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1期2011年1月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Xi an Aer otechnical CollegeVol 29No 1Jan .2011收稿日期:2010-04-20作者简介:张圣元(1962-),男,安徽肥东人,教授,从事航空维修保障模式改革及机载电气设备可靠性增长的研究。
航空机务维修差错的分析及预防措施张圣元,杨文杰(空军第一航空学院航空仪电工程系,河南信阳464000)摘 要:航空机务维修差错会直接导致飞行事故,这是毋容置疑的。
在分析全空军过去机务维修差错具体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新机装备及其维修特点,提出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航空装备维修安全观和积极预防航空机务维修差错的具体措施,以确保飞行安全。
关键词:航空;维修差错;航空机务;航空装备中图分类号:X92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33(2011)01-0003-03据有关资料统计,1950~2004年的55年间,全空军共发生维护原因飞行事故近百起,其中,一等飞行事故占53%左右,二等飞行事故占41%左右,三等飞行事故占6%左右。
事后查明,因责任心不强、盲目蛮干和违反条例规程等维护作风型差错占80%左右;因维修组织不严密、管理混乱等组织管理型差错占16%左右;因维修人员缺乏必要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懂或不熟悉操作规程以及安全规则等技术技能型差错占4%左右。
可见,问题集中发生在维护作风型和组织管理型差错上。
1 发生维修差错的主要原因维修差错是航空机务保障工作的大敌,是从另一个方面衡量一个单位维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预防维修差错必须弄清维修差错产生的机理和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分析空军建军以来维修差错的原因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1.1 法规制度不健全、维修管理不正规空军初建和抗美援朝时期,航空维修体制处在摸索初建阶段,维修思想以排故为主,法规制度不健全,维修管理薄弱,发生维修差错多也就成了必然;十年动乱时期,空军航空机务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遭到否定,航空机务人员业务素质和飞机维修质量大幅度下滑,维修差错居高不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被否定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相继得到了恢复和健全,逐步确立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但由于安全基础薄弱,维修差错仍然比较突出。
近年来,空军先后修订了 航空维修一线管理细则 ,颁发了 航空机务安全工作守则 ,制定了三项专项质量检验制度,以及 进一步加强空军航空装备质量安全工作的措施 和各种卡片管理制度,维修法规制度日趋完善。
但操作层面的法规制度还比较少,也不够健全规范,直接影响航空机务质量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2 章法观念淡薄、工作随意性大法规制度是开展航空维修保障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提高飞机维修质量、保证安全的关键,但少数机务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有章不循,违章蛮干,工作随意性大的问题时有发生。
例如,1994年某部一架某型飞机在送修返厂飞行中因无线电罗盘故障,超短波电台空地联络不畅,发生一等飞行事故。
事故调查发现,导致这起事故的根本原因是违反一系列规章制度造成的。
事故飞机停放了两年零七个月后,该单位并没有按规程检修;在没有油封的情况下该机停放半年才试一次车;飞机转场前也没有做预先机务准备,一架转场飞机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9卷竟有这么多规章制度不落实,发生事故也就成了必然。
又如,2001年某部一架某型飞机预先机务准备时,左侧某型导弹走火,导致机务人员1死4伤。
事故检查发现,这起严重地面事故也是违反一系列规定所致。
值班飞机不按规定解除值班状态就进行机务准备;飞机通电检查时不断开有关军械电门,也不卸下导弹;在座舱有人工作的情况下,各专业之间不协调、不报告,违章通电。
血的教训反复证明,严格按照规章操作是预防飞行事故的基本保障。
提高机务人员的章法观念,自觉按章办事,严格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是一项经常性的、时刻不能放松的安全教育内容。
1.3 少数人员责任心差、工作标准低综观空军建军以来发生的维修差错,90%以上是因机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标准不高和第一手工作不到位造成的。
据统计,因飞机左右副翼悬挂接头等重要机件装错装反,先后导致9起严重飞行事故和71起飞行事故征候;因油门操纵系统忘打开口销等重要机件漏装或未装到位,先后发生11起严重飞行事故、7起地面事故和353起飞行事故征候。
如:1989年某部一架某型飞机在完成200小时定检中,拆装发电机时工作马虎,未将发电机接线片固定螺帽拧紧,干部复查未能发现,飞行中大电流通过时将正极接线柱烧断,致使发电机空中断电,机上电瓶电能耗尽,导致一等飞行事故。
再如1991年某部发生的某型飞机二等事故,直接原因是机务人员在更换机件时,动了助力系统蓄压器接头,未按规定检查恢复拧紧,造成助力系统液压油液外泄,空中起火烧断平尾操纵系统拉杆,飞行员被迫跳伞。
1.4 防差错设计先天不足、改进不及时客观上,空军现役老旧装备都存在防差错设计先天不足的问题,给维修保障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如:盖不好油箱盖、起飞掉伞等问题,一度连续集中,危及飞行安全,都是由于防差错设计不足、机务人员工作不到位造成的。
随着防差错设计改进和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维修差错得到了有效遏制。
比如,油箱盖未采取防差错设计改进前,因维修差错就先后导致严重飞行事故7起,地面事故2起,飞行事故征候152起。
1992年空军组织对油箱盖进行防差错改装,实行 三项 专项质量检验制度后,油箱盖未盖好的问题由过去的年均14.8起下降到1.5起,尤其是1998~2003年的6年间,全空军杜绝了油箱盖未盖好的问题。
再比如,1983~1999年的17年间,全空军地面试车损伤发动机179台,1999年空军推行地面试车卡片管理制度后,地面试车损坏发动机的问题由过去的每年9.3起下降至3.2起。
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防差错研究改进,不断健全完善各种维修操作管理卡片,狠抓法规制度和技术措施在末端工作的落实,在预防维修差错面前部队是有所作为的。
