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师表(第3课时)_教案1

出师表(第3课时)_教案1

《出师表》(第3课时)教案1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忆上课内容。

二、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1段广开言路、2段赏罚分明、3-5段亲贤远侫——寓情于议;
6段叙述经历:三顾草庐、7段效忠心愿:托孤之事——寓情于叙;8、9段归结责任,结束全篇——抒发感情。

(见幻灯片)
三、归纳总结文中的字词古今词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及常见虚词。

1.古今异义词:
(1)布衣:今义是布的衣服;本文中的古义是贫民百姓。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2.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此皆良实。

——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亲贤臣。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远小人。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3.一词多义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

——实现、完成。

感激
由是感激。

——激动。

臣不胜受恩感激。

——感谢。

4.通假字
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表余数。

5.常见虚词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介词,因。

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

——连词,表时间,以。

四、练习问答(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是什么?
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

(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两件事:
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6)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裨补阙漏指日可待察纳雅言
妄自菲薄三顾茅庐不知所云
五、课外拓展
1.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点拨:
三顾:三顾茅庐;东和:东和东吴;六出:六出祁山;北拒:北拒曹魏;七擒:七擒孟获;排八阵:摆设八阵图;收二川:收东川西川
2.武侯祠匾额对联选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过厅对联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繁,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过厅对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中间。

-------陆游《书愤》
六、小结。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

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

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有关诸葛亮的诗句。

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