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

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

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
北京地铁
10号线一期
工程系段由海
淀区的万柳站
向东苏州街、
黄庄、科南路、
知春路、学院
路、花园东路、
八达岭高速、
熊猫环岛、安
定路、北土城
东路、芍药居、
太阳宫、三元
桥、亮马河、
农展馆、工体
北路、呼家楼、光华路、国贸、双井至劲松站共设22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一座车辆段(万柳车辆段)占地面积17.0公顷,一期工程线路全长为24.685km,其中与其他线立交换乘站7座,黄庄站与4号线的黄庄站十字形换乘,知春路与13号线的知春路站为丁字形换乘站经地下通道换乘,惠新西里南口站与5号线惠新西里南口站为十字形换乘站。

芍药居站与13号线芍药居站为L字形换乘站经地下通道换乘,三元桥站与机场线三元桥站换乘为平行形通道换乘,国贸站与1号线国贸站换乘为L字形地下通道换乘。

熊猫环岛站与奥运支线熊猫环岛站丁字形换乘,奥运支线由熊猫环岛、奥体中心、奥林匹克公园、森林公园,共4座车站,线路全长4.5km。

地铁十号线一期是2003年12月28日开工,计划2008年6月30日竣工通车运营。

总投资138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55904.4万元人民币。

奥运支线,投资21亿,平均每公里造价46666.67万元人民币。

城建院是工程的总体设计单位,并负责设计了全线的:线路、轨道、行车组织与管理,供电、客户服务(PIS)、自动售检票(AFC)、安全门、电扶梯、综合监控、勘探、测量,还有13座(10号线9个、奥运支线4座)车站的结构、建筑,动力照明、通风空调、给排水与消防、环控(BAS)、自动报警(FAS)、奥运支线4座车站的精装修设计等专业设计。

北京地铁奥运支线工程
根据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申办报告对国际奥委会的承诺,在2008年奥
运会之前,完成30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建成一条直达奥运会中心区的地
铁专线,奥运支线就是为落实上述承诺修建的奥运专用地铁线路。

地铁奥运支线
通过地铁十号线与整个北京地铁线网连接,承担了奥林匹克中心区奥运会举办期
间大量观众的疏散任务,疏散客流量达每小时2.88万人次,对于顺利举办第29
届奥运会具有重要意义。

地铁奥运支线利用的是北京市规划轨道交通线网中的8号线中的一部分,
南端起点为熊猫环岛,沿北中轴路中间绿化带和奥林匹克公园中轴线向北,穿过
北四环
路、成Array府路、
大屯路、
辛店村
路后,
终点设
在规划
森林公
园南门。

线路全

4.528km,全部为地下线。

全线设4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站,分别是熊猫环岛站、
奥体中心站、奥运公园站和森林公园站。

为保证奥运期间乘客的安全集散,为节约能源,降低运营费用,经市政府专
门批准,奥运支线车站将安装站台屏蔽门,车站空调系统相应变更为屏蔽门空调
系统。

奥运支线的控制中心近期与地铁十号线合建,远期并入地铁八号线。

本工程投资总额27243.6万元。

地铁奥运支线采用了与以往北京地铁其他
建设项目不同的BT融资方式实施,2005年6月28日开工建设,2008年6月1
日建成通车。

城建院是该工程的总体设计单位,同时承担了全部土建工点和除通信信号
系统之外的全部设备系统得设计任务。

设计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
项目负责人:曹宗豪
设计时间:2005年--2008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