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画艺术的全球性探讨

动画艺术的全球性探讨

动画艺术的全球性探讨
摘要:动画艺术从诞生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时代的变迁带来的变革为动画艺术提供了日新月异的技术支持,使得动画从一种实验性的艺术形式发展成为当今极具艺术融合力的主流视觉
文化产品。

本文通过列举动画发展过程中典型的国际性元素,结合现今动画艺术的国际化潮流,探讨动画艺术的全球性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动画艺术;全球性;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53-01
自从1906年第一部动画片《滑稽脸的幽默相》问世至今,动画艺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动画艺术已经不再是黑白、无声、节奏平淡的胶片连续放映效果,取而代之的是多样化的制作技术,完美的视听结合以及动人心弦的电影剪辑理念的融入而形成的文
化热销品。

尽管动画艺术在世界范围内早已广为流传,但却经历了被认为是为体现先锋艺术的试验之作或是取悦儿童的功用品,而现在它已经被提升成为和真人电影一样享有独立艺术地位艺术形式。

一、动画艺术的国际合作到民族风格形成
(一)动画艺术早期的国际合作
动画诞生初期,由于制作周期长,产出质量较低,无法带来可观的商业利益。

因此动画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市场极大的制约,其发展只能另辟他径。

虽然市场是推动产品开发主要的一种力量,但是
对于艺术而言,艺术家的热情也是不可否认的。

对于动画艺术而言,其早期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动画艺术家的热情和支持动画艺术的国
家的政府支持。

动画艺术家们跨国合作的现象盛行于欧洲,在欧洲以外的国度更有动画艺术家跨国合作的天堂——加拿大电影局。

加拿大电影局成立于1939年5月,以“无暴力,无性别歧视,无种族歧视”作为主旨的电影拍摄氛围赢得许多动画艺术家们的认可。

由于加拿大政府对于文化传播艺术的重视,加拿大电影局给来到加拿大从事动画制作的艺术家们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得艺术家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动画艺术创作之中。

因此许多优秀的动画艺术家来到加拿大,如:美国动画家凯罗琳·丽芙以及来自德国的弗里德里克·贝克等。

由于无需考虑商业因素,动画艺术家的国际合作使得加拿大电影局的作品中融合了多民俗文化,同时许多材料也被突发奇想地运用到了动画制作中来。

因此这一聚集各国动画艺术家的电影组织的作品以多民族的文化性和空前丰富是实验性著称。

如《珠子游戏》这部动画片中的音乐和画面就凸显了印度的文化色彩。

(二)各国动画风格的形成
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动画艺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各个国家已然领略了动画艺术的魅力,并重视各自民族文化在动画艺术中的展现。

于是,在此之后各个国家相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中国体现传统意境的水墨动画,故事诙谐幽默的剪纸动画。

日本以工业科技和自然生态对立为主题的机械和森林动画使日本
动画特点鲜明。

美国迪士尼动画公司作品中结构明朗的可爱造型以及夸张欢快的动作表演向世界展示了美国动画中娱乐至上的精神。

这些风格独特的作品使动画艺术被提升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并显示了巨大的文化潜力和商业价值。

二、动画艺术国际合作的纽带变化
动画艺术诞生至试验动画的初探时期,得益于动画制作原理,多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融合得以实现。

动画艺术在把已有的传统艺术表达形式融会贯通的过程中逐渐突破了单一艺术形式的界限,使得因为动画这一概念的出现让任何创作都具有可能。

但是由于受到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动画艺术创作对于个人来说是十分困难的。

动画艺术家只到支持动画艺术发展的国度才能获得创作资源,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动画艺术家汇集在一起形成了动画创作初期的国际性合作。

随着动画艺术在世界范围内被重视程度的提高,加之动画技术的进步,进行动画艺术创作所需的物质条件已经不再是主要的难题。

因而动画艺术在20世界60年代之后飞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动画具有两重属性,除了浓郁的传统艺术色彩之外,其还是商业潜力巨大的文化消费品。

