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九年级中考数学初中数学旋转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附答案一、旋转1.在△ ABC 中, AB=AC,∠ BAC=(060 ),将线段BC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
(1)如图 1,直接写出∠ ABD 的大小(用含的式子表示);(2)如图 2,∠ BCE=150°,∠ABE=60°,判断△ AB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在( 2)的条件下,连结 DE,若∠DEC=45°,求的值。
1( 2)见解析( 3)30【答案】( 1) 302【解析】解:( 1) 30 1。
2(2)△ ABE为等边三角形。
证明如下:连接 AD, CD, ED,∵线段 BC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 60 得到线段 BD,∴BC=BD,∠ DBC=60 。
°又∵∠ ABE=60°,∴ ABD 60DBEEBC 30 1且△ BCD为等边三角形。
2在△ ABD 与△ ACD中,∵ AB=AC, AD=AD, BD=CD,∴△ ABD≌△ ACD( SSS)。
∴BAD1 1。
CAD BAC2 2∵∠ BCE=150,°∴ BEC 180 (30 11501。
∴BECBAD 。
)22在△ ABD 和△ EBC中,∵BEC BAD ,EBC ABD , BC=BD,∴△ ABD≌△ EBC(AAS)。
∴ AB=BE。
∴△ ABE 为等边三角形。
(3)∵ ∠ BCD=60°,∠ BCE=150°,∴DCE 150 60 90 。
又∵∠ DEC=45°,∴ △ D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C=CE=BC。
∵∠ BCE=150,°∴EBC (180 150 )。
215而 EBC115 。
∴30 。
302(1)∵ AB=AC,∠ BAC= ,∴ABC 180。
2∵将线段 BC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60 °得到线段 BD,∴DBC 60 。
∴ ABD ABC18060 30 。
DBC2 2(2)由 SSS证明△ABD≌△ ACD,由 AAS 证明△ ABD≌ △ EBC,即可根据有一个角等于 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得出结论。
( 3 )通过证明△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EBC (180 150 ),由( 1 )152EBC 30 1,从2115 ,解之即可。
而 3022.已知正方形ABCD 中, E 为对角线 BD 上一点,过 E 点作 EF⊥BD 交 BC 于 F,连接 DF, G 为DF 中点,连接 EG, CG.(1)求证: EG=CG;(2)将图①中△BEF绕 B 点逆时针旋转 45°,如图②所示 ,取 DF 中点 G,连接 EG,CG.问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BEF绕 B 点旋转任意角度 ,如图③所示 ,再连接相应的线段 ,问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通过观察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均不要求证明 ).【答案】解:(1) CG=EG(2)( 1)中结论没有发生变化,即EG=CG.证明:连接AG,过 G 点作 MN ⊥ AD 于 M ,与EF 的延长线交于N 点.在△ DAG 与△ DCG 中,∵AD=CD,∠ ADG=∠CDG,DG=DG,∴ △ DAG≌ △ DCG.∴AG=CG.在△ DMG 与△ FNG中,∵ ∠ DGM=∠ FGN,FG=DG,∠ MDG=∠ NFG,∴△ DMG≌ △ FNG.∴MG=NG在矩形 AENM 中, AM=EN.在Rt△ AMG 与 Rt△ENG中,∵AM=EN, MG=NG,∴ △ AMG≌ △ENG.∴ AG=EG∴EG=CG.(3)( 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解析】试题分析:( 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出CG=EG.(2)结论仍然成立,连接AG,过 G 点作 MN ⊥ AD 于 M,与 EF的延长线交于N 点;再证明△ DAG≌ △ DCG,得出AG=CG;再证出△ DMG≌ △FNG,得到MG=NG;再证明△AMG ≌ △ENG,得出 AG=EG;最后证出CG=EG.