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城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 20171017 - 副本

数字城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 20171017 - 副本

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我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精细化、数字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方式,建立“一个中心、两个统一”,形成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综合型“大城管”格局为手段,以信息化为核心,围绕标准化管理、精细化作业、人性化服务的城市管理要求,在全县建立监督、处置、评价“三分离”,作业、管理、执法、监督、评价有机衔接的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而达到管理区域数字化、管理内容数字化、部件和事件处置标准化,推进城市管理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现代化水平。

二、组织机构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按期完成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任务,成立翼城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住建局、县编办、县监察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文明办、县爱卫办、县政府法制办、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民政局、及电信、自来水、供电等单位主要领导担任。

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重要决策和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住建局,办公室主任由宋保国兼任。

成员由县直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和各区分管领导组成。

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日常工作。

三、建设目标建设目标通过建设“翼城县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实现城管工作全方位、全区域、全时段远程监管城市管理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城市管理水平,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建设,将充分利用目前先进的GPS定位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智能移动终端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翼城县城市管理工作人员、作业区域全方位、全区域、全时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引入科学管理手段,提升城市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

2、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结合GIS和GPS定位功能,借助移动智能终端,启用移动巡查上报系统,巡查管理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可及时上报到监督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将问题指派给相关的处置部门,结合服务端和手机端系统,按照问题上报、受理派遣、任务指派、处理反馈、结果审核、结案归档“六步闭环”的工作流程,严格发现上报,规范处置反馈,实现辖区内城市管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和城市管理事件的快速解决。

3、实现全民参与城管的新局面按照密切联系群众、广泛服务民众、接受市民监督、提高服务质量的服务型政府管理理念,通过建立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开通“翼城县城市管理”微信公众平台,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提升服务,创新工作和服务模式,搭建一座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四、建设内容1、巡查人员管理巡查人员管理主要实现对巡查人员的动态监管和实时调度,通过为巡查人员配备移动智能终端,并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APP实现巡查工作数据的采集和展示,包括考勤数据、定位信息、巡查轨迹等信息,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考核决策依据;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及通知下发功能,合理配置巡查人员,实时调度,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功能包括:对巡查管理人员和巡查区域进行管理;对公告通知等信息能做到及时批量下发;通过GIS地图对巡查人员的实时定位信息及历史运行轨迹进行展示;通过定位数据及在线时长等数据对巡查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动态核算、评价及考核。

同时手机APP端也可以提供人员定位信息、运行轨迹的展示。

2、巡查区域管理管理人员对作业区域进行划分,录入作业区域的详细信息包括作业区域所属公司,作业分队、面积、人口、部门等。

同时可以对作业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展示和查询,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区域信息。

3、环卫设施管理环卫设施管理主要实现对各类环卫设施状态的统计监测,通过对各类环卫设施(转运站、中转站、移动公厕、水厕、垃圾桶等)建库,将环卫设施在GIS地图上进行分类查询与信息展示,对环卫设施的日常维修信息及运转状态进行登记和跟踪,实现对环卫设施分布情况及运行状态的实时快捷统计,为环卫设施的配置和预算提供数据支持。

主要功能包括:对环卫设施基础信息进行统计;通过定位数据及网格化划分在GIS地图上对环卫设施位置及基础信息进行展示;对街办、社区的设施数量及种类做查询、统计。

4、设施信息管理巡查员对各类城市管理设施的编号、名称、负责人、位置等数据采集上报,指挥中心管理人员对采集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数据录入系统,管理人员也可以对设施的数据进行修改、删除、查询。

5、作业区域管理对全县的城市管理工作人员及队伍进行管理区域的精细划分和分级管理,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实现对作业路段的动态展示和查询管理,保证全县城市管理工作的无缝管理及合理分工。

6、清扫区域管理管理人员对作业区域进行划分,录入作业区域的详细信息包括作业区域所属公司,作业分队、面积、人口、部门等。

同时可以对作业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展示和查询,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区域信息。

