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高考政治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考政治知识点整理

高中政治知识点整理及训练题高一年级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一、基本学习内容1.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

2.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要立足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的现实条件, 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 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 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进一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1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

(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青年走向社会需要有经济意识中学生要学会从经济视角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也就是“要从经济上进行分析” ,学会看经济背景、学习算经济账、懂得经济法规。

二、基本学习要求(一识记1.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知道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构成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 了解各环节在经济生活中地位和作用。

(二理解2.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可着重把握三个问题:第一,经济建设中心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三,如何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可以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着重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青年走向社会需要有经济意识理解学习经济知识、培养现代经济生活所需要的“经济眼光”对我们青年学生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具有的现实意义。

三、学科活动指引1.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统计自己家庭日常开支的情况,并制成比较柱状图, 进行交流,看看谁家的开支更合理。

2.收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图文资料并展示出来。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上海上一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数据,试着分析上海在经济、社会方面具有哪些比较优势?说一说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青年提出了哪些要求?4.为自己安排一次超市购物任务,与同学交流超市购物的体验。

四、基本训练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 人们的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

下列经济现象中,属于经济活动分配环节的是(A. 小杨在商店购买了一件名牌羽绒服B. 海尔集团向税务部门交纳税金C. 宝钢集团积极改进技术推出钢材新品种D. 受金融危机影响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2.坚持进一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 .以人为本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D.协调可持续的发展3.党的十七大报告多次将“发展”与“第一”联系起来,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这里的“第一要务”就是指( A. 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发展生产力 D.全面建设4.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禀实(仓禀:仓庫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古人的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A .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B .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C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 .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5.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落实“五个统筹”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在现代化建设中, 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A .注意到我国大一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B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进行经济建设C .既看到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又看到人均资源相对不足D .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二不定项选择题1.小黄在网上购得《高考 1977》电影票,去电影院观赏了这部感人的影视作品。

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小黄的行为属于(A .生产活动B .交换活动C .分配活动D .消费活动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这充分说明(A .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B .建设和谐社会要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C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D .发展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3.上海市人民政府规定,市区二级政府机关部门在处理公务时要带头使用再生纸,以促进资源循环使用,提高本市环保形象。

上海市政府的这一规定(A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B .有损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C .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实举措D .能保证本市生态环境朝良性方向发展4.据联合国统计署调查, 84%的荷兰人. 89%的美国人. 9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

上述材料给当前的企业带来的启示是(A .树立科学发展观,注意环境问题,促进环境型产品的发展B .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C .彻底改变生产方向,大量生产环保行业的产品D .关注别国的消费状况,提高产品的出口量5. 凯恩斯曾经说过:“经济学理论并没有提供一套利己可用的完整的结论。

它不是一种教条, 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说明(A .经济学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B .学懂了经济学,可以让人拥有“经济眼光”C .经济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没有关系,是经济学家的事D .经济学给人们提供的是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经济视角(三简答题1.每年冬春,上海园艺工人都要修剪行道树。

修剪下来的树枝成为数量巨大的垃圾难以处理,过去的处理办法是焚烧或者运往郊区填埋,现在改为送到工厂作为制造板材的原料。

(1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本题所述过去和现在处理树枝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

(2请举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符合或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例。

2.党的十七大报告用“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 ,虽然只改了一个词, 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理解。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一、基本学习内容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通过社会生产,自然界的许多物质材料发生了变化,成为适合于人类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如果没有这种生产活动,人类社会本身将不复存在。

社会生产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只有当一个社会提供的产品不仅能满足其成员衣、食、住、行等经济生活需求, 而且还有较多剩余的时候, 人们才可能有物质基础和闲暇时间去从事经济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社会活动。

无论是文化艺术活动、体育竞技活动, 还是参政议政的政治活动, 都要以生产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

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动,使整个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这就是生产力; 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另一方面,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能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 它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 而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的有些环节压抑了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时候,生产关系就需要作变革和调整了。

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

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

土地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 社会生产的一切物质实体, 都可以追溯到土地。

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

(3 资本。

在现代社会生产中, 资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

(4 经营管理。

在现代社会生产中, 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的作用不会自动发挥出来, 必须要有另一种生产要素对它们进行组织、联结、整合,才可能发挥它们的合力作用,这种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经营管理。

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还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因此, 经营管理也是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

(5科学技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第一, 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 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 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第三, 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 实现清洁生产, 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

劳动、土地、资本、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各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缺一不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