2 预防机务维修差错的措施研究航空机务系统50多年来发生的一次次维修差错,是一起起血的教训,对50多年维修差错的统计与分析,又是一项既艰巨而又十分重要的建设性工作,这也是航空机务系统的宝贵财富和经验教训的总结。
我们一定要以这些血的教训警示自己,教育队伍,时刻牢记,警钟长鸣,采取措施,狠抓落实。
为贯彻落实好空军新的飞行安全观和航空装备维修安全观,搞好质量安全建设,消灭维修差错,保证飞行安全而努力工作。
2.1 认真开展维修保障模式改革和维修差错中 人为因素 研究人是维修差错的主体,不同的人员发生差错的几率是不同的。
只有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正确行为输出的人员,才能使操作准确无误。
所以,要注重积累维修差错信息,积极研究人的行为特征,摸清哪些时机、哪些场合、哪些工作、哪些环节、哪些人容易引发维修差错,针对人的行为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
认真扎实地长期开展多发性、危险性维修差错研究,并定期或视情将研究成果作为对广大机务人员进行教育的重要材料。
2.2 持续扎实抓好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应该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机务系统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健全的法规制度,一些主要维修差错,如:少(忘)加油、未盖好油箱盖、地面试车打坏发动机、航炮走火等问题,也已采取了有效解决措施。
下一步关键是要在抓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上下功夫、见成效。
要始终坚持严格依法维修和管理,切实将各项维修管理法规和技术措施落实到每一项具体维修保障工作之中,落实到每一架飞机上。
各级领导和机关要做落实法规制度的表率,带头学法、守法、执法,对违章违纪的人和事,不论是否造成后果,都要严肃处理,坚决维护法规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
4第1期张圣元,等:航空机务维修差错的分析及预防措施2.3 强势推行持卡操作和复查制度很大一部分的维修差错是由于机务人员以习惯、经验代替条令、规程,工作随意性大所致。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全面实施持卡操作和复查制度。
各单位一方面要对地面试车、收放、航炮校靶、脱装座椅、装挂航弹和导弹的操作卡片进行清理完善。
另一方面要根据所维护机型的特点,对易出现维修差错的部位和工作,研究细化卡片管理制度。
通过严格的程序、规范的内容,弥补机务人员操作中的不足,从而有效预防维修差错问题的发生。
2.4 充分发挥检测仪器设备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滑油光谱分析、飞参判读、无损探伤、原位检测等先进维修手段,加强对飞机、发动机重要参数变化的趋势监控和检查,大力开展精确维修,逐步实现由定性分析到定量预测、由经验维修向科学维修的转变,努力提高故障检出率,确保飞机维修质量和飞行安全。
2.5 继续加强维护作风建设维护作风是机务工作的灵魂,也是发生维修差错的主要因素。
各级各单位要从点点滴滴入手,继续抓好机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学习夏北浩、机务系统双 十佳 和维护作风整顿教育,营造一个严、慎、细、实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操作成为机务人员一种潜在的意识、本能的反应和自觉的行动,为提高飞机维修保障质量、保证安全奠定良好基础。
2.6营造良好的维修安全文化氛围要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组织部队认真学习有关经验教训材料,详细剖析每一起差错的原因教训,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预防维修差错确保安全的具体措施。
要充分发挥部队安全警示教育室的作用,将历史上血的教训张贴上墙,定期组织参观教育,时刻警示机务人员。
同时,在维修现场要设立安全警示标语,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参 考 文 献[1] 王志,艾延延,沙云东.基于神经网络的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C].沈阳:辽宁省航宇学会动力装置专业第十四届学校交流会,2006:66-73. [2] 徐启华,师军.应用SVM的发动机故障诊断若干问题的研究[J].航空学报,2005,26(6):686-690.[3] 朝志仁,祁桂根,张凌云.飞机大型蒙皮制造技术现状分析[J].航空工业学报,2008,25(3):1-5.[4] 戚燕杰.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飞机维修理论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5] 高柱.飞机维修性设计[J].国际航空,1992(6):60-62.[6] 张中波,丰世林.虚拟维修仿真技术在航空器维修中的应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8(5):4-6.[责任编辑、校对:李小光]Analysis of Aeronautical Maintenance Errors&Preventative MeasuresZH A N G S heng-y uan,YA N G Wen-j ie(A viation Instr ument-electr onics Eng ineering Depar tment,T he First A eronautical I nstit ute o f the A ir Fo rce,X inyang464000,China)Abstract:It is doubtless that aer onautical m aintenance er rors m ay directly lead to flying accidents.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concrete reaso ns for aero nautical maintenance er rors in air force and also in the lig ht of new devices and their maintenance features,the article sugg ests how to fulfill the safety view o n aeronaut-i cal m aintenance and bring s fo rth concrete m easures against aeronautical maintenance er rors so as to guar-antee the flying safety.Key Words:Av iation;M aintenance erro rs;Aeronautical m aintenance;Aeronautical devic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