7、清扫道路管理管理人员对作业道路进行划分,录入作业道路的详细信息包括道路名称、图层名称、起点、终点、道路长度、道路宽度、清扫面积、备注信息等。

同时可以对作业道路分布情况进行展示和查询,以列表的形式显示道路信息。

8、环卫事件管理为作业部门巡查管理人员配备移动智能手机终端,开发手机APP系统,搭建一套安卓移动问题上报系统,实现现场采集上报、专项任务接收及上报、通知公告等功能,方便快速收集辖区内街面上的各类问题及专项数据资料;系统结合服务端和手机端系统,实现问题的后台立案及派遣,并对巡查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对人员巡视轨迹、巡视范围、动态考勤等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五、案件处置1、案件建立阶段监督指挥中心的受理员对案件进行审核后,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直接转入任务派遣阶段,对不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进行作废。

2、任务派遣阶段受理员填写案件相关处置要求,将案件派遣至相关专业部门责任人处理。

3、任务处理阶段当有案件派遣至该作业部门后,会在处理反馈中接收到中心下派的案件,接收属于本部处理的案件,部门负责人对符合本部门职责范围且容易处理的立即安排本作业人员去处理,不容易处理可以申请延期处理,不符合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可以回退到指挥中心。

4、处理反馈阶段现场处理人员处理完成后,经巡查员核查拍照,待部门负责人查看处理情况后,将问题处理照片结果反馈到监督指挥中心。

5、核查结案阶段指挥中心受理员,根据专业部门反馈的处理结果是否符合处理标准进行审核,符合则结案,不符合则重新派遣。

6、考核评价阶段根据问题的处理结果,系统做出对各岗位的考核、评价。

六、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组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重要决策和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处理。

(二)资金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项目建设经费由县财政承担,用于建设总平台、分平台和城管部门终端的网络建设、部件采集、应用软件开发等。

(三)制度保障1、决策协调会。

在推进过程中对重要事项进行协调处理,筹建期间定期(每月)召开会议。

2、推进工作例会。

由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组织定期召开,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3、推进工作专题会。

对推进工作进行专题研究。

4、工作简报制度。

创办“翼城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推进工作简报”,每两周一期,及时报送县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单位。

5、考核制度。

建立会议考勤、工作考核制度,对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机构设立、队伍建设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七、有关要求(一)各相关部门及单位要高度重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把推进数字化城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推行,有效促进和谐翼城建设。

(二)工作中必须坚持系统统一、标准统一、数据统一、培训统一原则,确保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推广工作将列入2016年各部门城管工作目标,各相关部门及单位,要按照工作目标要求,制定推进计划,落实工作措施和责任人,保证目标任务落实。

年底对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目标考核。

来源:龙进城管助手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机制,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建城〔2009〕119号)和《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5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责,有效整合和充分运用城市信息资源,建立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紧紧围绕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城市的要求,依托先进技术手段,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实现城市管理由滞后向实时、由粗放到精确、由低效到高效、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逐步建立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

三、实施范围(一)对象范围凡涉及规划、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城市河道、静态交通和侵占道路等城市管理要素,以及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运行问题均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施统筹监管。

(二)地域范围溧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程建设拟分三期。

第一期为老城区,具体范围为:南至宁杭高速公路、西至241省道、东至东环路、北至239省道,计38.4平方公里;第二期为109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第三期覆盖至各镇(区)。

四、实施步骤(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9月)工作内容:编制工作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审核;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建立“数字城管”筹建工作组;落实启动资金和办公用房,与项目承建单位签订建设合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实施方案;“数字城管”项目立项、评审、审批、招投标;组建溧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确定职能、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开展万米单元网格划分,开展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普查和数据建库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工作内容:制定各类操作标准、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硬件产品采购、安装;软件设计、开发、测试;无线监管数据采集设备建设、软硬件网络环境建设、监督指挥中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等;管理人员、平台操作员、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组建和人员培训;系统试运行。

(三)完善验收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7月)工作内容:完善管理流程和运作机制;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必要的扩充修改;系统验收、上线运行。

四、建设和运行模式(一)建设模式。

采用BT形式确定项目建设单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