(3)结论依然成立.还知道EG⊥ CG;试题解析:解:( 1)证明:在Rt△ FCD中,∵G 为 DF 的中点,∴,同理,在 Rt△ DEF中,,∴CG=EG;(2)( 1)中结论仍然成立,即EG=CG;连接 AG,过 G 点作 MN ⊥AD 于 M,与 EF的延长线交于N 点,如图所示:在△ DAG 与△ DCG 中,∵AD=CD,∠ ADG=∠ CDG, DC=DC,∴△ DAG≌ △ DCG,∴AG=CG,在△ DMG 与△ FNG中,∵∠ DGM=∠ FGN, DG=FG,∠ MDG=∠NFG,∴△ DMG≌ △ FNG,∴MG=NG,在矩形 AENM 中, AM=EN.,在Rt△ AMG 与 Rt△ ENG中,∵AM=EN,MG=NG,∴△ AMG≌△ ENG,∴AG=EG,∴EG=CG,(3)( 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即EG=CG且 EG⊥ CG。
过 F 作 CD 的平行线并延长 CG交于 M 点,连接 EM、 EC,过 F 作 FN 垂直于 AB 于 N,如图所示:由于 G 为 FD 中点,易证△CDG≌△ MFG,得到 CD=FM,又因为 BE=EF,易证∠ EFM=∠ EBC,则△ EFM≌ △ EBC,∠ FEM=∠ BEC, EM=EC∵∠ FEC+∠ BEC=90,°∴∠ FEC+∠ FEM=90 ,°即∠ MEC=90 ,°∴△ M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 为 CM 中点,∴EG=CG, EG⊥ CG。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作出辅助线,且利用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较大。
3.如图 1,△ABC 是边长为4cm 的等边三角形,边AB 在射线 OM 上,且 OA=6cm,点 D从 O 点出发,沿OM 的方向以 1cm/s 的速度运动,当 D 不与点 A 重合时,将△ ACD绕点 C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 BCE,连结 DE.(1)求证:△ CDE是等边三角形;(2)如图 2,当 6< t< 10 时,△ BDE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 BDE的最小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 3,当点 D 在射线 OM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以D、 E、 B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 1)见解析(2)见解析(3)存在【解析】试题分析:( 1)由旋转的性质得到∠ DCE=60°,DC=EC,即可得到结论;(2)当 6< t < 10 时,由旋转的性质得到BE=AD,于是得到C△DBE=BE+DB+DE=AB+DE=4+D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DE=CD,由垂线段最短得到当CD⊥AB 时,△BDE的周长最小,于是得到结论;(3)存在,①当点 D 于点 B 重合时, D, B,E 不能构成三角形,②当 0≤t< 6 时,由旋转的性质得到∠ ABE=60°,∠ BDE< 60°,求得∠ BED=9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B=60 ,°求得∠CEB=30 ,°求得 OD=OA-DA=6-4=2,于是得到t=2 ÷ 1=2s;③当 6< t < 10s 时,此时不存在;④当 t > 10s 时,由旋转的性质得到∠ DBE=60°,求得∠ BDE>60°,于是得到 t=14÷1=14s.试题解析:( 1)证明:∵将△ ACD绕点 C 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 BCE,∴∠ DCE=60 °, DC=EC,∴△ CDE是等边三角形;(2)存在,当 6< t< 10 时,由旋转的性质得, BE=AD,∴C△DBE=BE+DB+DE=AB+DE=4+DE,由( 1)知,△ CDE是等边三角形,∴D E=CD,∴C△DBE=CD+4,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CD⊥ AB 时,△ BDE的周长最小,此时, CD=2 3 cm,∴△ BDE的最小周长 =CD+4=2 3 +4;(3)存在,① ∵当点 D 与点 B 重合时, D, B, E 不能构成三角形,∴当点 D 与点 B 重合时,不符合题意;②当 0≤t< 6 