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词教学看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语文教学有三种境界:走近语文、走进语文、吃进语文。
一、走近语文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运用,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训练搞得轰轰烈烈。
从表面上看,这很合乎新课程的理念,但细究一下,他们忽视了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如字词教学。
《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7-8合刊)登载的29篇青年名师的语文教学实录,就有不少教师不重视字词教学。
有的就根本没有字词教学,有的把字词当障碍一扫了之,有的音形义解释不完整。
这些教学实录代表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
当然也有不少教师仍保留字词教学这一教学环节,通常有三种做法:一是少数教师沿袭传统,在教学一篇新课文前,习惯提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生字的注音,生词的字典解释义,然后让学生在课堂笔记上如实记录;二是不少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生字词放在投影上,让学生在黑板上注音、解释;三是也有一些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念,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对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或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或是自己查字典解决。
上面的三种做法,好像都比较重视字词教学,但如果
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远远不够,因为这仅仅是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会解释。
这样的教学就属于走近语文,因为字词是组成句子、文章的最基本单位,我们不仅要会读、会写、会解释,还应该知道它们在句子、文章中的作用,还要会运用他们。
二、走进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读者必须把抓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有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
”特级教师陈钟梁老师也说:“语文教学是最讲究咬文嚼字的。
”语文教学就是字词教学,离开了字词教学的语文课不能称之语文课。
因此即使是阅读教学也应该把重心放在对字词的理解上。
对字词的理解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细读品味。
有些字词初读时令人喜悦或惊奇,然后通过细细地有滋有味的品嚼才能感受它的妙处。
比如《紫藤萝瀑布》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梦幻”一词用得非常好,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几个词的关系,这里先将香气与浅紫色联系起来,赋予香气以色彩,再将香气氤氲、紫气弥漫的气象喻作梦幻,最后用“笼罩”将“梦幻”与“我”联结起来构成一种意境,构成一种难以言传的如梦如幻的意境。
只有细细品嚼反复玩味,才能对“梦幻”的妙处了然于心。
二是比较鉴别。
湖北特级教师洪镇涛老师就特别重视对文章语言的揣
摩、推敲,他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联一联”、“改一改”等方法,通过增减、调换、改动句子中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等方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
比如,他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提问:我们看第一节,我现在把“天上的明星现了”这“现了”换一换,换成“亮了”,行不行呢?学生运用天文知识从科学的角度作了回答,认为只能用“现了”而不能用“亮了”。
老师说:好!能将科学知识用于语文。
因为星星没有有暗到亮的过程,只有有隐到现的过程。
而且既然称为“明星”,这儿用“亮了”好不好?学生回答,明星就是亮的,再用“亮了”就重复了。
他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又引导学生从词语本身的含义以及词语的前后衔接上进一步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当然,对字词的理解有时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根据语段和文章进行创意性理解。
比如,《雷雨》中有一段舞台说明(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这里的“撕”就不能仅仅理解为把一张支票给撕了。
根据前文周朴园对侍萍的所作所为,侍萍对周朴园的仇恨,侍萍的这个动作,是把她三十年来她对周朴园尚存的一丝真情撕毁了,她把资本家金钱万能的信条撕毁了,她撕出了自己的尊严,撕出了自己的骨气。
这样,不仅很好地理
解了这一舞台说明,而且深入地把握了人物形象。
以上的字词教学,无论是原始性理解,还是创意性理解,教师都力求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贯穿其中,利用一个知识点进行发散式的教学和训练,实现立体式教学,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字词理解基础上进行掌握和强化,还具有促进能力相互生成的作用。
这就是真正的语文教学――走进语文。
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探索一条字词教学的创新之路,使学生在字词教学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语感,学会鉴赏,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智慧,让字词教学变得更生动有趣,让学生与老师在字词中愉快地徜徉。
三、吃进语文
语文课的最终目标要落实到语言的运用上。
学生在认识、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运用字词,才能达到掌握字词的目的。
落实语言运用最佳方式分三个层次,第一种是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仿说、仿写的训练。
比如,《提醒幸福》一文中有一段话“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很有感染力。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把幸福本身拟人化了,但它是什么呢?作者用排比句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它是一块糕饼,一次抚摸,一张纸条,这就把它形象化了。
根据你的理解,幸福是什么?仿造例句说一句话,注意形象化。
于是学生说“幸福是家人的团聚”,“幸福是父亲一次温馨的问候”,
“幸福是失败时一句鼓励的话语”,“幸福是黎明时第一缕阳光”等。
这个仿句子训练,不仅对说、写有帮助,还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
第二种做法是,从文中挑选几个字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写一段话,要求通顺、合理。
通过这样的练习,达到培养学生缜密思维,丰富联想,流利组织语言的目的。
第三种做法是,要求学生用挑选的几个字词去表现我们规定的一个特定的语境,这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比如,以“葱茏”开头,“旷野”结尾编写一个故事,中间必须用上“喧嚣”、“暗淡”、“温馨”这几个词语,表现愉快的心情。
挑选词语开始可以挑一些意义相关、含义相近的,这样便于连成一段话,慢慢地可以逐渐过渡,最终到挑选那些意思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让学生连话。
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字词教学和作文片断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词语的使用,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在练习中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下,学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字词,而且对字词也达到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程度,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第三种境界――吃进语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就像是导游,把学生领进语文这座美丽的大花园,带领他们尽情欣赏无边的美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2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