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七大高峰

世界七大高峰


自然资源
尽管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部终年满布冰雪,但在2000米以上, 5000米以下的山腰部分,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树木高大,种类繁多, 其中不少是非洲乃至世界上的名贵品种,如一种名叫木布雷的树, 生长期极长,木质坚硬,抗腐力强,是做家具或者盖房的上等材料。 2000米以下的山腰部分,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在肥沃的火山 上灰土壤上,生长着咖啡、花生、茶叶、香蕉等经济作物。山脚部 分,气候炎热,即使在树荫下,气温也常在30℃以上,到处是一片 深颜重彩的非洲热带风光。山麓四周的莽原上,非洲象、斑马、驼 鸟、长颈鹿、犀牛等热带野生动物以及稀有的疣猴和蓝猴、阿拉伯 羚、大角斑羚等在那里自由自在的生活着,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动 物保护区。这里也生长着茂盛的热带作物,除甘蔗、香蕉、可可外, 最多的是用来纳布制绳的剑麻,铺天盖地,一望无涯。
简介
厄尔布鲁士山的雪线,北坡在海拔3200米,南坡则在3500米。 周围有77大小条冰川,总面积140平方千米。冰川溶水,使周围形 成了众多的河流。冬季结束后,雪线以上的积雪深度通常在30~60 厘米,有时达到3米。厄尔布鲁士山附近有Baksan山谷、 Donguzorun山谷、Yusengi山谷、Adylsu山谷、Irik山谷、Adyrsu 山谷、Kyrtyk山谷、SyItransu山谷等。厄尔布鲁士山,是大高加索 山系群峰中的“龙头老大”简称“厄峰”是博科沃伊山脉的最高峰。 在小比例尺的地图上,它给人的印象仿佛是“骑在”亚欧两大洲的 洲界线上的“跨洲峰”。其实不然,它的地理坐标为北纬43°21′, 东经42°26′,南距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还有20多公里之遥,山体 全部在欧洲境内,整个山峰不言而喻地落在俄罗斯联邦的政治版图 内——当前归属联邦的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西侧则紧靠俄 罗斯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东南隅。

除了高度,厄尔布鲁土峰“形体”出众,即壮美中透着“威 严”。这座山岳是地质史上火山长期连续喷发的产物。其锥状外形 就清晰不过地表明它是“火山之子”。加之生来呈一大一小、一高 一矮的“双峰对峙”态势,海拔分别为5642米(主峰,居西)和 5595米(辅峰,居东)。从野外实地远眺,映人人们眼帘的这位 “双顶巨人”,巍巍而耸,凛凛而立,超然绝伦,凌逼霄汉,敦实 中显现出一种难以描述的威严……一眼望去,也显得高耸入云,上 接天际。在它高大的“形体”上,终年冰雪覆盖,雪线北坡在海拔 3200米,南坡则在3500米;有50多条冰川旧然下垂,总面积达140 平方公里。其中,大阿扎乌冰川和小阿扎乌冰川共长2100 米;小 阿扎乌冰川为悬冰川,长不足1000米。冰川末端溢出的融水,像乳 汁一样“哺育”着周围数以百计的溪流,高加索地区著名的库班河 和捷列克河等,就是从这些冰川发源,分别流入黑海和里海的。这 在人们心目里,无形中平添了浓重的神秘和敬畏之感。
形成与演化
位于大洋洲新几内亚岛的查亚峰的形成与中新世以 来澳大利亚大陆北部被动边缘俯冲碰撞到Melanesian岛 弧之下有关。2 .8Ma以来,查亚峰岩石隆升幅度为 7000m,隆升速率为2.5mm/a,其剥蚀速率为0.7mm/a。 据查亚峰南坡石炭-二叠系测年得出,自2 .3Ma以来, 岩石隆升幅度为6500m,隆升速度为2.88mm/a,剥蚀速 率为 1.7mm/a ;更南可能为前寒武纪的绿片岩分布区, 剥蚀速率更快,已剥蚀深度达9km,是全岛剥露最深的 地区。正是这种强烈的切割和剥蚀,在均衡抬升作用强 烈影响下使查亚峰成为大洋洲最高峰


