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教师口语(I II)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1课程总学时:14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师范类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是根据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设定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法实践而制定,旨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以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初步掌握运用教师职业语言进行教学的基本技能,并能对学生口语进行指导,以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语言素质。
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教育实习中乃至今后的教师生涯中有自信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职业素质。
本课程是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文、理科学生必修的培养教师职业技能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师范生综合素养要求高,教育技能要求多,开设课程复杂,在学时数有限的条件下,本课程的开发思路是“内容选择既关照了职业需求,也关照了生活需要,可以较大程度上对学生语言生活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语言表达技巧,也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了锻练。
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教学侧重师范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普通话语音的发音原理,熟悉语音基本概念,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与语音的训练步骤,为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了解朗读训练与教师口语的关系,了解正确的朗读方式。
3.掌握多种口语表达形式的特点要求,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4.了解态势语在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中的作用,初步掌握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和交际中心理沟通的方法。
5.了解教师职业口语的概念、特征、形式和要求,掌握教师职业口语的规范性。
(二)能力目标
1.熟悉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环境,能熟练使用教育、教学语言。
2.能掌握普通话语音特点,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顺利通过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
3.能流利使用口语进行表达,掌握朗读、演讲、交谈、辩论的基本技巧。
4.熟知教育口语的基本特点,能针对不同环境、不同对象使用教育语言。
5.能掌握教学语言的特点,在课堂模拟教学中正确使用各类教学语言。
6.能参加、组织校内外各种语言类活动,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2.培养学生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能立足专业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4.培养学生必备的人文素质和健康的身心。
5.培养学生理解与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普通话,旨在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二是一般交际口语(基础口语),旨在培养学生朗诵、演讲、辩论、日常交流的能力;三是教师职业口语即教育教学口语,旨在提高学生从事教育工作必需的职业口语能力。
普通话语音是口语表达基础,一般口语交际是社会人际交往中基本的口头语言活动,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是普通话训练的继续和深化,是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基础。
教师职业口语是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表达的,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专业用语,是师范院校学生首要的职业基本技能,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是一般口语训练的提高和扩展。
与本课程关系紧密的学科有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
(二)教学设计与章节安排
(一)教学建议
1.内容重难点建议
本课程在分半个学期学期开设,总学时数为14学时,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本课程非常注重在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在学时的分配上,本着“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基本原则,压缩理论授课学时,对理论部分内容进行精简,使用8学时;实践教学学时为6学时。
其中,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我们对本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内容归纳如下:
(1)用气发声的原理以及训练要领。
(2)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概念与测试标准,方音声韵调的辨正。
(3)普通话中的变调,轻声、儿化、“啊”的音变等语流音变,并在口语实践中的正确运用。
(4)一般口语交际的理论及朗读、演讲、交谈以及论辩的内涵和技巧,并运用态势语进行口语表达。
(5)教师教学口语的要求和主要表达形式,理解并掌握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的方法并运用于课堂讲述之中。
(6)掌握教育口语的基本技能,学会对不同对象的教育口语谈话技巧和谈话方式。
(7)把握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运用的基本原则,掌握教师在不同工作场合中的谈话技能。
(8)了解教师口语表达中的常见问题,并能运用口语交际理论进行分析纠正。
2.教学形式和方法建议
教学方法上做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演示、讨论、观摩、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全面掌握教师口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教师口语的方法和运用技巧。
在校内课堂模拟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真实现场构建教学实践环境,进行顶岗实习,实践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校内外普通话竞赛、演讲、辩论和教学观摩等真实的教师工作活动,实现真正“顶岗”,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课程教学需要语音室与微格教师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语音与教师职业口语的学习与训练要求;为了使实训落到实处,注意实行“伙伴教学”,使学生在相互帮助中共同进步;本课程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每年应举办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课本剧比赛等,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校普通话氛围,使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日常教学与生活之中。
3.课程作业安排的建议
(1)朗读轮训一次
(2)演讲轮训一次
(3)即兴演讲轮训一次
(4)自我介绍、辩论选做一项
(5)教师教学口语观察与分析研究报告一篇
(6)教师教育口语、教师职业交际口语模拟情境表演选做一项
4.教学班级规模及教学设施的建议
修读本课程班级人数建议为30人,依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需配备语音室、微格教室、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评价
1.评价的具体方式。
分为平时作业成绩、实训成绩、综合考试成绩(或综合考查)及平时表现成绩(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几部分。
2.评价的体现形式为百分制。
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建立自信,培养学生自我纠错能力。
3.评价的权重分配。
口语实训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三)教材选编
1.教材的选用及编写
程培元主编《教师口语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北京:商务印书馆
2.教参资料的选用
[1]刘伯奎、王燕等编著.《教师口语训练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陈国安主编.《新编教师口语》.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演讲与口才》杂志
[4] 马克强编.《语言交际艺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
[5] 周彬琳编著.《实用演讲与口才》.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6] 张洪超、杜文霞主编.《教师口语》.北京:开明出版社,2002年
[7] 陈昕、屠国平主编.《教师口语艺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8] 孙海燕、刘伯奎主编.《口才训练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9] 茅海燕主编《教师语言》。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1)南京晓庄学院通识教育任选课:
语言交际艺术,主持人:钟玖英,:81/sc8/logon/
(2)本课程用于学生课外训练的《教师口语训练手册》
学习需要时可以利用精品课程内容继续学习,具体网址:
(3)中国语言文字网:
(4)江苏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址:
(5)四川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址:
(6)本课程正在开发南京晓庄学院精品在线课程。
编写者(课程负责人):冯军
审核者(专业负责人):
院系(部门)教学委员会主任:
2016年 9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