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名师发展是名师主体在庞大而复杂的影响场的作用下连续的、动态的、整体的、终身的发展。
名师发展影响因素,是指在名师发展的过程中,对名师发展起作用的各种原因或条件的集合体。
仔细分析,这些因素有自身因素与非自身因素。
其中,自身因素是名师发展的内因与主因,非自身因素只能给名师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持环境,至于这种支持环境能否对名师发展产生影响,产生什么影响或产生多大影响,主要看名师自身因素如何。
因此,剖析影响名师发展的自身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职业潜质众所周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潜质,即发展与被发展的可能性。
每个人的发展潜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每种职业对人的潜质要求也不同。
师有教师的职业潜质。
现在,国外许多大学教育学院强调教师专业“潜质鉴定”,即“对考生身心特点是否适合教师这种人才规格特有的要求的鉴别与认定”[1] ,其意也在鉴别该生是否具有教师发展的潜质。
国外流行的职业性向测量也是了解一个人发展潜质的重要手段。
名师的发展潜质要求高于教师的发展潜质。
所谓名师发展潜质,是名师从事教育专业活动中所必备的身心发展或被发展的可能性,也就是名师“特质的历时性潜在状态”[1] ,其实就是教育天资,是名师发展的必备条件与前提。
概括起来,名师的职业潜质包括如下几点:身心基本正常、思维非常清晰、治事很有条理、具有仁爱之心、敬业态度端正、服务富有热情、富于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突出。
二、职业理想何谓理想,《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 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
) ”职业理想则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应有的合理的想像或希望。
简而言之,即职业志向与抱负。
职业理想是以现实生活的发展规律为依据,只要经过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想像,即心之所向的发展方向。
例如,教师的职业理想就是想当一名教育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功勋教师、研究型教师、名师等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职业理想深深地影响着一个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努力方向。
职业理想是人内在的动力,是人体内部的发动机。
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理想,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强大动力,从而努力工作,勤奋探索,做出一流的业绩,取得最佳的绩效,成为真正的名师。
例如,名师黄静华在学生时代由于受到几位好老师的影响,就萌生了当教师的职业理想。
用他的话说:“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抚爱使我很小就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长大后做一个像我的老师那样的好老师。
从此以后,我做起了甜甜的、长长的当教师的梦。
记得在敬业中学读高二的时候,我在《当我25 岁的时候》这篇习作里,尽情流露了梦境变成现实的激动和兴奋:‘天山脚下的幼儿园里,活跃着我的身影。
课堂上,我娓娓动听地给孩子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迷人的童话故事;操场上,我和他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我带着孩子们漫步在淙淙流淌的小河边;我和他们一起奔跑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 。
”[ 2] ( P36 ~37)三、职业信念与信仰职业信念是指教师认为可以确信并愿意作为自身行动指南的认识或看法。
只有职业信念才能真正内化于教育者,成为教育者真正信奉的东西,成为教育者的行动指南,并最终转化为其教育行为。
教育者的职业信念是其拥有的一种持久的思想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支配下,他可以克服重重困难,付出无数代价。
职业信仰是人们对教育价值在个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价值的极度信服和尊重,是一种极其强烈深沉的情感状态。
它能把教育观念或理念浓缩为指导自己教育行为的教育信仰,贯彻始终,矢志不渝。
教育过程“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一种精神历程和心灵对话。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信仰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伟大教育精神的源泉和具体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
”[ 3]这种职业信念与信仰在西方称作教师教育效能感,即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与期望。
教师教育效能感分一般教育效能感与个别教育效能感。
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的看法与判断。
个别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育任务、是否能教好学生的信念。
例如,名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信念是:“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出活力,使学生向上长。
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
我们深信师生共同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
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
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我们深信教师应当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
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
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 4] ( P49 ~50) 正是在这些信念的驱动下,陶行知先生将他的一生化作了典型的名师发展之路。
四、个人兴趣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
个人兴趣在个体选择职业、敬业乐业中的作用十分巨大。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人如果对某一职业产生稳定而持久的中心兴趣,便会产生特别的职业注意力,并对该职业的相关事物表现为感知敏锐、记忆深刻、思维活跃、情感深厚、意志坚强、能力提高等。
应该说,个人兴趣是活动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活动成功的重要条件。
根据相关研究,凡名师都对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
愿意教书,乐于育人,喜欢孩子,喜欢校园生活,乐此不疲,对教师工作的痴迷热爱,对教育工作的孜孜追求,这些都是名师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表现。