时,由旋转可知,∠ ABE=60 °,∠ BDE< 60°,∴∠ BED=90 ,°由( 1)可知,△ CDE是等边三角形,∴∠ DEB=60 °,∴∠ CEB=30 °,∵∠ CEB=∠ CDA,∴∠ CDA=30 ,°∵∠ CAB=60 ,°∴∠ ACD=∠ADC=30 °,∴D A=CA=4,∴OD=OA﹣DA=6﹣4=2,∴t =2 ÷ 1=2s;③当 6< t< 10s 时,由∠DBE=120 °> 90°,∴此时不存在;④当 t > 10s 时,由旋转的性质可知,∠ DBE=60°,又由( 1)知∠ CDE=60°,∴∠ BDE=∠ CDE+∠ BDC=60 °+∠ BDC,而∠ BDC>0°,∴∠ BDE> 60 °,∴只能∠ BDE=90 ,°从而∠ BCD=30°,∴B D=BC=4,∴O D=14cm,∴t =14 ÷ 1=14s.综上所述:当t=2 或 14s 时,以 D、 E、B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点睛:在不带坐标的几何动点问题中求最值,通常是将其表达式写出来,再通过几何或代数的方法求出最值;像第三小问这种探究性的题目,一定要多种情况考虑全面,控制变量,从某一个方面出发去分类 .4.如图,正方形 ABCD中,点 E 是 B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AE,将线段 AE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90°,得到 AF,连接 EF,交对角线 BD 于点 G,连接 AG.(1)根据题意补全图形;(2)判定 AG 与 EF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3)当 AB=3, BE=2 时,求线段 BG 的长.【答案】 (1)见解析 ;(2)见解析 ;(3) 2 5.2【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补全图形即可;( 2)先判断出 △ ADF ≌ △ABE ,进而判断出点 C ,D , F 共线,即可判断出 △ DFG ≌ △HEG ,得出 FG=EG ,即可得出结论;( 3)先求出正方形的对角线 BD ,再求出 BH ,进而求出 DH ,即可得出 HG ,求和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补全图形如图所示,(2)连接 DF ,由旋转知, AE=AF , ∠ EAF=90°,∵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AB ∥ CD , AD=AB , ∠ABC=∠ ADC=BAD=90 ,°∴∠ DAF=∠ BAE ,∴△ ADF ≌ △ ABE ( SAS ),∴ D F=BE , ∠ ADF=∠ ABC=90 ,° ∴∠ ADF+∠ADC=180 ,° ∴点 C , D , F 共线,∴ C F ∥ AB ,过点 E 作 EH ∥ BC 交 BD 于 H ,∴∠ BEH=∠ BCD=90 ,°DF ∥ EH ,∴∠ DFG=∠HEG ,∵BD 是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CBD=45 ,°∴ B E=EH ,∵∠ DGF=∠ HGE ,∴△ DFG≌ △HEG(AAS),∴FG=EG∵A E=AF,∴AG⊥ EF;(3)∵ BD 是正方形的对角线,∴B D= 2 AB=3 2,由( 2)知,在Rt△ BEH中, BH= 2 BE=22,∴DG=BD-BH= 2由( 2)知,△ DFG≌ △HEG,∴DG=HG,∴HG= 1 DH= 2 ,2 2∴BG=BH+HG=2 2 + 2 = 5 2 .2 2【点睛】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作出辅助线是解本题的关键.5.在△ ABC 中, AB=AC,∠ A=300,将线段BC绕点 B 逆时针旋转600得到线段BD,再将线段BD 平移到 EF,使点 E 在 AB 上,点 F 在 AC上.(1)如图 1,直接写出∠ ABD 和∠ CFE的度数;(2)在图 1 中证明: AE=CF;(3)如图 2,连接 CE,判断△ CEF的形状并加以证明.【答案】(1) 15°, 45°;( 2)证明见解析;(3)△ 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BC的度数,由旋转的性质得到∠ DBC的度数,从而得到∠ ABD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求得∠ CFE的度数.(2)连接 CD、DF,证明△BCD是等边三角形,得到CD=BD,由平移的性质得到四边形BDFE是平行四边形,从而AB∥ FD,证明△ AEF≌ △ FCD即可得 AE=CF.