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类APP竞品分析报告报告材料V

社区类APP竞品分析报告报告材料V

社区类APP应用竞品分析V1.1制作人:XX2015年7月1日一、概览目前,国内的物业类社区O2O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房地产商旗下的物业企业自己来做(垂直类);另一类是创业企业通过统一的标准规范,制作软件为小区物业提供一系列的服务。

综合app store下载排名前几位的社区类产品,以及对各大网站社区类APP应用的分析,选择了“叮咚小区”、“小区无忧”、“云上城”、“小区管家”、“住这儿”以及在京沪市场上强势出击的“实惠”,这几款突出的社区类APP带动了物业O2O市场,物业社区电商市场也由蓝转红。

之所以选择这几款APP,是因为他们有各自的卖点以及切入点。

经过实际测试以及相关网站了解资料后,对这几个应用又有进一步的认知。

测试设备设备型号:IPAD mini2设备系统:iOS8.1.2二、需求分析经过实际测试以及相关调研报告显示,社区类APP大致可分为5个维度需求:2.1商超配送类提供周边商铺、超市的在线订购服务,并利用线下店铺的人力资源或专业配送人员,为电商购物解决“最后1公里”的配送问题。

2.2代收代寄类线下开店或利用合作店铺资源,为用户提供货件代收、代寄服务,并以此聚集人气衍生出其他服务。

2.3社区服务类配合物业公司提升服务品质,或是提供社区便民服务。

如:水、电、煤、物业缴费,以及相关故障报修、维护等2.4社区综合类社区内部的综合在线论坛,为用户提供在线沟通、经验分享、交友、二手交易等服务,并提供便民信息查询、商户查询等服务。

2.5家政服务类整合线下家政、洗衣、做饭资源,提供线上信息查询、预约、支付、投诉等服务。

三、产品结构3.1叮咚小区“小区社交”在叮咚小区中的核心突出点是BBS论坛,传统互联网中的论坛本来就停留在陌生人的交流互动,移入移动互联网中或社区中对加强邻居间渴望的熟人社交关系起的作用不大,当然对制造小区的话题,活跃小区生活还很不错。

”由于前期资本运作的冒进,目前只做上海地区的市场,需要有叮咚小区服务站的服务模式才可应用。

3.2小区无忧仅提供了小区周边的生活服务信息,用户可以选择相应的服务电话咨询订购(电话本黄页),基于弱关系链的纯信息服务,无社交的穿插(产品会苍白无力),无电商的支撑(未来盈利是个大问题),平台对用户的诱惑力非常有限。

3.3云上城紧扣物业管理及配套服务,将物业账单、快送服务、维修服务、物业投诉、服务预约、房屋出租、法律咨询等物业管理及增值服务都提到了页面首页,服务功能一目了然。

云上城的后台分为代理商后台、物业后台、小区后台、商家后台,可通过网站登陆到后台进行相应设置。

云上城现已与1400多个物业公司签署了协议,并进驻了全国2200多个小区。

3.4小区管家展示更多的是资讯类内容,对于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用户最为关注的物业附加服务内容体现并不多。

在网站中也有类似于云上城的后台管理入口,包括:物业后台、小区快递、团购、家政服务、安全监控。

小区管家以深圳为起步点,目前在深圳600个小区投入了运行。

3.5住这儿万科日前推出了一款社区生活APP“住这儿”,主要用户为万科业主、住户群体,通过“住这儿”打造物业服务、社区交流与商圈服务平台的O2O闭环商业。

“住这儿”的整体框架比较封闭,面向的用户也仅为万科业主,或住在万科的用户,成为会员必须能通过住户认证。

如,用户选择在北京→北京万科城后→N单元→N房间后,只有用户注册手机号和万科APP登记的万科物业方面留下的手机号对应才可成为APP会员。

3.6实惠这款app是由新浪、新浪微博、乐居、申通、分众联合推出,后台强硬、家境殷实,很有后来居上的气势。

四、差异化分析智慧社区APP开发的初衷,应该是在建立和谐社区,打造无缝平台的基础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时间、人工成本的浪费,从而实现业主、物业、小区周边商家和第三方平台开发者“四赢”的局面。

4.1服务地区4.2商超配送4.3代收代寄4.4社区服务4.5社区综合类4.6家政服务类4.7优缺点五、总结经过实际的测试与了解,目前市场上的物业社区类O2O的玩法大致分为类2大模式:5.1连锁便利店为中心的消费生活圈本地化O2O要选择线下落地,对于实物销售为核心的电商来说,最贴近社区的便利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①物流玩家(以顺丰为代表的嘿客模式:线下实体店+顺丰优选APP):以顺丰为代表的嘿店模式(线下实体店+顺丰优选APP),顺丰战略布局嘿店主要的目的是物流作为商品交易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嘿店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可以彻底解决物流难题。

