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学实习报告 完整版

测量学实习报告 完整版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工程管理(房地产)专业《测量实习B》实习报告班级实习小组学号 ********** 姓名*******实习地点 **********实习日期2012年7月10日至2012年7月14日同组成员姓名指导教师2012 年 7 月 14日目录1.前言 (3)2.测区概况及现有资料 (6)2.1 测绘任务 (6)2.2 测区概况 (6)2.3 现有资料 (6)3.踏勘选点 (7)3.1 选点要求 (7)3.2 构建控制网 (7)3.3 建立标志 (7)4.控制测量 (8)4.1高程控制测量 (8)4.2平面控制测量 (8)4.3支导线测量 (9)5.碎部测量 (11)5.1 方格网绘制及控制点展绘 (11)5.2 碎部测量 (11)5.3 地形图绘制 (12)5.4 地形图整饰、编辑和检查 (12)6.建筑物放样 (13)6.1 放样方案设计 (13)6.2 测设数据计算 (13)6.3 测设方法 (13)6.4 测设结果验证 (13)7.小结 (14)1.前言此次测量学实习为时一周时间,我们小组通过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各尽其责的完成了任务。

此次实习的目的如下:1.巩固与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内容;2.进一步锻炼实际操作测绘仪器的方法技能;3.培养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4.加强同学自身及同学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

我们本次实习的组织安排如下:组长:副组长:组员:具体实习安排如下:2012/7/10/上午动员大会2012/7/10下午踏勘选点、绘制坐标格网参与人员:全体成员选用工具:白纸、绘图工具、油漆高程测量选用工具:大地水准仪、水准尺观测者:记录者:计算者:立尺者:2012/7/11上午至2012/7/11下午平面控制测量选用工具:经纬仪、钢架、图版、钢尺、绘图工具,花架观测者:记录者:拉尺者:绘图者:计算者:2012/7/12上午至2012/7/12下午支导线测量选用工具:经纬仪、钢架、图版、钢尺、绘图工具,花架观测者记录者:拉尺者:绘图者:计算者:2012/7/13上午至2012/7/13下午碎部测量选用工具:经纬仪、图版、绘图工具观测者:记录者:计算者:绘图者:立尺者:2012/7/14上午测设选用工具:经纬仪、图版、绘图工具、钢尺观测者:记录者:计算者:绘图者:拉尺者:2012/7/14/下午交还仪器、上交报告2.测区概况及现有资料2.1 测绘任务要求测绘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幅,大小为3×3格,要测出图幅范围0.5—1cm。

2.2 测区概况小组分配到的测区主要地物为学生宿舍楼以及周围花坛,并且食堂一半在测区范围,并且赵州桥也在。

总体难度比较大,一是不好设计闭合导线,只能设计附和导线,二是宿舍楼很多,并且花圃更多,每个拐角都是弧线,碎步测量时会很麻烦。

三需要放多条支导线,大大增加小组测设的难度。

2.3 现有资料学校配给的资料有校园内固定点图示及其坐标,所需测绘区域卫星地图,工作任务书等。

3.踏勘选点首先,我们开始了外业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踏勘选点。

我们首先根据坐标点确定了我们需要测量的范围,然后在图纸上规划好导线的布设路线,然后根据规划路线选取适合的控制点。

我们组设置了一条附和导线,在附和导线上选取了4个点和4已知点。

分别是YG091—YG092—YG093—YG094以及已知点1503,1506,1514,1515。

当然,选取控制点要符合一定的要求。

首先第一条就是相邻的点间可以通视,这样便于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

其次地形应相对的平坦,开阔,便于拉尺测距,没有丈量的障碍物。

第三点就是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之处。

最后,各段导线之间的距离应大致相等。

选点时,我们并不是严格按照这样的要求选点,这就给给后面的测量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比如我们定好YG092以后,在进行碎步测量时需要在做一条支导线,以及支导线上的控制点YG099,但YG092与YG099不好量距,有花圃挡着,为后来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其实这样的麻烦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避免的,但开始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一些选点的要求。

才带来这些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选点的时候我们太过于着急,就匆匆的定了下来。

导线点确定后,我们用红油漆在地面上做好了标记,使导线点在地面上固定下来,并沿导线前进方向依次编号,并绘制了导线的略图。

花费了半天的时间。

我们完成了踏勘选点的工作。

4.控制测量4.1高程控制测量7月10日集中实习的第一天下午。

经过周密的思考,我们确定了我们的点位,形成一条附合水准路线,点号连接为1503—YG091—YG092—YG093—YG094—1514,然后我们就进行了高程的测量。

首先我们以已知点1503开始进行高程测量,将水准仪放在1503 与控制点 YG091之间测量前后视读数,顺序是先后视再前视,用双面尺法(顺序是黑黑红红),就这样依次测量了YG091—YG092—YG093—YG094一共4个点的高程。

最终,所有点都测完成后进行计算发现误差没有超出了误差允许值。

但并不表示我们小组的进度很快,因为在刚开始进行高程测量的时候,一是我忘记调整管水准器,没有事管水准器气居中,二是记录人员忘记那个尺的红面是4687,4787,就这样我们小组测错了两个点之后才发现所有问题,然后一个一个重测。

