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OSPLAY角色扮演与动画艺术教育的实验性探索

COSPLAY角色扮演与动画艺术教育的实验性探索

COSPLAY角色扮演与动画艺术教育的实验性探索摘要:本文中的COSPLAY,是一种动漫迷群体中流行的主要是由真人去扮演漫画或电脑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活动,关于这类活动长期以来被视为是一种边缘化的、小众的行为艺术,没有被社会和教育者重视。

但目前的现状是:随着动漫游戏的普及,COSPLAY已经成为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为什么有这种热衷于动漫游戏角色扮演的现象,如何看待这一活动并加以有效的引导,以及在动画艺术教育中如何发挥其试验性的有利因素,是本文要探讨的命题。

关键词:角色扮演;动漫;实验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101-02一、什么是COSPLAY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缩写,中文译为“角色扮演”或“服饰装扮”。

指一种自力演绎动漫、游戏以及影视中的人物角色,扮装性质的表演艺术行为。

这类新兴表现艺术,曾被视为一种边缘化的、小众的行为艺术,一种次文化活动。

经过近十年的酝酿发展,随着动漫游戏普及到每个人的生活,逐步成为当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

二、角色扮演溯源与专业戏剧中的角色扮演不同,本文中的角色扮演是指非演艺专业的人们扮演各种角色。

1.中国的角色扮演历史。

首先,角色扮演是一种自古以来就有的社会现象,如民间的社火,元宵的灯会,普通百姓换上不同的服饰,涂脂抹粉,扮演着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或者戏曲中的人物。

所以,“扮演”是一种民间亘古以来的流行文化。

而角色扮演加摄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清末,摄影刚刚传入中国,身为当时统治者的慈禧太后就与其亲随拍摄过一组观音与童子的角色扮演照。

在清末,还有很多八旗子弟,热衷于客串戏曲角色并用摄影保存下来。

2.欧洲。

角色扮演可以改变各种人的外貌,体验所希望扮演的角色的内心,扮演者得到心灵上的舒解、对现实的暂时逃避以及一种想法上的暂时改变。

这也许是人类共有的一种心理愿望。

在西方,假面舞会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流行聚会。

在威尼斯,现在每年都还保留着假面狂欢节,是其招徕游客的重头戏。

3.近现代的角色扮演摄影。

有时模仿度较高的作品,由于作者有意造成错位和反讽效果,也成为艺术品。

如日本艺术家森村泰昌著名的美术史模仿系列,也是摄影史上的名作。

顾铮在《世界摄影史》中说:“森村泰昌以这种方式让自己这个东方人走进西方艺术史,通过身体将自己直接与艺术史联系在一起,既让自己体会到了一种与名作对话的快感,也同时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解构了艺术史的神圣不了侵犯性。

每个时代都会对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很多艺术史上曾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艺术主张,却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里程碑。

在现代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重构与扮演也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艺术诠释表达方式。

三、COSPLAY的现状青少年对COSPLAY的扮演目前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角色:1.漫画角色的扮演。

漫画角色的扮演可以说是COSPLAY的始祖,这一类型的角色服装及造型随着漫画的普及深入人心。

如来自日本漫画的萝莉等角色就常常可以在各动漫节的COSPLAY表演中看到。

2.游戏角色的扮演。

近来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之间非常热门,COSPLAY的角色扮演者也不乏有扮演电脑游戏角色的。

一般都是受欢迎度普遍度高的网络游戏,还有单机版的绝代双骄系列、轩辕剑系列的角色扮演。

3.电影角色。

电影在人们的休闲生活中越来越普遍,COSPLAY角色扮演者凭着一股对电影内角色的热爱,希望扮演出与电影内角色如出一辙的装扮。

因为电影内的角色原本已有“真人”,而且多半长的英俊美丽,这也是吸引扮演此种类型的COSPLAY迷们的重要原因。

如电影《指环王》上映后,就引起了全球对魔戒中各路英雄人物的扮演热情。

4.另类角色。

还有一些无法归类来源的对象扮演称为另类COSPLAY,其特别之处在于从扮演机器人到汽车,还有一些明显有恶搞痕迹的名人COSPLAY。

5.自创角色。

自创角色是角色扮演者所自创的一种,重点在于自创“角色”而非自创“衣服”,所以当然以有基本的人物设定的角色为佳。

要有自创性的角色,就要有基本的人物设定,因此还会有些社团要写剧本,设定情节和人物,这要相对较专业的动画团体才能承担。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到,在定位上COSPLAY包含了相当广阔的发挥空间,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COSPLAYER在的地方,这一领域便绝对就是当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

