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球运动概述

排球运动概述

世界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概况据史料记载,排球运动于19世纪末始于美国。

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市基督教男子青年会体育干事威廉摩根(Willian Morgan)认为当时流行的篮球运动过于激烈,于是创造了一种比较温和的、老少皆宜的室内游戏。

1896年,美国普林菲尔德市立学校的艾特哈尔斯戴特博士把摩根游戏起名为"volleyball",并沿用至今。

1896年在斯普林费尔德体育专科学校举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排球比赛。

1897年,摩根制订了排球比赛规则,它有力地推动了排球运动的发展。

1905年传入中国,1906年一名美国军官约克把排球带到了古巴,1908年传到日本,1910年传入菲律宾。

亚洲最早的排球比赛是在1913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

1947年,排球运动世界性组织--国际排球联合会成立。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规则也逐步完善。

1964年排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沙滩排球在本世纪20年代初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海滩兴起。

在1930年,圣莫尼卡举行了第一场双人配合的沙滩排球赛,这种阵形成为现在最普及的打法。

1996年沙滩排球首次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排球运动在二十世纪初就传入我国广东等地。

1913年第一次远东运动会;1914年列为全国性比赛项目。

1921年女子排球在广东运动会上出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排球运动和其它运动项目一样,有了较快的发展。

下面安排球运动发展的情况和规则演变的规律,分为五个阶段加以叙述。

第一、继承学习阶段(1951-1956)。

主要是继承我国9人排球的技、战术打法,特别是继承了9人排球的上手传球、大力勾手发球、正面及勾手扣球、快球和快攻等技、战术。

1950年我国男排学习了苏联的高打强攻、倒地防守等技术和"两次球"进攻战术。

第二、探索发展阶段,各省、市、自治区队,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始发展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打法。

在1959年的第一届全运会上,广东男排发展了快攻,上海男排体现了战术的灵活多变,解放军女排发扬了勇敢顽强的作风,北方各队发展了高打强攻。

60年代初,学习了日本队的训练经验,提出了"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等号召。

我国男排创造了"盖帽"拦网的技术和"平拉开快球"扣球的技术,推动了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

第三、低潮阶段(1966-1972)这个阶段由于我国的排球运动受到十年浩劫的严重干扰,运动技术水平普遍下降,运动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现象。

第四、恢复阶段(1972-1978),1972年恢复了排球比赛,建立了漳洲排球基地。

男排创造了前飞,背飞,拉三拉四的打法;女排发展了快速反击,运动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第五、高峰阶段(1979-1988)1979年底,我国男、女队双获亚洲冠军,并取得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1981年至1986年,我国女排五次荣获世界冠军实现了中华人民和运动员的愿望。

第六,坦途曲折阶段(1988至今,1988年汉城奥运会失利之后,比赛成绩有所影响。

男排未进入决赛圈排球运动的特点与锻炼价值(一)、特点:1、广泛的群众性:排球场地设备简单,比赛规则容易掌握。

既可在球场上比赛和训练,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动,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训练程度的人。

2、技术的全面性:规则规定,每个队员都要进行位置轮转,既要到前排扣球与拦网,又要轮到后排防守与接应。

要求每个队员都要进行队员必须全面地掌握各项技术,能在各个位置上比赛。

3、高度的技巧性:规则规定,比赛中球不能落地,不得持球、连击。

击球时间的短暂,击球空间的多变,决定了排球的高度技巧性。

4、激烈的对抗性:排球比赛中,双方的攻防转换始终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

高水平比赛中,对抗的焦点在网上的扣拦上。

在一场比赛中,夺取一分往往需要经过六、七个回合的交锋。

水平超高的比赛,对抗争夺也越激烈。

5、攻防技术的两重性:排球是多种技术都可以得分,也能失分的项目,这种情况在决胜局比赛中更加突出,所以说每项技术都具有攻防的两重性,因此,要求技术既要有攻击性,又要有准确性。

6、严密的集体性:排球比赛是集体比赛项目,除发球外,都是在集体配合中进行的。

没有严密的集体配合,再好的个人技术也难以发挥,更无法发挥战术的作用。

水平越高的队,集体配合就越严密。

(二)、排球运动的锻炼价值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参加排球运动不仅能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活、耐力,弹跳,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并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而且还能培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素质。

也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一种良好手段。

通过排球比赛和训练,可以培养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锻炼胜不骄,败不馁,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等良好作用。

