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与答案

《财政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与答案

《财政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闭卷时间120分钟)
年级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从所给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
最佳选项并填在括号内)。

1. 主张市场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经济的运行,任何对它的干预都是不可取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亚当·斯密
C.弗里德曼
D.马克思
2. 在财政的职能中,属于公平职能的是()。

A.资源配置
B.监督职能
C.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
D.收入分配职能
3.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

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

A. 混合物品
B. 固定资产
C. 消费品
D. 准私人物品
4. 购买性支出意味着政府的资金()。

A.脱离了政府的控制
B.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
C.可用于购买商品
D.只用于购买劳务
5. 下面哪一项不是公共需要的特征?()
A.共同的需要
B.具有排斥性
C.具有竞争性
D.既具有正的外部效应,也具有负的外部效应
6. 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
A.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也相应增加。

B.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收入也相应增加。

C.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D.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7. 基尼系数为()时,说明社会分配绝对不公平。

A.1
B. 0.3-0.4
C. 0.2-0.3
D. 0
8. 拉弗曲线属于()。

A.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B.货币主义学派
C.理性预期学派
D.供给学派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10. 下列商品课税中,赋税最容易转嫁的是()。

A.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
B.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
C.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
D.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标注“√”,错误的在括号内标
注“×”)。

1. 公共物品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
2. 按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可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
3. 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唯一手段。

()
4. 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纳税人开始征税的起点,因此,纳税人收入所得一旦达到这一起点,就应对超过该起点的那部分数额征税。

()
5. 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
6. 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分别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
7. 社会保险支出在财政支出项目中是一项经常性支出,它的属性属于购买性支出。

()
8. 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小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如果供给方是纳税人,税负只能实现较少部分的转嫁。

()
9. 公共权力的特殊强制力是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依据。

()
10. 有时一项收入既可以采用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费形式,如使用公路可以收取公路费,也可以征收燃油税,所以两者收费和税收没有差别。

()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 财政补贴
2. 公共物品
3. 基础设施
4. 拉弗曲线
5. 税收支出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税收的三大特征。

2. 简述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

3. 试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4. 简述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试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对稳定国民经济的作用。

2. 试述政府强化社会保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六、计算题(共1题,共10分)
张三2014年1月份工资收入6400元,各项社会保险费(五险一金)为400元,根据所给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计算张三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各是多少?
《财政学》考试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DABD 6~10:CADCA
二、判断题
1~5:×√××√6~10:√×√√×
三、名词解释
1. 财政补贴
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在我国政府中财政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

2. 公共物品
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3. 基础设施
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4. 拉弗曲线
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
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5. 税收支出
税收支出是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税收支出是一种间接支出,属于财政补贴类支出。

四、简答题
1.简述税收的三大特征。

税收三大特征,即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2.简述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
市场失灵是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的,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为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可能存在市场失灵,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市场失灵有: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

3. 试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经济管理体制和收入分配政策。

③政府的职能范围。

④经济周期循环与宏观经济调控。

⑤价格因素。

⑥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也会引起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如在发生内外战争时,国家必须动员各种财
力以稳固政权或维护国家利益,因而财政收入规模会急剧扩大。

4. 简述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①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②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③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④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⑤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五、论述题
1.试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对稳定国民经济的作用。

(一)市场经济的运行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造成诸如经济结构扭曲.价格水平不稳定和难以保持充
分就业等问题,从而引起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二)现代政府担负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保持宏观经济的
稳定和均衡发展,为此,需要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进行结构性和“反周期”性的调节,税收即为主要的财政调节手段之一。

以差别税率引导经济行为,以增税或减税影响总供需关系等,有助于政府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三)此外,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民间资金积累不足和存在市场残缺问题,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
常也以税收作为筹集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的工具。

2. 试述政府强化社会保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一)社会保障是社会再生产的保护器
社会保障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劳动力再生产遇到障碍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家属以基本生活.生命的必要保障,以维系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并随时为经济系统的运行补充必要的劳动力,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二)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通过社会保障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适当缩小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避免贫富悬殊,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就能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三)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社会总需求的自动调节作用。

. . .
②调节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向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③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与支付可以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④社会保障可以解除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使劳动力流动渠道通畅,有利于调节和实现人力资源的高
效配置。

六、计算题
解:
应纳税所得额= 工资收入金额-各项社会保险费-起征点(3500元) = 6400-400-3500 = 2500元。

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2500×10%-105 = 145元。

word可编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