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生物知识衔接问题昌乐中学刘新来李振启冯晓静王福玲一、问题提出的背景:1、据调查统计:我县每年中考时的优秀生三年后在高考中升入一本院校的比例为80%-85%,同时在落榜生中28.4%的学生高考失败与高一过渡有很大关系,所以初中向高中跨越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我们学校20XX年改制以来,高一学生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各地区初中生物知识要求的深浅程度不同,造成学生初中生物知识参差不齐。
3、现行的生物教学计划使得初高中生物教学在时间上的安排上脱节,目前初二年级结束初中生物课程,这就直接导致了初高中生物有一年的“断层”。
就算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掌握得很好,在学习压力这么大的情形下,在经历了中考以后,也基本忘得一干二净,高中生物不得不一切从头开始。
高中的教学任务紧张,教师也不可能用更多的时间来复习初中的知识。
就会造成高一新生很难将初中知识衔接到高中来的现象。
4、教材内容方面:初中生物教材通俗易懂,难度相对高中较小,而高中生物教材难点多,理论多,内容多,抽象思维多。
为了适应义务教育要求,初中生物教材难度有所降低,而高中由于受客观上升学压力和评价标准的影响,加大了高、初中生物教材内容的台阶。
5、目标导向方面: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
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份更多一些。
初中在目标导向上特别是情感、知识获取能力方面,把科学探究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地位,注重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设疑能力的提高。
提倡的是体验过程,而不十分注重结果,有的内容甚至没有具体结果。
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
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所以高中老师往往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衔接,构建生物知识网络,夯实生物学基础,通过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网络化。
同时对知识的应用及做题目也有相当的要求。
这些,就构成了初高中的差异。
6、教学方法方面:初中生物教材每课时安排内容较少,因此教学进度一般较慢,而高中生物教材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所以教学进度一般较快,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反复强调,这对习惯了初中阶段慢教学节奏的高一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对部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或基础缺陷的学生,常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7、学习方法方面:初中学生物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
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步入高中的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因此不能较快地适应高中生物学习。
8、教师方面:(1)一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听过初中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
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较大的知识难度的压力下又加上了教法的不适应。
(2)课改的深入实施而形成的初高中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接受。
初中课程改革以后,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的学,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的改进。
和初中相比,高中教学方式比较多的是教师一言堂、这样,学生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的教学环境,便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
(3)与上面的课改要求不和谐的是,由于初中的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都有程度不同的课内内容考查,许多教师便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圈范围,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取高分。
许多学生平时没有好好学,根本不理解教材的内容,到考试前背老师画定的东西也能够过关。
所以这些学生到了高中看到考试及平时教学、复习的方法大变,便感到明显不适应。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1、高一学生刚入学的每年9月,在进行高中学习前,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一学生初中时生物开课的情况,了解初中生物实验课开课情况,了解高一学生初中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期对高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通过对初高中实际教学的调查研究,了解初高中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情况,2、全体生物教师,通览教材、课标,重点理解和把握初高中生物内容主题的互补和递进关系。
找出初中课本上有而高中课本上没有,但又高中阶段要需要这部分知识做铺垫的知识点。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适时适量的补充初中生物知识,以保证对高中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发展能力。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课标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要确定新学年需要补充的初中知识,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进行初高中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与目的的差别进行研究,明确课程标准衔接的重点和难点。
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初高中课程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特点,目标标准,尤其重视课程标准、课程理念、课程3、在教师中开展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高中教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段,其中必有衔接的规律可循。
除了知识之外,学生不同学段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思维形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进行研究。
4、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中,要研究和找出每节课的初高中知识衔接点,通过备课把这些衔接的知识体现出来。
5、学案中设置“知识链接”栏目,以简明扼要的形式体现出来,抓好连接点,补充间断点,拓展深化点,夯实学科基础知识。
为学习高中知识做铺垫。
6、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初高中知识内容难度的差异,我们知道,初中生物是初中自然科学的组成成分之一,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而高中生物是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
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7、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围着教师转,没有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
而高中阶段的学习,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初中更加重视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了解的成分更多,达到掌握的学科知识相对减少;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各个环节的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具体的知识内容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1)、学会阅读自学:教师精心编制的导学案,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都要求学生要进行阅读自学。
阅读自学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之后应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
阅读自学可以激发求知欲,活跃学生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知识归纳:学生在学习过一段知识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
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
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而列表法则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
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3、学会科学的记忆和正确的理解方法:教会学生学会科学的记忆法,记的时候要跟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理解;要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并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照片所表示的意思,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把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养成写实验观察的习惯,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
4、学会常识积累法:教育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随时随地积累,反复记忆。
其中许多是生物的基础知识,打基础就要不惜像学“文科”一样老老实实地记忆。
当然在记忆积累的时候也要掌握技巧。
三、已取得的成效:1、做好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初中生物知识遗忘的问题。
进入高一生物学习时,有了一个“台阶”或者是“梯子”,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顺利的接受高中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2、在三个年级,每个教师都进一步熟悉了初中的生物知识,使教师把初高中的相关联的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在课堂上也能顺利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正的做到了“要想给学生一桶水,自己要有十桶水”。
3、无论是在教研组内还是在各个备课组内,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研究问题的氛围更加浓厚,教师进行教科研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为学校教科研工作贡献了自己力量。
四、问题与反思:此次研究,主要从初高中生物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特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初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研究应对的教学环节,能够有效地降低初高中生物知识内容衔接的梯度,促进教学,同时对学生在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深入的不够,在实验部分以及初中和选修模块的衔接上没有加深,研究主要是针对的人教版初高中教学内容进行等等,会使得研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继续此项工作,努力加深探求初高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衔接研究,进一步完善小课题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