(3)过点 E 作 EG⊥CF 于 G,根据含 30 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即可证明△ 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在△ ABC 中, AB=AC,∠A=30 0,∴ ∠ ABC=750.∵将线段 BC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600得到线段BD,即∠ DBC=600.∴∠ ABD= 15°.∴∠ CFE=∠ A+∠ ABD=45 .°(2)如图,连接CD、 DF.∵线段 BC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 60 得到线段 BD,∴ BD=BC,∠ CBD=600.∴ △ BCD是等边三角形.∴CD=BD.∵线段 BD 平移到 EF,∴ EF∥ BD, EF=BD.∴四边形 BDFE是平行四边形,EF= CD.∵AB=AC,∠ A=300,∴ ∠ABC=∠ ACB=750.∴ ∠ABD=∠ACD=15°.∵四边形 BDFE是平行四边形,∴ AB∥FD.∴ ∠ A=∠ CFD.∴△ AEF≌ △ FCD( AAS).∴A E=CF.(3)△ 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如下:如图,过点 E 作 EG⊥ CF于 G,∵∠ CFE =45,°∴ ∠ FEG=45.°∴ EG=FG.∵∠ A=300,∠ AGE=90°,∴.∵AE=CF,∴.∴.∴G为CF的中点.∴ EG为CF的垂直平分线.∴E F=EC.∴∠ CEF=∠ FEG=90 .°∴△ 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考点: 1.旋转和平移问题;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三角形外角性质;判定和性质; 5.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 6.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4.等边三角形的7.含 30 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8.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9.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6.在△ ABC 中 ,AB=6,AC=BC=5,将△ ABC绕点 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 ADE,旋转角为α(0°<α< 180°) ,点 B 的对应点为点 D,点 C 的对应点为点 E,连接 BD, BE.(1)如图 ,当α=60°时 ,延长 BE 交 AD 于点 F.①求证:△ ABD 是等边三角形;②求证: BF⊥ AD, AF=DF;③请直接写出BE 的长;(2)在旋转过程中 ,过点 D 作 DG 垂直于直线 AB,垂足为点 G,连接 CE,当∠DAG=∠ ACB,且线段DG 与线段 AE 无公共点时 ,请直接写出 BE+CE的值.【答案】( 1)①②详见解析;③3﹣4;( 2) 13.【解析】试题分析:( 1)①由旋转性质知 AB=AD,∠ BAD=60°即可得证;②由 BA=BD、 EA=ED根据中垂线性质即可得证;③分别求出 BF、 EF 的长即可得;( 2)由∠ACB+∠ BAC+∠ABC=180 、°∠ DAG+∠ DAE+∠ BAE=180 、°∠ DAG=∠ ACB、∠DAE=∠ BAC 得∠BAE=∠ BAC且 AE=AC,根据三线合一可得CE⊥ AB、 AC=5、 AH=3,继而知 CE=2CH=8、BE=5,即可得答案.试题解析:( 1)① ∵ △ABC 绕点 A 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 ADE,∴AB=AD,∠ BAD=60 ,°∴△ ABD 是等边三角形;②由①得△ ABD 是等边三角形,∴AB=BD,∵△ ABC绕点 A 顺时针方向旋转60 °得到△ ADE,∴AC=AE, BC=DE,又∵ AC=BC,∴E A=ED,∴点 B、E 在 AD 的中垂线上,∴BE 是 AD 的中垂线,∵点 F 在 BE 的延长线上,∴B F⊥ AD, AF=DF;③由② 知 BF⊥AD, AF=DF,∴AF=DF=3,∵AE=AC=5,∴E F=4,∵在等边三角形ABD 中, BF=AB?sin∠ BAF=6 ×=3,∴B E=BF﹣ EF=3﹣4;(2)如图所示,∵∠ DAG=∠ ACB,∠ DAE=∠ BAC,∴∠ ACB+∠ BAC+∠ ABC=∠ DAG+∠ DAE+∠ ABC=180 ,°又∵ ∠ DAG+∠ DAE+∠ BAE=180°,∴∠ BAE=∠ ABC,∵AC=BC=AE,∴∠ BAC=∠ ABC,∴∠ BAE=∠ BAC,∴AB⊥ CE,且 CH=HE=CE,∵AC=BC,∴A H=BH= AB=3,则CE=2CH=8, BE=5,∴B E+CE=13.