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学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
A.计划决策职能B.组织实施职能C.指挥运筹职能D.监督控制职能2.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需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
A.表达B.外化C.内化D.反馈3.王军外出时总是怀疑自己家里的门没上锁,常常要反复检查,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抑郁症.B.恐惧症C.强迫症D.焦虑症4.下列哪些属于学习现象?( )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C.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D.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5.某同学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需要称为( )。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一般内驱力6.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的演示,属于( )。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经验直观7.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的人格障碍属于( )。
A.强迫型人格B.偏执型人格C.回避型人格D.冲动型人格8.以下不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
A.创造力测验B.兴趣测验C.成就动机测验D.态度量表9.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不包括( )。
A。
遗传B.人际关系C.社会环境D.学校教育10.课堂违纪现象严重,学生各行其是,随便插嘴,不动脑筋,故意捣乱,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
A.积极的课堂气氛B.消极的课堂气氛C.松散的课堂气氛D.对抗的课堂气氛11.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
12.在心理学上,一般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 )。
A.罗森塔尔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13.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14.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良好的( )。
A.教师权威B.师生关系C.教师能力D.教师感召力15.成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说的学习迁移均属于( )。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负迁移D.逆向迁移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A 5.C 6.B 7.B 8.A9.B10.D11.A12.A13.B14.B15.A二、名词解释1.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2.社会性认知: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3.个别辅导: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和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和理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够从有心理问题发展成为心理健康。
4.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简答题.简述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
1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
(2)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向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
(3)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
机械识记还占有优势,抽象记忆在逐渐发展。
(4)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2.(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当学生考试失败后,如何指导他们进行正确归因?3.当学生考试失败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获得成功。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为什么应全面关心学生?4.[参考答案](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4)识记者的态度。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30分)。
1.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B.自我认知C.性格特征D.能力2.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归属学习3.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B.斯金纳C.弗洛伊德D.马斯洛4.手段一目的分析属于问题解决策略的( )。
A.计划式策略B.规则式策略C.启发式策略D.算法式策略A.前运算阶级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6.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当遇到相类似的刺激也能作出条件反应,称为( )。
A.刺激分化B.消退C.刺激泛化D.获得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
A.附属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欲望内驱力8.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
A.长时记忆B.情绪记忆C.程序性记忆D.动作记忆9.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维果茨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10.根据机能类型说,人的性格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 )。
A.内向型B.意志型C.独立型D.孤僻型11.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12.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由此可以断定,他的成长可能处在( )阶段。
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感受13.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其中主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属于( )。
A.直接转化途径B.间接转化途径C.直接发生途径D.间接发生途径14.“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D.道德意志15.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
A.记忆B.感觉C.注意D.思维一、单项选择题1.A2.A3.C4.C5.A6.C7.C8.C9.A10.B11.B12.B13.C14.B 15.C二、名词解释1.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2.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3.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4.成败归因理论: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之所以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归因。
三、简答题\1.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参考答案](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方法有: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
2.简述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参考答案]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
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 个组块。
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从l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3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参考答案](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
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简要分析遗忘规律及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慢”的特点。
遗忘的原因:(1)消退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3)压抑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4)提取失败说。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需求的信息。
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
四、论述题、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
对小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确立合理的心智技能原型。
由于形成了的心智技能一般存在于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头脑之中,由此模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活动模式的过程。
用模拟法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一般分为两步进行: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
因此在培训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练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为提高分阶段练习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心智技能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培养工作中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完备性是指对活动结构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缺漏。
独立性主要是指从主体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
概括性是指要变更操作对象,以利于活动在直觉水平上的概括。
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影响活动的定向映象,进而影响活动方式的执行顺序与迁移。
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心智动作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④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