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统计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统计学概论名词解释

统计学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第一章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及相应的研究方法。

大量观察法:指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

统计分组法:指根据事物内在性质和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研究方法。

综合指标法:运用各种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和研究社会现象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方法。

归纳推断法:分为归纳和推断。

归纳:指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整理、描述方法。

推断:指以一定的逻辑标准,根据局部的、样本的数据来判断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推理方法。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总体必须具有同质性,这是形成总体的基础。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是统计所研究的属性和特征的原始、直接、具体的承担者。

统计标志:简称标志,它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的名称。

文字描述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

数字表示。

标志值。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

都是数值表示,指标值。

统计数据:是对所考察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对于不同现象,能够计量的程度是不同的。

截面数据:指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用来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

时间序列数据:指在不同时间上所收集的数据,用来描述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动态数列(时间序列):由一系列时间序列数据排列而得出的一组数据。

面板数据:是将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交织在一起所形成的数据集。

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或名称)。

变量值:离散变量取整数,连续变量有小数点。

统计指标体系: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

流量:指某一时间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算出来的数量,具有时间量纲。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表示现象在某一点的状态,不具有时间量纲。

第二章统计调查:作为统计工作过程中的第一阶段,即根据研究的目的或任务,采用适当的、科学的调查方法,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的过程。

原始资料:也称初级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指直接向总体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统计资料。

次级资料:也称间接资料、第二手资料,是指经过加工整理,由个体过渡到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资料。

统计报表制度:是基层单位和主管机关按照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和报送程序,定期向上级机关和国家报告自身基本情况、计划执行情况和重要经济活动情况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专门调查:为了一定目的,研究某些专门问题所组织的一种调查方式。

(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全面调查:对构成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一一进行调查。

非全面调查:抽取被研究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非全面统计报表)经常调查:指随着调查对象的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调查登记,以了解事物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

一次性调查:指间隔一段较长的时间对事物的变化进行一次调查,用以了解事物在一定时间点上的状态。

直接观察法:由调查人员道现场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直接点数和计量。

报告法:报告单位利用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作基础,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

调查对象:就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范围,即调查总体。

是由许多性质相应的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调查单位: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总体单位,也即所要登记标志原始、直接的承担者。

调查单位是调查资料的承担着。

填报单位:则是负责上报调查资料的单位。

调查项目:是所要调查的具体内容,它完全是由调查对象的性质、调查目的和任务所决定的。

调查方案的核心市调查表的设计。

调查时间:市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或时期。

调查期限:指调查工作进行的起讫时间(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的时间。

普查:市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非全面调查。

重点单位:是指在全部总体中虽然数目不多,所占比重不大,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却在总量中占很大比重的那些单位。

典型调查:就是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由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全部调查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调查方法。

统计报表:是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是按照国家或上级部门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发表调查:是指通过印发调查报表来达到定期或不定期地搜集调查资料的一种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就是根据调查目的,制定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按调查问卷所提的问题和给定的选择答案进行回答的一种调查形式。

访问调查:是按所拟调查事项,由计划地通过访谈、询问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通过他们的回答来获得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调查形式,它也是调查的一种基本形式。

电话调查:是指调查者通过查找电话号码簿,用电话向被调查者进行询问,以达到搜查调查资料目的的一种调查形式。

留置调查:指采用由调查者将调查表或调查问卷面交被调查者,并说明调查目的和要求,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然后按照约定的时间回收的一种调查形式。

日记调查:是指向被调查单位或被调查者发放登记簿或账本,由其逐项记录,再由调查人员定期收集、整理、汇总的一种调查方式。

文案调查:也称二手资料应用,它是指搜集、取得并利用现有的有关资料,对某一专题进行研究的一种调查形式。

第三章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得以反映事物总体综合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总体的内在差异,按照某一标志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区分为若干部分或若干组的统计整理方法。

也可以说,统计分组就是把总体中性质相同的单位归并在一起,性质不同的单位区分开来。

品质标志分组:是指选择反映总体单位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将总体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

数量标志分组:就是将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将总体划分成若干数量各异的组。

简单分组:又称单一分组,就是对被研究现象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

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分配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又称次数分布或频数分布。

品质分配数列:是指如果总体按品质标志分组就形成品质分配数列。

变量分配数列:是指如果总体按数量标志分组就形成变量分配数列。

统计表:就是用来表现统计资料汇总整理结果的汇总表,它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形成的左右两侧无边先的开口表式。

简单表:是指表的主词未经任何分组,仅罗列总体各单位名称,或仅按时空顺序简单排列的统计表。

简单分组表:是指主词仅按一个标志进行简单分组的统计表。

复合分组表:是指表的主词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注进行复合分组的统计表,又称复合表。

第四章总量指标:又称绝对指标,对总体从数量上进行总括性描述,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绝对数。

时期指标:反映了在某一段时间(时期)内发展累计的总数量。

时点指标:则反映了某一时刻(时点)瞬间的总量。

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特征表明实物规模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

货币单位: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来衡量物质财富或者劳动成果的一种价值量计量单位。

相对指标:也称相对数,就是将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数值进行对比的结果。

有名数:是当分子分母计量单位不一致时,形成分子计量单位和分母计量单位结合使用的情况,用来表明事物的密度、普遍程度和强度。

(人口密度、电脑普及程度)无名数:一般是抽象化的数值,即以分母为某种基数来表现分子相对大小。

具体表现为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是用来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用百分数表式。

结构相对指标:由同一性质基础上各种有差异的部分组成,结构相对数就是部分占总体的比重。

比例相对指标:反映了同一总体中不同组成部分指标数值的比例关系。

比较相对指标:是将不同空间条件下的两个相同指标作静态对比而得到的,反映在不同空间范围或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一般是两个相对指标或者平均指标进行对比。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指标的对比,用来反映事物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标。

动态相对数:是用来比较相同空间的同类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对比,反映随着时间的变化,指标的变动情况,实际就是发展速度。

集中趋势:处于较大和较小两个极端的变量值发生的频数一般比较少,而大部分变量值都集中发生在某个相对较小的区域中,使全部变量值呈现一种趋向中间变量值的内部趋势。

平均指标:是将总体单位某一变量值的具体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算数平均数:又称均值,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和典型特征的最基本、使用最广泛地一种集中趋势测度指标。

调和平均数:又称“倒数平均数”,是先计算变量值的倒数,然后求倒数的算数平均数,最后对这个倒数平均数求倒数。

几何平均数:是对变量值连乘后再开项数次方求出的。

中位数:是位置平均数中最常用的一种平均数,总体个单位标志之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之就是中位数。

众数: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能直观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是使用最普遍的位置平均数之一。

标志变异指标:经济统计中,离散趋势表式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差别程度的大小,或者分布的均匀性。

主要有:极差、四分位数、平均差、方差、变异系数(离散系数)。

极差:一种最简单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方法。

平均差:就是离差绝对值的算数平均数,计算包括了所有的变量值,因而有较充分的代表性。

方差:是各变量值与其算数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平均数。

时间序列(动态数列):是指将某一系列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数列。

绝对时间序列:这是由一系列同类的总量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各个时间达到的绝对水平及发展变化情况的数列。

时期数列:是由时期指标形成的,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都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时点数列:是由时点指标形成的,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都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间点上所达到的状态或水平。

相对数时间序列:是将一系列同类相对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是将一系列平均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发展水平:是时间序列中各个不同时期的统计指标数值,以反映现象在各个不同时期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它是计算各种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