(三)、排球练习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排球虽然是隔网对抗项目,不象足球、篮球、手球等直接对抗球类项目那样存在身体冲撞受伤的危险,但排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参加排球运动的练习者仍然存在劳损、挫伤、意外受伤的危险。

(1)加强预防运动损伤意识。

对队员要进行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了解排球运动的特点以及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和情境,从而在思想上对可能产生的损伤有所准备。

(2)加强身体全面训练,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特别要注意加强膝关节,肩关节,手指、手腕关节等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

(3)教练员(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要了解每次教学训练课及练习中易发生损伤的技术动作,事先做好准备及采取相应措施,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4)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和量应根据所要进行练习的活动性质、队员的个别情况及气象条件而定。

如扣球、拦网等跳跃练习前应多做一些下肢的准备活动,发球、扣球前多做一些肩关节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运动的间隔时间以1-4分钟为宜,一般做到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即可,冬天量可大。

世界排球大赛简介(一)、世界排球大赛简介(1) 世界锦标赛。

1947年开始。

每隔四年举行一次。

(2) 世界杯赛。

1964年开始。

每四年举行一次。

比赛地点固定在日本。

(3) 奥运会: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始增加排球项目比赛。

四年一届。

沙滩排球在1996年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4) 世界青年锦标赛:1977年在巴西进行首届比赛。

参赛队年龄在20周岁以下,每四年一次。

(5) 世界排球联赛(也称世界排球大奖赛):从1993年开始。

每年举行一次。

(二)、世界杯男子排球赛成绩第9届:1999年11月18日-12月2日,在日本东京、名古屋等6个城市举行。

冠军:俄罗斯队;亚军:古巴队;第3名:意大利队。

中国队名列第11。

第8届:1995年11月18日-12月1日,在日本东京举行。

冠军:意大利队;亚军:荷兰队;第3名:巴西队。

中国队名列第9。

第7届:1991年举行。

冠军:苏联队;亚军:古巴队;第3名:美国队。

中国队未获参赛资格。

第6届:1989年举行。

冠军:古巴队;亚军:意大利队;第3名:苏联队。

中国队未获参赛资格。

第5届:1985年举行。

冠军:美国队;亚军:苏联队;第3名:捷克斯洛伐克队。

中国队未获参赛资格。

第4届:1981年举行。

冠军:苏联队;亚军:古巴队;第3名:巴西队。

中国队名列第5。

第3届:1977年举行。

冠军:苏联队;亚军:日本队;第3名:古巴队。

中国队名列第5。

第2届:1969年举行。

冠军:东德队;亚军:日本队;第3名:苏联队。

中国队未参加。

第1届:1965年举行。

冠军:苏联队;亚军:波兰队;第3名:捷克斯洛伐克队。

中国队未参加。

(三)、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简介世界杯女排赛始于1973年,每4年举办1届(1991年提前2年举行)。

该项赛事与奥运会女排赛、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并称为世界女子排球三大赛事。

世界杯女排赛参赛队为各大洲冠、亚军队。

比赛采用单循环方式进行,最后成绩最好者为冠军。

除首届在乌拉圭首都蒙德维的亚举行外,其余各届均在日本城市举行。

(四)、中国女排参加亚锦赛情况届次时间地点名次一墨尔本1日本2韩国3中国二香港1中国2日本3韩国三日本1日本2中国3韩国四上海1中国2日本3韩国五香港1中国2韩国3日本六曼谷1中国2日本3韩国七上海1中国2日本3韩国八清迈1中国2韩国3日本九菲律宾1中国2韩国3日本十香港1中国2韩国3日本(四)、世界杯女子排球赛成绩世界杯女排赛始于1973年,除首届在乌拉圭首都蒙德维的亚举行外,其余各届均在日本城市举行。

第8届:1999年11月3日-16日举行。

冠、亚军:古巴队、俄罗斯队;第3、4名:巴西队、韩国队;第5名:中国队。

第7届:1995年11月3日-17日举行。

冠、亚军:古巴队、巴西队;第3名:中国队。

第6届:1991年举行。

冠、亚军:古巴队、中国队;第3名:苏联队。

第5届:1989年举行。

冠、亚军:古巴队、苏联队;第3名:中国队。

第4届:1985年举行。

冠、亚军:中国队、古巴队;第3名:苏联队。

第3届:1981年举行。

冠、亚军:中国队、日本队;第3名:苏联队。

第2届:1977年举行。

冠、亚军:日本队、古巴队;第3、4名:韩国队、中国队。

第1届:1973年举行。

冠、亚军:苏联队、日本队;第3名:韩国队。

(中国队未参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