这使我对水准仪测量误差以及适用的注意事项都有了深刻的了解;产生误差有很多原因,仪器误差、观测误差、还有外界条件的影响。

在用水准仪应用时,要注意很多方面,1.观测之前,必须对水准仪进行认真的检验和校正。

2.观测时,仪器要安置稳当,仪器和三脚架要连接好,以免仪器掉下损坏。

3.仪器要安置在土质坚实的地方,并将三脚架踩紧,防止仪器下沉。

仪器前后视距离应该尽量相等。

4.每次读数前望远镜要严格消除误差。

4.2 平面控制测量7月11日我们小组根据原定计划,进行了平面控制测量的实习。

在踏勘选点时,我们选取了一条附和的线路,大约范围是沿1,3,5,7栋宿舍楼旁的马路。

按照选定的路线前进,一路前进,我们选择测量左角,操作一丝不苟。

在量距时运用钢尺,读数严谨认真。

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时,我们很注意如下几点要求:1. 外业观测前应在示意图上标明导线前进方向,需要观测的转折角、导线边,明白观测角度是左角还是右角;2. 以测回法观测转折角,每个转折角观测一测回,半测回互差不大于40″,角度闭;合差n4''f0≤β3. 导线边长测量必须采用钢尺量距,每条导线边均应往返丈量,丈量的相对精度应不大于1/300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2000≤T。

14. 使用钢尺量距时应分清楚零点在哪里,有坡度时应将钢尺拉直抬平,大于一尺段的情况应采用经纬仪法进行直线定线,对于跨河等不便量距的情况可用间接法确定距离;5. 经纬仪最好采用光学对中,瞄准目标时应尽量靠近底部;6. 闭合导线需要两个已知点的坐标,附合导线需要四个已知点坐标,已知数据可到指导老师或实验师处抄录,鉴于点少组多,在已知点上尽可能地节省观测时间,已知点被占用时,先到自选点上测角或完成别的环节;已知点上禁止进行碎部测量。

就这样我们小组从早上6点到下午3点左右正式完成附和导线平面控制测量,开始进行计算检核,立即发现角度闭合差超线5’,然后我们小组立即用盘左重新测量每个左角,发现2个角误差很大,原因可能是早晨下雨,光线不好,导致读数偏差,然后立即对这2个点进行重测,然后再进行计算,终于角度闭合差在线内,然后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同时算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没有超线,很好的完成了今天的任务。

4.3支导线测量因为我们小组测区范围大部分是宿舍楼,很多地方是一端不能通行的花圃及河,所以我们需要在附和导线的控制点上在做出几条支导线,才能测出所有的地物,所以7月12日全天我们共做出3条支导线,2条只有一个点,1条有3个点,工作量比较大,而且支导线难以检核,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所以进展很慢,再加上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真正意义上的接触支导线,所以又有很多地方不会,尤其是支导线的计算支导线的计算方法:首先支导线控制测量上,转折角要进行一测回观测,钢尺要往返测量,。

1 计算方位角,由转折角计算导线边坐标方位角。

2 用方位角和距离计算坐标增量3 由已知点的坐标推算未知点的坐标就这样我们算出YG095,YG096,YG097,YG098,YG099的坐标,为下一步的碎步测量做好准备。

5. 碎部测量5.1 方格网绘制及控制点展绘我们小组由李佳妮同学进行绘图工作。

我们利用坐标格网尺在聚酯薄膜的毛面上绘制了3×3格的坐标格网。

绘制结束后我们按以下要求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各方格的角点应共线,偏离值应小于0.2mm;方格对角线长度为14.14cm,误差为0.2mm;图廓对角线长度误差为0.3mm。

并在坐标格网线旁边按地形图图式要求加注了坐标值。

在完成坐标格网的绘制后,我们非常仔细的将设计的八个控制点展绘到了图上。

5.2 碎部测量完成方格网的绘制及控制点的展绘后,我们开始了碎部测量。

在测量时,我们运用经纬仪测绘法,将仪器安置在控制点上,以地物为单位,依次各碎部特征点。

我们着重选取了YG091,YG092,YG094,YG095,YG097,YG098,YG099 7个控制点进行碎部测量,在这些控制点上选取了许许多多的碎部点进行测量。

在进行碎部测量时,我们也注意了如下的细节:碎部点与测站点相距较近时,可用皮尺量距,较远时以视距测量法确定距离,但要注意观测技巧,如将望远镜放平等;在测量的过程中,碎部点的取舍和测量至关重要,测点过密,造成成图密集,不该要的要了;测点过少,没有把握地形的基本要素,因此对于碎部点的确定,就注意以下几点:1)不规则的地貌应尽量能多测一些点,因为在传统测图中一些细小的变化可通过手工来完成,但计算机的模拟是无法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这些实际地形的。

?2)尽量在测站的可视范围进行数据采集,在通视不良的地方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的时候,则引点到附近设站进行采集数据,避免由于支杆偏离地形地物点位而带来的人为误差。

3)外业进行数据采集时,一定要实时注意地物地貌的变化,尽可能地详细记录。

4)对于程序中规定顺序绘制的图块,如桥梁,广告牌等,最好能按其顺序进行测量。

5)人工实地绘制草图,在草图上标明点号,每隔10个点和测站互通点号,防止出错。

6)量取仪器高。

竖直角调水平。

5.3 地形图绘制在绘图时,我们在每一幢建筑物都加注了一个有代表性的点的高程,道路每隔一段距离也加注了一个点的高程。

同时,我们也注意随测随算随绘的原则,由我进行测量,朱怡晨进行计算,李佳妮进行绘制,李俊晔进行扶尺,陈佳怡和任峰瑶进行拉皮尺,及时连线,绝不发生室外观测,室内绘图的事情,也不先在白纸上绘草图然后转绘图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