例如,名师魏书生的个人兴趣就是当教师。
用他的话说是:“我爱教书,费尽千辛万苦,夙愿方才得偿。
从此,我像广阔的教育园地中的一颗小草,生长在普通中学比较贫瘠的土壤上。
教学设备一般,教育手段落后,班级人数不断膨胀,加上繁重的社会活动以及家务劳动,身上担子确实不轻,但我每天生活得兴味盎然。
”[ 5] ( P120) 在这种个人兴趣的驱动下,魏书生探索语文教学的奥妙,钻研班主任工作的规律,在自身的努力下成为一代名师。
五、职业社会知觉职业社会知觉,是教师对某一职业整体属性的认识与判断。
教师的职业社会知觉不同,教师的职业行为表现则不一。
教师的职业社会知觉对教师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职业社会知觉对名师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下列因素发生作用。
一是职业主观理解。
名师对职业的社会知觉必须通过名师自身的知觉、观点、信念、态度与个性特征等才能产生。
因为教师的职业主观理解不同,所以,不同教师对职业的社会知觉不同,随之产生的教育行为也会不同。
教师的职业主观理解深深地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行为表现。
名师一般对职业的社会理解较其他教师要深刻得多。
事实证明,教育体验作为职业主观理解的主要形式,在名师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如名师叶澜所言:“我在自己的教师生活中体验到,在当今的中国,教师完全可能成为富有时代精神和创造活力的人。
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这项工作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充满生命活力的青少年,教师若把‘人的培育' 而不是把‘知识的传递' 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他的工作就不断地向他的智慧、人格、能力发出挑战,成为推动他学习、思考、探索、创造的不竭动力,给他的生命增添发现、成功的欢乐,自己的生命和才智也在事业奉献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更新和发展。
”[2] ( P11 5 ~116)二是职业社会比较。
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判断主要是借助于社会比较来进行。
社会比较不仅对教师的职业社会知觉有即时的作用,而且还会产生较为稳定的观念与行为的改变。
实践证明,职业社会比较这一心理现象对比较主体的影响较大。
名师一般不是比较待遇的高低、升迁的快慢等,而是比较什么职业能够对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三是职业自我意识。
教师对自己从事职业的意义、目标、特点、内容等会逐渐形成特定的认识。
这一自我意识会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期待、自我反馈、自我调控等发挥作用。
名师一般将自己从事的职业视为能为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事业,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
四是教育自我效能感,又称职业自我效能感。
具体是指教师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观判断与期望。
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名师一般具有非常强烈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这一职业自我效能感,不仅对名师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使名师在发展初期即形成了较高的职业抱负与志向,而且对学生的发展也能产生适度的期待,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职业角色意识所谓职业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对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的身份以及行为规范总和的认识与理解。
调查表明,名师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职业角色意识,并能采取十分恰当的职业角色行为。
因此,名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有显性的而且有隐性的。
概括起来,名师的职业角色意识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职业角色知识。
名师的职业角色知识一般经历了职业角色认识、职业角色理解、职业角色认同、职业角色信念、职业角色信仰等不同层面。
从职业角色知识的角度分析,知在层面之分中呈现的是由浅至深的发展过程。
从职业角色情感的角度分析,情在层面之分中也呈现由淡至浓的发展过程。
从职业角色意志的角度分析,意在层面之分中呈现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从职业角色行为的角度分析,行在层面之分中呈现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
二是职业角色划分。
名师一般能够很好地依据情景的变化确定与践行自己的职业角色。
调研发现,名师都已经将自己定位于学习指导者的角色,认为教师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智慧的天空中翱翔;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援之以手; 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合作学习,彼此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通过各种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教学的研究者,探索教育的奥妙,把握教育的真谛。
三是职业角色成功体验。
职业角色成功体验是指名师在教育取得成功后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悦的情绪感受。
在名师的发展中,成功体验对名师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功用。
依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每个人都愿意追求成功,享受由成功带来的欢乐,即每个人都有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人、事、物等追求成功的一种倾向。
的确,人总是希望自己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因此,应让名师在发展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形成良好的成功体验。
此外,职业角色评价、职业角色行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名师的发展。
七、自主发展林崇德先生曾经就发展这一概念指出:“在心理学里,所谓发展,有其多种含义:一是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二是与生长为同义语;三是指成熟;四是较为严格地指一种持续的系列变化,尤其指有机体在整个生命期的持续变化。
”[6] ( P28) 我赞同林崇德先生提出的第四种含义。
所谓名师的自主发展,是指名师身心各方面经由自己的身智活动而由低到高的持续变化过程。
自主发展是对名师发展的最高要求,也是终极要求。
目前在教师自主发展研究中,主要成果有北京教育学院白桂香等学者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