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雷达技术讲解(课件)

地质雷达技术讲解(课件)

Page 27
数据处理 地震波却恰好相反;地质雷达的穿透深度比地震波要浅得
多。所以单一地移植、借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是不够的。 通常我们得到的雷达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更容易的识别 目标体和得到更清晰的反射信号,还需要对雷达原始数据 进行进一步的后处理。这里以瑞典 MALA 公司的 Ground Vision采集处理软件为例,简要说明数据处理的过程。
隧道检测
Page 11
准备工作
初支或二衬壁上每5m做一标记(红点或红竖杠),每20m 做一里程标记(如DK123+880);
搭设检测台架,可以以3-10km/h速度移动,台架上要能站 立2人且有护栏,站在台架上的人员要能触摸到拱顶和拱 腰位置;
配备了解现场情况的工程技术人员2人,司机1人,安全防 护人员1人,配合检测工人4人;
Page 8
地质雷达应用领域
市政设施及管线探测
铁路工程探测
公路探测
建筑结构、桥梁、隧道检测
Page 9
地质与环境探测 考古探测
军事安全探测
Page 10
隧道检测
隧道探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隧道衬砌厚度检查 隧道内部结构物检查—钢筋、钢拱架等 隧道衬砌混凝土质量检查 隧道衬砌混凝土密实度检查 隧道衬砌防水板检查 隧道超前预报
Page 16
现场采集 7.安全要求: 测量拱顶和拱腰位置时,工作人员和天线都要用安全带或
绳索与周边物体进行固定,防止工人高空作业时发生危险 和天线滑落摔坏。 8.地面要求: 地面平坦,无杂物、无影响车辆通行的障碍物。
Page 17
衬砌检测报检单
Page 18
衬砌检测报检单
Page 19
2.检测原理及方法; 3.检测里程汇总; 4.问题缺陷汇总表; 5.结论及建议; 6.附表--检测厚度汇总表; 7.附图--厚度检测曲线图、雷达检测图像。
Page 30
隧道应用实例
Page 31
良好的衬砌检测图像
检测图像解释
Page 32
超挖地段雷达图像(隧道)
检测图像解释
Page 33
Page 28
载入数据
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一维滤波/去直流漂移
增益/能量衰减
静校正/移动开始时间
一维带通滤波
二维滤波/抽取平均道
二维滤波/滑动平均
偏移/时深转换
图像显示和解释
Page 29
报告编写
1. 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单位、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设计要求,检测目的 ,检测依据,检测日期;
机械,尽可能不要采用履带式机械。建议使用市政路 灯维修车或自行搭建,但须保证行使平稳,不晃动。 2.人员配置: 工人4-5名,现场技术人员2名。
Page 14
现场采集 3.标记里程: 在数据采集之前,要每间隔5米或10米的距离用明显的标
记标明隧道里程数,要保证清晰可见。 4.操作平台: 采集拱顶和拱腰位置的数据时,其操作平台至少要能够容
数据采集记录表
Page 20
数据采集记录表
Page 21

Page 22
仪器操作
Page 23
仪器操作
Page 24
仪器操作
Page 25
仪器操作
Page 26
仪器操作
数据处理
雷达波在地下的传播过程中各种噪声和杂波的干扰非常严 重,正确识别各种杂波与噪声、提取其有用信息是探地雷 达记录解释的重要的环节,其关键技术是对地质雷达记录 进行各种数据处理。电磁波的传播形式与地震波十分相似, 而且数据剖面也类似于反射地震数据剖面 ,因此反射地 震数据处理的许多有效技术均可用于地质雷达的数据处理, 但由于雷达波和地震波存在着动力学差异,如强衰减性, 雷达波在湿的地层中衰减比在干的情况下要大,而
强光手电3把,安全绳2套,安全帽; 如果要检测仰拱,清理干净填充面,做到无水、
无泥、无太多杂物覆盖、无大型障碍物;
Page 12
现场采集 (一)测线布置 采用纵向布置测线的方式,在隧道内布设了七条测
线,对其衬砌厚度进行检测。隧道地质雷达测线布 置示意图如下:
Page 13
现场采集
(二)测量技术要点 1.设备要求: 测量拱顶和拱腰位置时,测量所用车辆须采用胶轮式
Page 3
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当地下介质中的波速v为
已知时,可根据精确测得 的走时t,由上式求得目
标体的深度z。式中x值即
收发距,在剖面测量中是
固定的;v值可用宽角法
直接测量
Page 4
地质雷达检测原理
也可以根据近似计算公式:
地质雷达检测原理
c v
r
c为光速;
r 为地下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Page 5
2013年1月
地质雷达检测原理 地质雷达是利用超高频窄脉冲(106-109Hz)电磁波在
介质中传播规律的一种无损检测设备,它能够快速获得 相关探测区域的详细信息。地质雷达主要由主机和天线 组成,其中天线又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两部分。
Page 2
地质雷达检测原理
地质雷达系统采集数据时,天线的发射端向测量表面以下 发送以球面波形式传播的电磁波,同时,天线的接收端接 收由不同电介质特性的层面反射的回波,经电缆或光纤传 输到终端连接的计算机上,实时显示雷达图像。电磁波在 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和 几何形态的不同而变化。
检测图像解释 脱空地段(雷达波的波幅反向,波的反射强烈,呈现
出连续的脱空)
Page 34
检测图像解释 混凝土不密实(衬砌界面的强反射信号同相轴呈绕射弧
形,且不连续较分散)
常见介质的 ' 和 V
地质雷达检测原理
Page 6
地质雷达的组成
Page 7
地质雷达仪器的特点 地质雷达仪器的特点是:系统高度集成化、数字化,操作简
单化,天线屏蔽干扰小,探测范围广,分辨率高,具有实时 数据处理和信号增强,现场实时显示二维彩色图像。其配置 的探测天线系列化,可应用与各类地下目的体及目的层的检 测与探测。
纳3人,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Page 15
现场采集
5.人员要求: 负责举天线的工人要保证天线在衬砌表面平稳前进,不要
倾斜;负责固定测量轮的工人要保证测量轮与衬砌表面接 触良好,能够正常计数;负责安全的工人一定要保护好其 他工作人员和自己的安全。 6.打标: 当天线经过标记里程时,要有一名技术人员负责通报给设 备操作工程师,以便在数据上进行打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