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育管理》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现代教育管理》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最新资料推荐------------------------------------------------------《现代教育管理》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途径《现代教育管理》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 ? ?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迅猛发展与高度繁荣,世界上经济实力较为突出、文化艺术成果交相辉映的国家都达成了较为一致的共识,那就是:要适应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化发展趋势,就必须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惟有如此,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贴近人才市场的需求所谓复合型人才,即是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中培养出来的精通于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专门型人才。

这种专门型人才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术业有专攻,也就是说,在其所属的特定领域,他们能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并能按照其专业方向在完成相应的专业课程教育之后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进行对口就业。

这种培养模式与就业方式长久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层出不穷的人才,促进了社会各个领域有序的发展与前进。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愈加明朗化,专门型人才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现状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我们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很多专门型人才离开其熟知的领域便手足无措,甚至对其他领域1 / 12的知识一无所知,这不仅限制了用人单位对其才能的挖掘,也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我们的教学理念需要更新,教育模式需要改变,教学内容需要革新。

? ? ? 因此,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局势的发展与自身素养的提高也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

本文即是立足于这个观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体会论述在人文社科领域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并尝试探讨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的方式与途径问题。

? ? ? 一、回顾人文社科领域从培养专门型人才发展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历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一般情况下,人类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呈现螺旋式循环上升发展的模式。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并对此种历史规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体现进行一番验证。

起初,培养专门型人才是为了适应如哈贝马斯所说的人类各种活动的合理化分工机制的出现与确定而建立的相应的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适应了世界文化、学术、学科的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也培养了一大批与社会要求、市场需求较为吻合的专业性人才,因此,其对于教育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其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根据哈贝马斯所揭示的合理化分工机制的划分依据,人类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领域被区分为三大领域:其一,关于人类的审美活动的符号表意领域即审美- - 表现领域,---------------------------------------------------------------最新资料推荐------------------------------------------------------ 通常包括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其二,关于人类的认知与工具活动的认知- - 工具领域,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学、工程学、电子学及各种技术组织等;其三,关于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协调活动的道德-- 实践领域,包括历史、政治、法律、宗教、伦理、社会学等。

(依此分类,培养专门型的人文社科类人才则大体上只能接受审美--表现领域与道德--实践领域相关学科的专门性培养,其所接受的教育与认知-工具领域几乎没有多少联系,就是前述两个领域之间,甚至同一个领域的不同学科之间也鲜有涉及。

因此,这种教育模式的缺陷性与偏颇性便显而易见,如果长期接受这样专门化的教育,想要实现如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美的教育的设想而培养出完满的人,或者如马克思所希求的全面发展的人则几乎是天方夜谭。

? ? ?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交流日益广泛,专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与弊端日益显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综观中国实行高考制度这三十几年的教育历程,在初中小学教育理念中过早地灌输主科与副科的观念,导致学校教育只偏重于对主要科目的教授与培育,而忽视了对于所谓的副科的传授与引导,再加上主科教授方法长期填鸭式的培养模式,导致许多学生对学习本身失去了兴趣,限制了其个人才能的发挥,阻滞了学生发展的空间,使大部3 / 12分学生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便失去了动力性与自觉性,致使高分低能、厌倦学习的现象屡屡出现,而这样的教育理念一旦在高等院校中再次加以强调,便会产生更大的负面效应,有的学生即便连自己主攻的专业领域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都知之甚少,更何况跨越出自己的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看到了在不久的未来,专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无法适应经济、政治、文化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也就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了。

? ? ? 其实,从事人文教育的工作者都熟知这么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文化的各个领域是打通成一片的,其时,现代性思想统摄下的学科分化制度还没有建立,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内部的各个分支还没有划清严格的界限。

比如,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诗歌、音乐、舞蹈是合一的,而文学、历史、哲学也是不分家的。

以文学为例,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义,而随着文学的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国大致是魏晋时期,在西方则远至 16 至 18 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的掀起。

再以一个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现象为例,发生在 13 世纪末意大利的各大城市,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 l6 世纪在欧洲盛行的文艺复兴运动就以倡导人文主义精神为核心,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与培养完整的人为最高的目标。

其时,人文主义者在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沿袭下来的包括文法、修---------------------------------------------------------------最新资料推荐------------------------------------------------------ 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七门自由人的学科即七艺的传统之外,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与近代自然科学等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教育。

在这种教育理念与人文精神的影响之下,涌现出了诸如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哥白尼、牛顿、弗朗西斯培根等杰出的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等。

其中,列奥纳多达芬奇可以说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培养全面发展之完整人才的教育理念的杰作,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绘画家的身份,他同时还是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等多重身份的复合体。

可以说,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文理兼通的不可多得的天才型的人物,也是历史上复合型人才的杰出代表之一。

? ? ? 如今,我们虽然距离文艺复兴的时代已经有好几个世纪之久,但是历史发展到现今,却巧妙地回归到了一个循环的起点,它在召唤着我们在新的更高的起点,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欣喜地发现,1880 年创立于美国西岸最古老的私立大学南加州大学在斯蒂文桑普的带动下发起了文艺复兴学者项目(renaissancescholars),这项项目投入一笔专门的资金鼓励在校学生进行双学位的攻读,参与到主辅修制度的培养模式之中,并且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赏。

在其每个学年列出的位列该项目排行榜前十的学生名单中,这些5 / 12榜上有名的学生在其大学学习期间攻读的专业科目平均数达到了 2 至 3 门,有些科目甚至是分属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两个差异较大的领域。

这说明,这项借鉴文艺复兴教育理念,旨在培育复合型的人才为宗旨的教育改革项目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它也在向我们启示着,我们也可以尝试提出类似的教育改革项目,以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 ? ? 通过上文论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已然清晰。

然而,应该如何在中国教育现有的环境与条件中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呢?本文站在一位人文工作者的角度上,针对人文社科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与方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见。

? ? ? 首先,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增加和扩大通识教育的教育内容、科目、范围的前提与基础之上,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近年来,这种教育理念已经达成了普遍的共识,很多高校的人文社科类的院系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修读一到两门理工类的基础课程,而理工类的院系也要求本院系的学生在校期间也至少修读一到两门人文社科类的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未来从事行业的意向选修更多的跨专业科目。

以本人所任职的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高级文员专业为---------------------------------------------------------------最新资料推荐------------------------------------------------------ 例,近年来,我们不断地在进行学科专业建设的研讨,从最早地有意尝试培养出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别的高级文员方向的专门性人才,到近来重提回归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教育,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突出培养文秘专业的高级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一系列举措,适应了从专门型人才培养模式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需求该专业的学生不但需要在大学一、二年级修读包括大学英语、大学体育、高等数学等基础性学科,而且也必须同时修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相关基础性学科,在此基础上,从大三、大四开始便重点修读秘书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科目,大四下半年便进入社会实践的环节,开始进入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轨道,从而为即将到来的毕业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观该专业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式,从培养专门型人才转型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思路与做法一目了然。

可喜的是,毕业于该专业的学生在企业、事业单位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宗旨。

? ? ? 其次,开启科技教育与艺术修养双结合的教育理念,并且在此理念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选修与本专业跨度较大的专业。

长期以来,科技人才与人文艺术人才在各自的领域里为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均做出了相应的贡献,也找到了自身的位置。

然而,从高中教育便开始实行的文理分科制度,使得文科大学生7 / 12不仅受到的人文教育不很完整,更缺乏科学素质的培养;而理工科大学生不仅受到的科学教育不很完整,而且人文修养更需要极大的提高。

这种教育制度的弊端长久发展下去将阻碍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会拉大中国与世界上其他文化强国的差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