四、COSPLAY的价值分析极其对青少年的意识影响COSPLAY让扮演者在现实与虚幻间游走,极具娱乐精神。

而具有对照意义的是,连雍正、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等都曾是角色摄影的拥趸。

可见在人的心理深处,超离现实与偶像接近甚至暂时成为偶像的心理是共同的心理。

所以在意识多元化、经济和社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COSPLAY也能成为一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因为青少年对流行信息的接受能力强,有快速而敏感的心理,对他们认为的美的现象有传播和表现的热情,从而成为现今众多年轻人的爱好,成为一种娱乐,甚至大有可能成为一种生活与文化交流方式。

笔者在德国拍摄的一次COSPLAY活动中,还有欧洲的青少年穿着东方动漫作品中的角色服饰,背景是传统建筑,视觉反差非常有趣。

五、COSPLAY在动画教育中的的价值分析和实验性教学的探索尽管COSPLAY在很多动漫节搞得红红火火,在一些动漫聚会中也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头戏,但是在正规的动画教育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那么,如何积极地引导COSPLAY活动发展,发挥其在动画教育中的有益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COSPLAY的以下特点入手:1.从专业方向入手,增强专业意识与兴趣。

大部分表演COSPLAY的学生正是因为早期喜欢动漫、涂鸦等,才对美术产生兴趣。

学校也希望通过COSPLAY等特色活动,发掘学生潜能,并引导学生将爱好转移到专业的学习上。

2.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能力。

在和COSPLAY成员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喜欢COSPLAY让他变得开朗自信。

有的学生性格以前比较内向、害羞,认为自己很平凡,平时在学校都没人注意,但当穿起COSPLAY的衣服,就敢化着浓重夸张的妆,从容自信地扮演,不说扮演的“神似”程度如何,这种成为众人焦点的感觉让学生变得自信,也提高了他们的个性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COSPLAY社团一般是学生自发筹备、设计的。

在准备表演服装的时候,他们不但要模仿衣装,还要有贴近模仿对象的饰物道具。

所以,从服装的制作到饰品的搭配,如果纯粹要靠去一些COSPLAY专营店购买,高昂的费用对大部分是学生阶段的动漫迷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

因此很多学生动漫迷通常一起去各种面料市场批发各种需要的布料,再亲手一针一线地缝制,或去淘宝的类似COSPLAY服饰的网店寻找半成品和订做相对低价的产品。

COSPLAY表演者的乐趣不仅仅在于表演的一两个小时,而是自己制作服装和道具的时间。

自己动手的话,首先要有一台缝纫机,一般说来,一个人制作,从设计、选材、制作,至少也需要一个月时间,一件衣服除了要很高的技术外,持久的耐心和高度的注意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是件很不简单的工程。

还有的道具是用木头、铁片等容易得到的原材料进行切割制作完成。

因此在练习制作服饰和道具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服装设计和造型的能力。

4.提倡学生对艺术文化形态的认同感。

在中国,由香港到台湾再到大陆,COSPLAY的影响力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而逐年扩增,如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数和规模。

但在扮演的内容上,却几乎全为日本动漫。

这是因为青少年到了小学高段或初中以后,孩子们追求自己独立的思想了,而国内的动漫作品仍然是套路接近的说教片,日本动漫作品在主题和寓意上更富有现实感和探索性,所以大部分的COSPLAY扮演者还是选择日本动漫。

但是可喜的是,随着国产动漫作品的发展,中国游戏角色如三国人物,剑侠情缘等新形象开始在动漫表演中出现,也从一方面体现了动漫迷们对本土艺术文化形态的认同感。

5.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实验性的探索。

要做好COSPLAY,造型设计能力很重要,而这些又需要有素描、色彩等专业基础。

专业学习与兴趣专长两者间互相影响、激发,促进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动画是一门艺术结合技术的学科,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应该更加关注艺术与当下生活的关系。

作为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观察和分析,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会更加为大家所接受和引发思考?有些时候,常见的方法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奋,在课堂上,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不能使同学们感兴趣,所有的努力都将是白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目的。

如果我们从正规教学案例中释放一些空间给实验性的教学案例,用流行的或者日常可见的案例来开始教学的题目,让大家在愉快的心情里学习,如COSPLAY就具有流行性,易引发兴趣等特征,这可以成为我们以后教学的新思路。

综上所述,COSPLAY除了作为一种具有娱乐性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之外,针对动画教育而言也有其可深入探索的价值。

作为动画教育的从业者,我们可以取其对现有课堂的辅助作用,进行深一步的探索和课程研究,发挥其探索各种表达方式的实验性效能,充分发掘其对学生的启发性和自主能动性,为COSPLAY的将来提出一条可供参考的思路,实现其对动画教育有益的补充和价值。

参考文献:[1]顾铮.世界摄影史[M].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系列教材,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