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但尚未重要到决定终生。
一个人一生换上四五份工作是正常的,很多时候,职业理想需要一个曲折实现的过程。
但先就业再择业不是妥协2、没有理解“先就业后择业”观念的实质。
先就业,是要求大学生摈弃陈旧择业观念,即盲目定位、期望值偏高的心态。
通过先就业,在涉世之初积累社会和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在社会竞争中发现机会,为以后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只有就业了,才能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外界,扩大视野,为择业做好前期准备4、如果让你现在择业,我想问一下你知道你在什么产业什么行业什么事业上面可以最优发展?你一定答不出来。
这如同在你面前站着一排姑娘,问你你觉得和谁可以厮守终身?没生活过怎么知道?一样的!择业也是一样5、谢谢主席,评委大家晚上好!在我发言之前,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和鼓励对方辩友。
因为对方辩友不能以自己的意志选择对手而不得不无奈的坐在了我方的对面,但我想告诉对方辩友,现实总是这样的无奈,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不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事物,对于工作的选择也是如此,所以我方观点就是,大学生应当先就业再择业。
讲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就业与择业的定义:关于就业的定义应该很明确,就是以各种方法去取得一个职业、一份工作。
而对于择业的定义却是在《现代汉语词典》和各大网站上都没有明确的描述,所以我们不妨使用去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高等学府联合论坛中所提出的概念,即“择业是指人们以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为基准来选择职业和用人单位的行为。
”那么按照这个定义,首先,我方认为“先就业后择业”是有其正确性的,在2004年,国家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倡导“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这是因为我国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仅去年就有145万人,今年则有212万人,而每年则更是高达250万人,就业市场存在不小的压力,过去那种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每个走出校门的年轻人都必须面对残酷的就业压力,“先生存再发展”的原则成了缓解大学生职业空白期冲击的最佳途径。
其次我方认为“先就业后择业”也有其必须性,一个大学生,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行为和其行为的结果都必须受到社会及其他外界力量的影响,并不能完全按照我们自己的意志发展,就好像是射箭一样,优秀的弓箭手在射箭的时候并不是将箭头直直的对准靶心,而是会根据风向和重力稍稍偏移箭头,让箭矢以弧线命中目标,大学生的职业目标也不能够死板的瞄着自己的理想,只有先找到利于入手的切入点,然后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曲线才能真正时间自己的梦想,就像是卡耐基说的一样:“任何人的成功轨迹,都绝不是直线。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大学生应当“先就业在择业“!6、不是有句话叫骑马找马吗?讲的不就是这方面的事吗?虽然你第一次遇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马,但是你可以骑着它去找下一匹好马啊,如果你觉得马不好你就不骑了,那你走的速度不就更慢了吗?你又怎么能找到更好的吗呢?大学生就业就是这样啊,先不管这行业是否适合你,你先骑上他,然后用它做跳板去找更适合你的工作.与此同时,你还在原来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人际社交能力,这是你在到新的工作岗位不就能更成熟的发挥你的特长了吗?!骑马找马,先就业在择业,无疑于是大学生最好的走上社会的过.7、郭召良博士鼓励大学生说,“只要你的职业理想够高,你就不会怕起点够低。
8、.1.先就业再择业,可以增加工作经验,弥补课堂学到的不足,这样才能积累择业的资本;2.先就业再择业,可以增加社会阅历,学会为人处世,为择业打下社会基础;3.先就业再择业,提高自己的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给择业积累所必须原始资金。
9、回应反方可能出现的问题“大学生辞职、跳槽影响诚信问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根本就无可厚非。
10、谢谢主持人,各位同学,评委,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再就业。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择业的定义。
所谓择业,应当是综合考虑了自己的理想,自身知识构成和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对于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进行的一种理性思考和规划;而就业则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择业"是一个过程和结果的总和,"就业"是一个状态。
而"发展"则是协调"就业"与"择业"的重要砝码。
如果缺乏长远、合理的"发展"观进行调控,每一次的"择业"与最终的"就业"之间就永远难以达到平衡。
因而,合理的个人定位是实现"满意"就业,终生发展的关键。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首先,正视就业竞争、切合实际,有的放矢地择业是必须的,先择业使社会发展有高效性,稳定性。
当然,我方承认,在竞争加剧、整体就业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提出"先就业再择业"的出发点是积极的,但现在看,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这种导向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假如学生带着盲目性和短期打算走上社会,在临时"婆家"难以安心工作,第一,不利于专业素养的培养;第二,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正确定位,不利于社会心理的成熟;第三,频繁的跳槽带来了严重的信誉危机;第四,盲目就业带来的专业不对口是对人才的一种极大的浪费。
在由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华师大心理应用研究所共同进行的"2005年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发现,近六成国有单位不赞同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做法。
