传其神韵之词,只求达意即可。

三、意美
本篇散文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形成了其独特的形式。

例如排比,比喻,比拟以及通感的使用。

排比不仅构成语言的形式美感,更可增强语势,令人读来不觉产生共鸣。

原文中多处可见这种平行结构。

例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译为“i like a
serene and peaceful life, as much as a busy and active one”运用连词“as much as”来连接着两个平行句,更用了“serene and peaceful”和“busy and active”这两组近义词来达成这种形式上的对等。

第四段中作者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构成了排比句。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译为“like scattering pearls, or twinkling stars, or beauties just out of bath”,先用了一个“like”引出喻体,而后接连用了两个“or”,译文也形成了对等的排比结构。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也是一个平行结构。

译为“it was a lively season,brimming with vitality, and romance”此句中“热闹”用lively and vitality 二词译,前者呼应上文,后者平衡句子节奏。

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则贯穿于整篇散文中,随处可见。

比如“就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此处从内容意义上着手而追求句法节奏译为“like the skirts of dancing girls in all their grace”。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句不仅用了比喻,而且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荷叶比作出浴的美人。

译为“like scattering pearls, or twinkling stars, or beauties just out of bath”。

“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句将叶子拟人化了,朱先生直译为“standing shoulder to shoulder”。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译文很简化,用了“liquid light”这两个词,直接把“liquid”用作形容词修饰月光放在“light”之前。

“是渴睡人的眼”译为“as listless as sleepy eyes”
将路灯比作困顿的眼睛,使灯光昏暗的画面更形象化。

四、结语
英国翻译理论家亚历山大·泰特勒,在《翻译的原则》中介绍了三条原则,其中第二条就是:“译文的风格与文笔应当与原文保持相同的特色。

”而朱先生的这篇译文就做到了这一点,钱钟书先生曾评价为“没有不同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朱先生的译文基本保留了原文的修辞手法和表现形式,达到了与原文相同的表达效果,能使目的语读者和原语读者一样尽情地欣赏这篇散文的独特美感。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
[2]李定坤.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20.
[3]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22.
[4]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出版社,1984:301.
[5]周晓春.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