长期以来,西方人士往往把欧洲最高峰的 桂冠,含含糊糊、不加解释地戴在阿尔卑 斯山勃朗峰(Mt.Blanc,海拔4810米)的头上。 到本世纪50年代初(可能更早些),国际学术 界达到共识、基本以高加索山系大高加索 山脉的主脊,作为亚欧两洲陆上分界线南段 的天然分界。自兹而后,问题也迎刃而解: 欧洲第一高峰当然非这条分界线北侧海拔 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山莫属。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
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 及东非大裂谷以南约160公里,是非洲最高的山 脉,也是一个火山丘。该山的主体沿东西向延伸 将近80公里,主要由基博、马温西和希拉三个 死火山构成,面积756平方公里,其中央火山锥 呼鲁峰,海拔5,892米,是非洲最高点。乞力马 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 称它为“非洲之王”。该山的主体以典型火山曲 线向下面的平原倾斜,平原的高度约海拔900米, 山顶终年满布冰雪,但冰川消融现象非常严重。 该山四周都是山林,生活着众多的哺乳动物,其 中一些是濒危灭绝的物种。
简介
Jaya, Mount 印度尼西亚语作Puncak Jaya,旧称 苏卡诺峰(Puntjak Sukarno)、卡斯藤士峰 (Gunung Carstensz或Mount Carstensz)。 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内山峰,为新几 内亚岛最高峰,海拔5,030公尺(16,500尺)。
属于苏迪曼(Sudirman)山脉,在岛的中央 高原西部,其中恩加巴鲁(Ngga Palu)峰是 西南太平洋的最高点,也是世界上岛屿中 的最高点。1909年荷兰人洛伦兹(Hendrik A. Lorentz)最早抵达查亚山的雪原。1962 年奥地利登山者海因利希.哈莱(Heinrich Harrer)曾率的这位“双顶 巨人”,巍巍而耸,凛凛而立,超然群伦,凌逼霄 汉,墩实中显现出一种难以描述的威严……。加 之它矗立于大高加索山脉总的倾斜比较平缓的北 坡上,又游离于这条山脉的主脊之外(以支脉相 连),左近绝少其他象样的山峰出露。这么一来, 它的相对高度格外触目,即使距离数十公里,一 眼望去,也显得高插入云,上接天际。在它高大 的“形体”上终年冰雪覆盖雪线北坡在海拔 3200米,南坡则在3500米;有50多条冰川悚然 下垂,面积总达140平方公里。其中,以大阿扎 乌冰川和小阿扎乌冰川、捷尔斯科尔冰川最为典 型。
世界七大高峰
查亚峰
查亚峰(CarstenszPyramid),印度尼西 亚语作PuncakJaya,旧称苏卡诺峰 (PuntjakSukarno)、卡斯藤士峰 (GunungCarstensz或MountCarstensz)。 亦名“普鲁峰”。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内 山峰,为新几内亚岛最高峰,海拔5,030 米(16,500英尺),峰顶终年冰雪覆盖。

