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几个要点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比较多,总结起来主要包括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安全施工以及项目成本等几点,通过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安全施工以及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不断提高相关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对其质量管理做几点分析。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一、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设计工作不充分,设计拖延时间长,图纸设计细节考虑不周到。
以利益最大化观念指导规划设计工作,设计总体统筹考虑不够,对图纸的细化不到位,节点和细部处理不明确,施工中边做边改现象较多,特别是在装修阶段,图纸设计缺陷较多,预留洞数量较多,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2、合同签订不规范。
合同中须约定的内容而不约定,造成合同不能有效约束承包商的行为,比如装修分包单位,属于挂靠性质,技术能力和总体事宜不强,施工过程中该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粗糙,造成大量返工,最终给军队投资造成巨大的损失。
3、施工过程末端细化不够,控制不得力。
没有办理质量监督注册登记手续,造成一些违法违纪现象缺乏应有的监管。
对企业超资质承揽工程,人员无证上岗或者不按合同约
定到岗,个别建筑户、包工头偷工减料,不按规范操作等现象控制不足,严重影响了过程质量。
4、工程验收程序不规范。
工程完工后,不按规定报工程质量监督站,主要检查验收房屋结构和基本使用保障,没能逐项、逐屋验收,为后期整改留下大量工作。
二、质量管理要点
1、坚持以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为重点。
在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应督促施工单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监理质量控制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需要重点进行监控。
可以通过三个“三”来达到这一目的:第一个“三”是指要求施工单位实行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专职质检员终检的“质量三检制”;第二个“三”是指严格控制“三关”:材料、技术以及工序;第三个“三”是指质量监督要“三全”: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问题管理”方式是指针对施工现场已经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是一种典型的事后处理方式,“问题管理”方式的优点是管理目标明确,效果也非常明显,但缺点也很明显,它只能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不关注未来其他问题的发生的预防。
而“预防管理”方式弥补了“问题管理”方式的不足,该种管理方式专注于问题的预防,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将来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发生。
2、坚持技术措施先行的质量控制方法。
既然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质量管理原则,那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防控体系,而工程技术措施是质量防控体系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质量需要技术作为保障,如针对工程项目的施工难点事先进行技术攻关,对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方案。
只要能够坚持技术措施先行的质量控制方法,然后辅以良好的质量管理制度,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必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要点控制
1、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
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关键。
工程项目的规模、建设的内容、产品构成、市场分析、技术水平分析、风险分析、财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是否深入全面,各项数据是否符合实际,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的前途和命运。
建立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
项目负责人是工程项目质量的全权负责人,必须亲自抓质量工作。
大型项目还可高项目质量经理。
质量经理的职责是:负责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并组织实施;按质量计划规定、督促、检查项目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特别是主要质量控制点的验证、检查和评审活动;对发现重大的管理方面或技术方面的质量问题,组织研究解决,向项目团队负责人报告;编制项目质量报告,报上级质检部门和项目经理。
项目质量经理对质量的监督检查,不能
代替项目其他岗位的质量职责,项目各个经理、专业负责人、各部室、各专业人员各自均应完成自己应负的质量责任,项目质量才能有保证。
制定项目质量计划。
了解和掌握项目的特点,明确咨询成果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熟悉咨询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根据项目组织结构的特点,决定怎样应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按质量计划的实施步骤层层落实,一直落实到个人。
建立咨询工作成果的质量评审制度。
建立评审制度是保证和提高咨询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评审,吸取更多专家的知识和智慧,可以发现问题,优先咨询成果。
项目咨询工作完成以后,项目经理先组织本项目人员对项目咨询成果进行自我评审,然后再进行内部评审。
2、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
为了有效地控制设计质量,就必须对设计进行质量跟踪,定期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
在设计过程中和阶段设计完成时,以设计招标文件(含设计任务书、地质勘察报告等)、设计合同、咨询合同、政府有关批文、各项技术规范、气象、地区等自然条件及相关资料为依据。
对设计文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审核。
在审查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过分设计和不足设计两种极端情况。
过分设计,导致经济性差;不足设计,存在隐患或功能降低。
建立设计经理质量责任制。
设计经理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对设计过程进行管理,监督检查设计各专业执行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确保设计产品和服务满足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组织设计策划,并将策划结果编入设计计划;根据项目计划、项目质量计划和设计计划的规定,对设计过程进行控制;负责名专业之间的衔接;负责组织设计各专业的综合技术方案的审查和协调,确保综合技术方案的合理性;负责组织或监督检查设计各阶段的设计评审和设计验证;负责控制设计变更,按设计更换控制酌定进行控制;对设计关键制点进行检查,亲自组织或检查对设计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的设计文件。
3、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使用材料的微小变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
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
严格实行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委托有资格的监理
单位对中标的施工单位资质进行核查,使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与承揽的工程项目要求相一致,对施工人员素质和人员结构进行监控,使参与施工的人员技术水平与工程技术要求相适应;对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进行审查;对进场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监控;对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应考虑施工机械的技术性能、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维修难易、能源消耗以及安全、灵活等方面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与保证;组织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的设计交底的设计会审会议;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建立和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等。
委托项目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状
况进行监控;监督检查在工序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工艺或操作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是否符合保证质量的要求;做好设计变更的控制工作;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验收工作;做好工程质量问题的质量事故的处理,当出现不合格产品时,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并跟踪检查,直到合格为止;当施工现场出现质量异常情况,又未采取有效措施,隐蔽作业未经检验而擅自封闭、未经同意擅自修改设计图纸、使用不合格原材料或构配件时,应下达停要指令,纠正后下达复工指令;要对工程材料、混凝土试块、受力钢筋等实行取样送检制度。
结术语:
质量管理是企业的生命,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又细
致的工作,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特别需要各界人士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必须重视施工过程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按施工规范优质地完成工程施工任务,保证工程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宗旨,通过全面的施工过程质量管理,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云素敏。
工程质量管理之略谈[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0):172.
[2] 毛鹤琴。
建设项目质量控制[M]。
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3] 陈琪.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研究[J]。
建筑技术与应用,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