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
一、设计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的规律,获得数学源于生活的体验,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
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这节课。
十几减8、7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十几减9)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呈现新的问题情境(十几减8、7),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解决新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
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枯燥的计算寓于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将计算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并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二、教材分析
加法和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很广泛。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十几减九,初步感知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十几减八、七的计算方法,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进一步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备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1.由于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说学生们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计算时所运用的方法都有了个人的喜好,并从对十几减9的课中学
到了不止一种计算的方法,所以其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口算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对于减法的理解上也是如此。
2.在学习本课时可能有的同学对于算法的多样化还需老师进一步的指导、激励,对于“想加算减”可能运用的比较好,其他的几种方法可能不是掌握得很好。
另外,由于年龄小,在合作学习时还需教师明确要求,在语言的表达上(就是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完整的叙述)也可能依然存在难度,这也还需教师适时的引导指正。
3.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定势原因,可能还会是如以前的学习一样,认为自己做对了就是最好的,不注意倾听他人的方法。
合作学习的效果可能不是很明显。
四、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认知感以及思维的逻辑美感,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自我表露技能,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参与性。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知识目标:
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其提供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题。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探索出多种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8、7。
2.引导学生从依靠操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
1.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学习、合作的能力,养成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2.通过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体验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8、7的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
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思路,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学习。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3.利用小游戏进行辅助教学。
七、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小棒
教师准备:图片,学具、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
(一)夺红旗
1.同学们,你们发现今天老师的手中又比昨天多了什么?(出示手中的笑脸和小纸鹤)……(笑脸和纸鹤),你想得到它们吗?(想!)那你认为怎样做就能得到它们呢?(学生积极发言,训练常规,给准备得快且好的小组及时在夺红旗的栏中添入一颗红旗,不忘激励表现慢的小组在后面的学习中追赶上来。
喊出自己的口号“小小少年,我最棒!”训练自信心,提升学习情绪。
)
2.展示手中的9个笑脸和17只纸鹤,问:纸鹤比笑脸多几?(请同学口头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请有其他计算方法的同学加以补充,表现好的及时奖励笑脸和纸鹤。
利用笑脸和纸鹤复习学过的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十几减8、7做铺垫。
)
(二)创设情境
1.引入
同学们,我们积极地参加了秋季运动会。
上一节在足球场上欣赏了小球员们的精彩比赛,今天,我们再去看看别的场地的比赛,好不好?(好)请打开课本89页(或是课件出示场地情况)。
2.观察图片,寻找、交流信息
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请你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说好后请你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老师,老师也呈现给你一个笑脸。
(提前提好要求,使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说,同时免得使课堂乱轰轰的。
)
同桌互相说自己发现的信息,然后全班交流。
可能有A:15个人分成两组;B:第一组8人;C:第二组几人?D:这是男生的比赛:……在这个时候老师可适当地询问同学们,问:“15个人分两组是什么意思?”如果学生理解、叙述得比较好,可请他讲或是利用学具演示给全体的同学,加深理解认识。
(师在这个过程中及时表扬、颁发小纸鹤和笑脸,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每一个同学的表现。
)
3.提问题
看到这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出示一个红色的大问号)可同桌商量一下再说。
可能有:A:第二组几人?(重复了问题)B:红衣服的5人,其他的有几人?C:如果第一组7人,第二组几人?D:如果……(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发现,同桌互相说给了每一个同学说和表现的机会。
)
(三)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一:同学们思考得真好,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来共同解决其中的两个,好不好?(好)
出示:第二组几人?
问:你找到和这个问题相关的条件了吗?(生积极发言),那你能列出算式吗?(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来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列,师巡视、指导、发现做得不足的地方。
)列完后请板演的同学说出自己算式的意义,及时表扬。
可能有的同学会把结果也写或是喊出来,若有这样的情况,请这位同学试说自己的思考方法,若能则奖励两颗笑脸,若不能也奖励一颗笑脸,正好进入下一环节。
活动二:自主探索算法
结合前面关于十几减9的学习,学生利用学具和小棒自主探究(同桌合作),师适时的巡视、指导,掌握学生情况。
全体交流:谁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生积极发言,师奖励对的,鼓励大胆发言的)可能的计算方法:A:摆15根小棒,一个一个的减;B:因为7加8等于15,所以15减8等于7;C:10减8等于2,2再加5等于7;D:15减10 等于5,5再加多减的2等于7;E:……(师有选择地板书)
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算法,老师佩服你们!那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想加算减)(通过比较来发现想加算减的简捷性。
)
活动三:小检验
学生自主解决“如果第一组7人,第二组几人?”(请两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做,集体交流。
注重对于计算方法的交流、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性。
)
思考:计算15-7=8(人)与计算15-8=7(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思考、交流明确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与十几减9的方法相同,可多样化中找最简捷的方法,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由此引出本课的课题,板书。
)
你能给你的同桌出两道有关十几减8、减7的题目吗?请试做一下,有问题告诉老师。
做完后表扬表现好的小组,及时添上一颗红旗。
(加深对所学的计算方法的理解、认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
)
(四)小游戏
同学们,从上课到现在你们的表现真好,现在又到了我们的游戏时间了,我们稍微休息一下,好不好?(好!)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愿意听吗?(愿意!)请同学们可像往常一样趴在桌子上。
(师讲述:两只小兔子一只是兔哥哥,一只是兔妹妹,两个结伴去拔萝卜,拔呀拔,拔呀拔,一会就拔了很多,兔哥哥说:“我拔了16个萝卜,你呢?”兔妹妹擦了擦脸上的汗说:“不好意思,我拔得比你少,我要是再拔上7个就和你一样多了。
”同学们,两只可爱的小兔子劳动之余给我们留了一个问题,你能告诉兔哥哥答案吗?(五)比一比,谁最棒
1.
()+ ()= ()
()—()= ()
2. 8 + 5 = 13 – 8 = 7 + 6 = 12 – 8 =
8 + 4 = 7 + 7 = 13 – 6 = 14 – 7 =
3.比一比,谁得的红旗多:
16-8= 15-9= 11-8 = 11-7= 15-7=
13-7= 14-9= 14-8= 17-9= 12-5=
4.自己画图表示13-8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了什么?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会怎样来做得更好?(将全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加深印象,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
奖励表现好和进步的同学和小组。
)
(七)板书设计
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
15 - 8 = 7(人)想:A: 15-10=5 5+2=7
B: 7+8=15 15- 8=7 (想加算减)
C: 10-8=2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