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技术措施

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技术措施

2011-13当前许多早年建设的水产养殖池塘,均面临着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设施老化、新技术应用滞后、养殖病害频发、质量安全隐患增多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通过实施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对“散、小、杂、乱”的“插花式”水产养殖池塘进行统一规划和整理,增加投饵机、增氧机等养殖设施,建成设施完善、配套齐全、集中连片的标准化现代水产养殖基地,可提高单产,保证水产品质量,为促进渔业增产增效提供保障。

2009-2010年上杭县实施福建省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项目,建成标准化池塘近千亩。

现根据项目实施中的经验将我县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的方法总结如下:一、因地制宜,选择养殖场所利用荒山浸冬地建设连片50亩以上的池塘,每口池塘面积一般在3-20亩,或在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池塘进行改造。

养殖场所要求交通便利;水源丰富,无污染,养殖水质符合无公害养殖用水标准;鱼池形状以长方形为宜,东西边长,南北边宽,长宽比一般为2-4∶1;鱼池周围不宜有高大的树木及建筑物,以免遮光、挡风及妨碍养殖操作。

二、清淤筑堤,改善养殖条件老池塘采取清淤措施,以改良底质条件,防止水质恶化,池塘平均深度不小于2m ,有效蓄水深度不小于1.5m 。

主塘埂面宽不小于2m ,支塘埂面宽不小于0.6m 。

护坡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坡四周采用砖石、水泥板(厚度5cm 以上)、水泥混凝土(厚度5cm 以上)、防渗膜(350g/m 2以上)等材料建成的,垂直高度不小于2m ;二类是夯实土坡或其他简易护坡。

每口池塘必须设有单独的注、排水道,要建好防逃设施,在进排水口建好闸门,用铁丝网或塑料网做好多层滤水网,防止鱼类外逃。

三、配套设施,增加养殖产量
电力(三相)供给到塘头,每口鱼池配备相应的增氧、投饲等养殖设施。

成鱼池塘水深2-3m ,面积5-10亩,可配置叶轮式增氧机一台;面积10-20亩,可配置叶轮式增氧机二台。

苗种池塘水深1.5-2m ,面积3-5亩,可选择喷水式增氧机。

同时应建办公室、饲料房、药品房等管理房60-100m 2。

四、环境整洁,美化养殖场所鱼池周边不得混建畜禽养殖设施或混养畜禽,设置相应的固定垃圾收集设施,保持环境整洁,种植花草树木,美化养殖场所。

五、清塘消毒,预防养殖病害
苗种放养前,池塘必须清塘杀菌防病。

应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清塘消毒工作。

一种方法是干法清塘,即按每亩鱼塘用生石灰75-100kg 或漂白粉3-4kg 加水溶解,全池均匀
泼洒,泼洒后应让池塘曝晒几日,并用耙子全池耙动;另一种方法是带水清塘,按水深1m 每亩用生石灰130-150kg 或漂白粉10-12kg 溶化后全池泼洒。

(通联:364200,福建省上杭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技术措施○温晓红
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