在技术进步和资金丰富的今天,作品中的文化价值在评判一部动画作品的优劣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动画艺术在不断成熟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将重点转移到寻找人类共同的价值上来。

1999年由常光希导演的《宝莲灯》就是一部中国商业动画电影国际合作的成功探索。

影片在各个环节上都采取了与国际接轨的制作方式,在音乐制作上,中文歌坛的巨星级人物所创作的主题曲也为影片的国际性特色增色不少。

与此同时,国际合作的动画电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魔比斯环》、《木兰》以及《埃及王子》等优秀动画影片的成功都展示了动画艺术国际合作新的潮流。

三、现今动画艺术国际性探讨
(一)世界文化的纽带
现今动画艺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古典艺术形式的重拾,另一类是对当代艺术的连接。

由于现今动画艺术对于新兴艺术产物创造性的横向结合以及对传统文化深刻的纵
向阐释,使得观众在欣赏动画作品的时候不仅有机会去发现新的文化内容,而且可以以一种新的视角来欣赏传统艺术。

现今动画作品的传播方式往往是以多媒体为依托的。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的硬件设备是观看动画的主流工具。

以突出文化,强调娱乐性的动画短片逐渐成为动画艺术作品接触受众的主力军。

动画作品中对话作用的削弱,不仅使视觉信息的冲击力得到了加强,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动画所能传及的地域,让观众有机会接触并发现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这样一来,对于那些不知名的文明也可以得到传播和传承。

(二)带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现今动画艺术作品已经具有今非昔比的商业价值。

无论为了剧
场还是电视而制作,动画都是最易于出口的视听产品。

1996年至2003年日本向美国出口了电视动画产品69部。

日本动画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动画艺术家宫崎俊获得了2003年的奥斯卡奖。

就这样,日本动画产品以品牌优势进入美国市场,进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

从动画作品制作机制的角度考虑。

各个国家金融机制的约束对动画电影制作产业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

加之动画制作过程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真人电影制作周期和过程较长,因此许多动画电影制作人可能会选择到别的国家去寻求制作途径来降低制作成本,于此同时也可以开拓传播市场。

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不同地域中形成不同文化碰撞而来的创意火花,也能带动文化产业相对较弱地区的动画创意产业发展。

(三)动画艺术领域中新力量——独立动画人
动画艺术诞生初期,例如35毫米的照相机以及动画台等工具和今天的设备差别巨大,且通常相当笨重且价格昂贵。

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想要实时的观察拍出的效果是不可能的,且通常所拍摄出来的质量的好坏是无法预测的。

当下,得益于技术和工具的发展进步,只需要用很少的材料就可以完成动画制作,而且相对于之前更简单快捷。

以真人动画为例,一个数码相机和一台电脑就足够满足制作的需要了。

因此动画艺术的大门也在逐渐向普通动画爱好者敞开。

艺术家们在使用先前所没有的动画软件创作动画的过程中,对
于门类各异的动画工具和资源随心所欲、不假思量的运用恰好就反映了动画技术革新的给独立动画人带来的契机。

在追求全人类所共享的价值过程中,独立动画人具有得天独厚的灵活优势。

此外,在本世纪伊始,世界各地大约只有20个动画电影节,今天已经超过了八十个。

这充分说明了独立动画人在动画艺术领域内正逐渐成长为一股有活力的主流力量,并通过每一个创意性的个体让动画艺术真正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四、结语
动画艺术是一们综合艺术,其可以融合任何传统艺术形式而且一直不断更新。

它是能使得全世界人民超越国界、跨越文化信仰而和谐共处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表达形式。

因此,动画艺术的全球性将会是其未来发展中的主要特征,值得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周兰平.动漫的历史[m].重庆出版社.2007.
[2]苏锋,滕明雨.动画产品国际贸易的二元动力[j].学术交流.2008年3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