考点:三角形综合题 .7.如图 1,在正方形 ABCD中,点 E、 F 分别在边 BC, CD上,且 BE=DF,点 P 是 AF 的中点,点 Q 是直线 AC与 EF的交点,连接 PQ, PD.(1)求证: AC 垂直平分 EF;(2)试判断△ PDQ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如图 2,若将△ CEF绕着点 C 旋转 180°,其余条件不变,则( 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 1)证明见解析;(2)△ P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3)成立;理由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B=BC=CD=AD,∠B=∠ADF=90°,∠BCA=∠ DCA=45 ,°由 BE=DF,得出 CE=CF,△ 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2)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得出PD= AF, PQ= AF,得出PD=PQ,再证明∠DPQ=90 ,°即可得出结论;(3)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得出PD= AF, PQ= AF,得出 PD=PQ,再证明点A、 F、 Q、 P 四点共圆,由圆周角定理得出∠ DPQ=2∠ DAQ=90°,即可得出结论.试题解析:( 1)证明:∵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A B=BC=CD=AD,∠ B=∠ ADF=90 ,°∠ BCA=∠DCA=45 ,°∵BE=DF,∴C E=CF,∴AC 垂直平分EF;(2)解:△ P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点 P 是 AF 的中点,∠ ADF=90 ,°∴P D= AF=PA,∴∠ DAP=∠ADP,∵AC 垂直平分EF,∴∠ AQF=90 ,°∴PQ= AF=PA,∴∠ PAQ=∠ AQP, PD=PQ,∵∠ DPF=∠ PAD+∠ ADP,∠ QPF=∠ PAQ+∠AQP,∴∠ DPQ=2∠ PAD+2∠ PAQ=2(∠PAD+∠ PAQ) =2 × 45=90° °,∴△ P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成立;理由如下:∵点 P 是 AF 的中点,∠ ADF=90 ,°∴P D= AF=PA,∵B E=DF, BC=CD,∠ FCQ=∠ ACD=45 ,°∠ ECQ=∠ACB=45 ,°∴CE=CF,∠ FCQ=∠ ECQ,∴CQ⊥ EF,∠AQF=90 ,°∴PQ= AF=AP=PF,∴P D=PQ=AP=PF,∴点 A、 F、 Q、 P 四点共圆,∴∠ DPQ=2∠ DAQ=90 ,°∴△ P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考点:四边形综合题.8.思维启迪:(1)如图 1, A, B 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亮想用绳子测量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聪明的小亮想出一个办法: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B B 点的点 C,连接 BC,取 BC 的中点交 AP 的延长线于点D,此时测得P(点 P 可以直接到达CD=200 米,那么A 点),利用工具过点A,B 间的距离是C 作米.CD∥ AB思维探索:( 2)在△ABC 和△ ADE 中, AC=BC, AE= DE,且 AE< AC,∠ ACB=∠ AED=90°,将△ ADE 绕点 A 顺时针方向旋转,把点 E 在 AC 边上时△ ADE 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此时点 B 和点 D 位于 AC 的两侧),设旋转角为α,连接BD,点P是线段BD的中点,连接PC,PE.