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PSS作业3论文

SPSS作业3论文

河南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分析【摘要】经济发展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持久的问题,研究经济发展是中国不变的主题。

根据中国地域广阔的特点,各个地区的发展必有其独特的特征,特对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做了研究。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在相关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河南省近些年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做了分析,发现了河南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特点,同时可以为政府提供经济发展方面的决策数据。

【关键词】财政收入;GDP;相关
1引言
财政收入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入,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保证政府行使其公共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

其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三大职能。

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研究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国民经济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

财政收入的增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的总体发展态势,即GDP的增长。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财政是从国民经济增长中取得收入,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生产总值就多,财政收入总额多;而财政收入对于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支撑政府职能的实现,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此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促进我省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2理论分析及说明
经济增长可以用GDP来表示,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解释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应形成相依相存的长期稳定关系。

对生产总值GDP与财政收入关系进行描述和分析,以寻求GDP和财政收入之间相互适应的增长程度和相对合理的比例界限,为在宏观层面上判断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作一些新的探索,为政府决策和经济管理提供参考。

3实证分析
下面就将根据河南省在2002-2011年的财政收入与GDP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3.1数据及来源
表1 河南省财政收入与GDP表
年份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财政收入(亿元) 296.7
338.1
428.8
537.7
679.2
862.1
1009.1
1921.6
2293
2851.2
生产总值GDP (亿元)
6000
7025.93 8815.09 10535.5 12464.09 14234
18200 19724.73 22619 27232.04
本文数据来自于河南省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9,百度等,经过整理而成上表。

3.2 财政收入总量与GDP 总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根据表1数据,我们可以画出财政收入与生产总值GDP 的关系图,见图1,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河南省财政收入与GDP 保持者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5000
100001500020000
250003000035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财政收入GDP 生产总值
图1 财政收入与GDP 关系图
3.3 一元回归模型的建立
接下来,我们就根据数据建立财政收入与生产总值GDP 之间的回归模型。

εβα++=X Y
其中,Y 为各年的财政收入,X 为各年的生产总值(GDP ),α为常数项,β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变量。

3.3.1散点图
首先,通过下面的散点图,检查一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

50010001500200025003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
财政收入生产总值GDP
图2 散点图
从散点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关系趋势呈现线性关系。

3.3.2回归方程
利用SPSS 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图3-图5的结果。

图3 回归模型的主要统计量
图4 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表
图4为方差分析表,包括回归平方和,自由度,方程检验F 值及P 值。

F 检验的P 值接近于0,表明二者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图5 模型参数的估计和检验
图5为回归参数图,从图5中可知,constant为回归方程截距,即-689.585,回归系数为0.123,标准误分别为:202.092和0.013,及t检验值和95%的置信区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因此回归方程可表示为:
=X
Y
.0-
.
585
689
123
X为自变量,即数据表中的生产总值GDP,Y是因变量,即数据表中的财政收入。

结果表明,生产总值GDP每上涨1%,财政收入就上涨0.123%。

要想保持政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促进GDP增长。

为了进一步证明模型的合理性,我们需要对模型的随机误差项的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进行检验。

3.4模型的合理性检验
回归模型是建立在一些假定的基础上的,这些假定主要包括残差的正态性,独立性,同方差性。

在建立模型之后,如果模型的残差符合原来的这些假定的前提,则表明模型是有效的、合理的,否则,模型就是有问题的。

为了验证模型的合理性,需要对其残差做出正态性、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性检验。

3.4.1 正态性检验
正态性检验的检验方法之一即是通过残差直方图,残差正态的P-P图来观察,如图6、7所示,可以大致反映出其正态性的假定是合理的。

图6 残差正态的直方图
Undefined error #62214 - Cannot open text file "C:\Program Files\SPS
1.00
.75.50.250.00
1.00
.75
.50
.25
0.00
图7 残差正态的P-P 图
3.4.2 自相关性检验
根据图3残差自相关检验(DW )的统计量为1.221,显示模型残差存在很弱的自相关性。

3.4.3 异方差性检验
对异方差性的检验我们可以采取观察残差图的方式来检验。

如图7。

Undefined error #62214 - Cannot open text file "C:\Program Files\SPSS\en
1.0.8
.6.4.20.0
.08.06.04.020.00-.02-.04-.06
图8 残差项的散点图
回归模型满足基本假设,残差在0附近随机变化,因此该回归模型的合理性得到验证。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的回归模型得到了有效的验证,说明了该回归模型的合理性。

4结论
本次对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从理论上的分析得出了两者的相关性以及呈现大致的线性回归关系,,财政收入和GDP的增长应保持一定的同比例关系,通过已建的回归模型以及估计结果告诉我们,它们是存在一定的线性正相关性,是一种健康稳定的发展趋势。

这符合我国GDP与财政收入增长的大趋势,但是对于河南省来说,其中却还隐藏着问题,尽管河南省的财政收入和生产总值是共同增长的趋势,但其增长幅度却有所差异,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因地制宜地发展河南省的经济,协调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虽然对于人口大省河南省来说,未来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河南省政府应该制定好一个适合本省的发展方案来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同时国家也应该注意通过宏观调控等措施保障河南省等中部省份的发展,为协调各地区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梁蕾. 我国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协整关系的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08,(s3):1-2.
[2]贾俊平,郝静,等. 统计学案例与分析[M].北京中关村大街31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202.
[3]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1):
5-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