除了为俄罗斯本国各项有关事业服务外,还吸 引了世界各地不少人士,前来观光、游览和从事 登山、探险一类的体育科研活动。据记载,厄尔 布鲁士山的近现代意义上的登山活动,是从 1829年开始的。这一年,由本地人正式攀登上 海拔5595米的辅峰。 1874年英国人登上了海拔5642米的主峰,这 是人类首次登上它的主峰,并记录在案,迄今 (1998年)已经越过了124年的漫长岁月
简介
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位于坦桑尼亚 东北部、邻近肯尼亚边界、东非大裂谷以南约 160公里,是非洲最高的山脉,也是一个火山丘。 该山的主体沿东西向延伸将近80公里,主要由 基博、马温西和希拉三个死火山构成,面积756 平方公里,其中央火山锥呼鲁峰,海拔5,892米, 是非洲最高点[1]。 根据气候的山地垂直分布规律,乞力马扎罗 山基本气候,由山脚向上至山顶,分别是由热带 雨林气候至冰原气候。风景包括赤道至两极的基 本植被。因为位于赤道附近所以植被从热带雨林 开始。气候分布属于非地带性分布。因此乞力马 扎罗山多容易形成地形雨,给它带来丰富降水。
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 理学家称它为“非洲之王”。该山的主体以典型 火山曲线向下面的平原倾斜,平原的高度约海拔 900米,山顶终年满布冰雪,但冰川消融现象非 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 以上。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雪顶可能将 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1-2]。 乞力马扎罗山山四周都是山林,生长着茂密 的森林,树木高大,种类繁多,其中不少是非洲 乃至世界上的名贵品种,如一种名叫木布雷的树, 生长期极长,木质坚硬,抗腐力强,是做家具或 者盖房的上等材料。该山生活着众多的哺乳动物, 其中一些是濒危物种。
顶峰
纵观长逾1100公里的大高加索山脉,高峰诚然比比 皆是,“出类拔萃”者也不少。如西段有栋巴伊—乌尔 根山海拔4046米;中段有什哈拉山海拔5058米,德赫套 山海拔5203米,乌伊帕塔山海拔4646米和卡兹别克山海 拔5033米;东段有特布洛斯—穆塔山海拔4494米和巴扎 尔—杜济山海拔4480米等等。但厄尔布鲁士山“身个” 比它们谁都“窜出”一大截——海拔高达5642米。它毫 无争议地成了高加索山系的“众山之王”并一跃登上整 个欧洲第一高峰的“宝座”。除了高度,厄峰“形体” 出众,即壮美中透着“威严”。这座山岳乃地质史上火山 长期连续喷发的产物,主要由安山岩构成。其锥状外形就 清晰不过地表明它是“火山之子”。加之生来呈一大一 小、一高一矮的“双峰并峙”态势,海拔分别为5642米 (主峰、居西)和5595米(辅峰、居东)。

大阿扎乌冰川是山谷冰川,长2100米;小阿扎乌冰川 为悬冰川,长不足1000米。冰川末端溢出的融水,像乳 汁一样“哺育”着周围数以百计的溪流,高加索地区著 名的库班河和捷列克河等,就是从这些冰川冲导源,淌 淌乎分别下注黑海和里海的。这在人们心目里,无形中 平添了浓重的神秘和敬畏之感。 厄峰集多种天然优势于一身。按高度是高加索地区 第一山、俄罗斯(过去是前苏联)欧洲部分第一山、整个 欧罗巴洲第一山,加上山区天造地设的奇丽自然风光, 是天赐的自然财富,拥有极大的登山和旅游价值。所以 一个时期以来,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官方和民间都予以 高度的重视,从60年代起即着手擘划,兴土木、搞基建。 经过数十年的惨淡经营,已经将这里开发为一个体育— 运动—旅游各种设施兼备的登山活动基地和观光中心、 滑雪运动中心
火山之子
厄尔布鲁士峰是大高加索山群峰中的“龙头老大”,简称“厄 峰”,是博科沃伊山脉的最高峰。在小比例尺的地图上,它给人的 印象仿佛是“骑在”亚欧两大洲的洲界线上的“跨洲峰”。其实不 然,它的地理坐标为北纬43度21分,东经42度26分,整个山峰,不 言而喻地落在俄罗斯联邦的版图内——当前归属巴尔卡尔共和国, 西侧则紧靠俄罗斯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东南隅。长期以来,西 方人士往往把欧洲最高峰的桂冠,含含糊糊、不加解释地戴在阿尔 卑斯山勃朗峰(海拔4810米)的头上。到本世纪50年代初(可能更 早些),国际学术界达成共识,基本以 厄尔布鲁士峰 高加索山系大高加索山脉的主脊,作为亚欧两洲陆上分界线南段的 天然分界。自此以后,问题也迎刃而解:欧洲第一高峰当然非这条 分界线北侧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峰莫属。“厄尔布鲁土”一名, 一般都认为和波斯语有关,但歧见仍多。有的认为来自“aitibares ” 一词,原义“高山”、“崇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