① 如图② 如图2,当△ ADE 在起始位置时,猜想:PC 与 PE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3,当α= 90°时,点 D 落在 AB 边上,请判断PC 与 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③当α= 150 °时,若 BC= 3 , DE= l ,请直接写出PC2的值.【答案】( 1) 200;( 2)①PC = PE, PC⊥PE;②PC 与 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PC= PE, PC⊥ PE,见解析;③PC 2=10 3 3.2【解析】【分析】(1)由 CD∥ AB,可得∠C=∠B,根据∠ APB=∠ DPC即可证明△ABP≌ △ DCP,即可得AB =CD,即可解题.(2)①延长 EP 交 BC 于 F,易证△ FBP≌ △ EDP( SAS)可得△ 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证明 PC= PE, PC⊥ PE.②作 BF∥ DE,交 EP 延长线于点 F,连接 CE、 CF,易证△ FBP≌ △ EDP( SAS),结合已知得 BF= DE= AE,再证明△ FBC≌ △EAC( SAS),可得△ 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证明PC= PE, PC⊥ PE.③作 BF∥ DE,交 EP 延长线于点F,连接 CE、 CF,过 E 点作 EH⊥ AC 交 CA 延长线于 H 点,由旋转旋转可知,∠ CAE= 150°, DE 与 BC 所成夹角的锐角为30°,得∠ FBC=∠ EAC,同②可证可得 PC= PE, PC⊥PE,再由已知解三角形得2 2 2= 10 3 3 ,即可∴ EC=CH +HE求出PC21EC2 10 3 3 2 2【详解】(1)解:∵ CD∥ AB,∴∠ C=∠B,在△ ABP 和△ DCP中,BP CPAPB DPC ,B C∴△ ABP≌ △DCP( SAS),∴DC=AB.∵AB= 200 米.∴CD=200 米,故答案为: 200.(2)①PC 与 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PC=PE, PC⊥ PE.理由如下:如解图1,延长 EP 交 BC于 F,同( 1)理,可知∴ △FBP≌ △ EDP( SAS),∴PF= PE, BF= DE,又∵ AC= BC, AE= DE,∴F C= EC,又∵ ∠ ACB= 90°,∴△ 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P= FP,∴PC= PE, PC⊥ PE.② PC 与 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PC= PE,PC⊥ PE.理由如下:如解图 2,作 BF∥ DE,交 EP延长线于点 F,连接 CE、 CF,同① 理,可知△ FBP≌ △ EDP( SAS),∴B F= DE, PE= PF=1 EF,2∵DE=AE,∴B F= AE,∵当α= 90 °时,∠EAC= 90 °,∴ED∥ AC, EA∥ BC∵FB∥ AC,∠ FBC=90,∴∠ CBF=∠ CAE,在△ FBC和△ EAC中,BF AECBE CAE ,BC AC∴△ FBC≌ △ EAC( SAS),∴C F= CE,∠FCB=∠ ECA,∵∠ ACB= 90 °,∴∠ FCE= 90 °,∴△ F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P= FP,1∴CP⊥ EP, CP=EP=EF .③如解图 3,作 BF∥ DE,交 EP延长线于点 F,连接 CE、 CF,过 E 点作 EH⊥ AC 交 CA 延长线于 H 点,当α= 150°时,由旋转旋转可知,∠ CAE=150°,DE与BC所成夹角的锐角为30°,∴∠ FBC=∠ EAC=α=150 °同② 可得△ FBP≌△ EDP(SAS),同②△ F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P⊥ EP, CP=EP=2 CE,2在Rt△ AHE 中,∠ EAH= 30°,AE= DE= 1,∴HE=1, AH=3,2 2又∵ AC= AB= 3,∴CH=3+3,2∴EC2=CH2+HE2=103 3∴PC2=1EC2 10 3 3 2 2【点睛】本题考查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和 30°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压轴题.9.我们定义 :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做“等高底”三角形,这条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