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部分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与答案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分)(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休祲:2、请选择对下边句中加点词解释说明相符合的项(只填序号)。
(4分)(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备选项:A、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
B、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3分)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虽”“易”“岂”“直”必须译正确,否则扣分)4、请根据下边的内容提示填空。
(2分)秦王会见唐雎时,劈头以所谓“逆寡人”“轻寡人”大兴问罪之辞,继之以战争相恫吓,表现了他的性格;他为了继续兜售“易地”的骗局,又虚情假意地称安陵君为“长者”,用“不错意”来麻痹对方,表现了他的性格。
答案:1、(1)扩充(2)(吉凶的)征兆 2、(1)A (2)B (3)A (4)B 3、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虽”“易”“岂”“直”必须译正确) 4、依次:骄横狂暴、阴险狡诈(意思相近即可)公输《墨子》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悦。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汉江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2、解释下边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分)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13、请写出下边句中加点的通假字相通的字及意思。
(2分)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意思是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2分)虽杀臣,不能绝也。
15、请用一句话归纳选段内容。
(2分)16、有人为《公输》写了一个小剧本,请你根据文意揣摩人物心理,填补空白部分。
(3分)(1)公输盘理屈词穷,地说“我知道怎么对付你了,可是我不说。
”(2)墨子地说:“我也知道你要怎么对付我,可是我也不说。
”(3)楚王地说:“这是怎么回事?”答案:1、入侵 2、御、抵挡 3、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4、写墨子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
5、(1)愤恨、恨之入骨……(2)冷静、镇定自若……(3)诧异、莫名其妙……九下第18课之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空乏:(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4、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 ,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 ,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5、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答案:1、(1)“他受到贫困(之苦”或“使……贫困”(2)奋起,指有所作为 2、D 3、“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句中“生”“死”词语必须正确翻译)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
示倒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示例二: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同文考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__ 过:__________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__________ 喻:__________2、请找出第二个选段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写出相通的字及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第三个选段。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从内容上对第一个选段进行概括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紧扣语段论述的问题,再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和取得的成就)。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常常,经常;犯过失,犯过错。
(2)征验;了解,明白。
2、(1)“衡”通“横”,不顺(2)“拂”通“弼”,辅弼 3、这样以后可以明白,生存发展是由于经历忧患(或:忧患使人生存发展),灭亡是由于安逸享乐(或: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4、第一个选段从理论上阐明凡是承担重大使命的人都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道理。
5、开放性试题,但必须举例恰当,符合要求。
九下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朝服.衣冠()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答案:1、⑴穿戴⑵偏爱 2、B 3、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