其次,古人云:“未雨绸缪”,就是在告诉我们凡事必须提前做好计划,而对于就业这个问题,我们的计划是什么?就是择业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就业先行者的现状吧:根据广州的一项调查表明:应届大学生在工作单位的“成活率”只有10%。
这就是在对方辩友高呼的“先就业,再择业”口号下的结果呀!"躺在铺满鲜花的床上,等待被推向满意的职位"的事情是永远不存在的。
柳青说过: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关键的只有那几步。
在就业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慎重把握,慎重择业,走好人生这关键的一步。
马丁路德金说:我有一个梦!保尔科查金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人,应当心中有梦,为梦想、为理想,奋斗终生!人生如此,择业亦如此!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大学毕业生应该先择业后就业。
谢谢!11、对方辩友说跳槽的不利之处,我方不这样认为欧亚国际商务咨询公司董事长、中国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特邀研究员王辉耀,细节管理专家、北大民营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汪中求在做客山大的时候曾说过在现在跳槽的人是很吃香的。
他为什么跳槽是因为他发现现在的单位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了。
他要寻求一个让他继续提高的平台。
这样在一次次的跳槽中一次次的提高了自己。
说白了跳槽其实是再一次的择业,但是择业之前首先要有择业的资本,而对我们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有什么么可以拿来“跳”的资本呢,所以我方郑重重申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
12、我很佩服对方辩友的想象力,把先就业和初恋联系在了一起,诚然这两者很像对对方却没有看到他们真正的联系。
请问对方辩友你认为初恋的成功率高么,当然不是,这是勿庸质疑的,但这些初恋失败的以后的婚姻生活都是失败的么,不是吧要是真的话那相信我们政府该出台强制结婚的规定了,相反的是很多的人是在经历了初恋的失败后明白了许多的事情对自己的性格等都有了重新的认识,从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幸福,就业也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害怕先就业的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不变的哲理。
再说了先就业就一定会失败么,先就业就一定不符合自己的发展么,不见得吧。
13、对方辩友说的有些毕业生的行为我方也深恶痛绝,但请不要把个别的毕业生的不道德的行为与我们今天的辩论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的行为根本就不是就业。
14、就如对方辩手所言,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但是如果不先就业你拿什么来择业,一个大中型企业会要一个刚刚毕业干净的就像一张白纸的毕业生吗?再花大量的物力财力现培养,等成为人才了还怕他择业要想办法留住他,我想一个有思想的大中型企业老板都不会这样做,所以我们只有“先就业再择业”,有了经验才有择业的资本。
反之,先择一个好的职业有什么用,没有能力还是会被刷下来,那样岂不更难堪。
15、正如对方所说:“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第一份工作的意义是非凡的!”这么重要的人生大事我觉得用“就如同初恋,如果你爱错了对象,你再努力也是枉然。
”这句话来比喻有失恰当,难道“初恋”失败以后真的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吗?不见得!?我方认为:“人们达到成就事业这个理想的长期目标是经历了多个“就业----择业----再就业”的循环,人们的每一次就业,都有一个择业的过程,并且通过择业这个桥梁,从较低层次的需求一步一步向实现自己较高层的需求前进。
大学生初出茅庐,只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属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就应该通过先就业,然后找准基点,参加实践,积累经验,为择业提供条件!”所以我们的确应该正视我们的“初恋”--就业,因为他是我们择业的开始,一旦我们“失恋”了,但是我们也不应该认为:“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的”。
因为我们还可以再就业。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过分地要求一下子就“初恋”成功,我们应该有长远的方向性:“就业----择业----再就业”。
只有在这个经验,见识,认识的不断积累、提高的过程中我们才会在社会中处于不败的地位!16、我方很不明白为什么对方总是把极个别特殊的大学毕业生的不道德的行为与就业联系在一起,我方请对方辩友搞清楚就业的真正含义"绝大部分大学生将用人单位作为跳板的行为是可耻的"真的是这样的么,我方认为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还是很优秀的.将用人单位为跳板有什么可耻的,现在都是双向选择了,当一个单位满足不了一个人的发展甚至限制了他的发展,他跳槽去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有什么不对,有什么是可耻的,当你在一个基层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胜任更高层的教学单位的工作时你会安心的在基层待一生么.这对于个人的提高是不可行的,对社会来说不能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对社会的发展又有什么利益可说,如果每个人都在一个单位"从一而终"的话我们的社会就不会有什么发展了.17、我方对于个别毕业生的不文明行为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为什么对方总是这样与诚信联系在一起,用意何在啊.我方再次提醒对方认清我们今天辩论的主题不要顾左右而言他.18、对方辩友提到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希望,而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艺术之路,不知道这个例子是怎么说明择业和就业的先后关系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故事不就有力的回应了对方辩友的漏洞吗?19、我们这里辩论的是一个先后的问题,而不是就业或者择业的问题,对方辩友如何就能断定先就业后择业就是一天到晚只想着如何去寻找更好的环境和更好的生活,似乎欠考虑吧!20、我们要讨论的是一个庞大的大学毕业生群体,每年新增加的岗位数远远小于毕业生的总数,试问:你拿什么资本去先择业再就业,没有选择的余地,你拿什么选择?21、我不知道我会不会遇到“一见钟情”这样的事情,但是我认为一件钟情的最终结果并不是只有一个,我同时认为如果我失恋了我还有权利再恋爱,如果我的工作不尽心如意,我完全可以遵循“就业--择业--再就业”这一社会规律重新我的就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