点评:对顺丰嘿店来说,它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实物电商运营的经验,涉及到繁琐的交易环节。

在解决产品和用户需求多样化问题上能力不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它店内更多只是顺丰的少数自有产品,并无其他商品实物,而体验跟电商平台相比无多大优势。

此外,随着移动电商时代的到来,购物的随机性和即时性越来越强,在产品跟电商平台相比无差异化的情况下,阿里京东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才培养起的用户网上消费习惯如何破?②自建便利店玩家(猫屋)这类模式一般有自己的实体便利店或门店,有的拿到了当地政府的“便民服务工程”支持。

可承载的业务包括:包裹类,电商包裹自提、预约派送、24小时自提柜;购物,移动端生鲜购物、周边商铺搜索。

(目前暂无APP,只有微信服务号使用)点评:自建便利店,目前来看还是以建设为主,相关APP服务还没有部署,主要还是通过微信服务号来进行社区服务。

就邮包代收业务而言加盟店、合作商家的服务如何把控?现在一些合作的便利店,做快递代收业务出现了与客户发生争执的问题。

③与商超、便利店合作玩家(社区001、京东拍到家、叮咚小区)这一类的创业者主要的切入点就是本地化社区物流配送平台,利用社区周边的商超、便利店,以物流配送为主要连接工具,帮助商超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降低社区居民的时间成本。

点评:自建物流肯定需要承担高额的成本,但它帮商超、便利店降低了成本,因此也就能有效绑定商超。

解决物流配送只是它商业模式的一环,朝着本地社区电商平台的方向走,通过控制物流配送由此衍生的商业价值远远超过物流配送成本。

5.2以物业为中心的信息服务这一块是以物业服务和周边生活信息两块业务为核心,搭建整合信息和交易平台。

这块玩家中,地产、物业有着天然的优势,问题在于传统管理方式到线上整合的转变,以及周边商业的整合缺乏动力。

而互联网公司专门做这个产品,存在与物业公司、街道对接的问题,需要依靠本地资源。

①垂直地产商玩家(万科住这儿、奥园智爱生活、保利若比邻社区、龙湖社区通、花样年彩之云)从产品上来看,APP社区服务应用,地产商在全国的众多社区,目前并未完全开放。

内容有社区交友、物业信息、相关服务和商家评价的功能。

其中有现在炒得很火的访客通行证和邮包领取的功能,这两个功能实现了社区生活移动化,且前者只有物业才能做。

也有传统的报修、物业账单、房屋交易等功能。

社区活动和交友这一块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后期有活动盈利的可能。

点评:大地产商、物业做本地化O2O是最有优势的了,评论中很多互联网人会说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

但是万科的产品还是不错的,APP就现在已经开展的服务来做,社区活跃度在同类应用中不算低。

主要功能都是直接整合了物业的资源,万科有钱想找互联网团队做产品很容易。

但其发展步伐相对于叮咚小区、小区管家这类应用较慢,对于做电商和周边商家,不知是等服务做好再上线,还是没有兴趣,反正土豪就是有“我的地盘你进不来”的自信。

②工具大黄页(小区无忧)这类应用,是生活分类信息形式,把简单审核过的商户信息、电话贴上去,构成一本大黄页。

这样整合生活服务信息的APP有很多,侧重点有不同,但是由于都是要做大入口,服务没有细化,但是把社区服务的模块都摆满了,所以看起来很像。

点评:大黄页方式,初期能快速吸引眼球,但安装一段时间后,很快会被卸载,没什么亮点。

③技术流玩家(小区管家、云上城)这类应用主要依托其相关智能家居技术,以技术手段促进社区管理工作,构筑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智能家居的统一应用平台和通道。

“访客通行”和“智能家居”是亮点功能,“访客通行”是现状很多物业APP 都可以做到的,但“智能家居”功能通过外接无线监控设备,能通过手机监控家里、店铺等情况,看老人、看孩子,还能直接通话。

点评:“智能家居”功能使其竞争优势,但成本较高,需有相关硬件辅助实施,未安装硬件设备的居民,仅以有限电商功能,用户体验度不高,在市场推广获取用户和地推商家合作上不占优势。

④家政服务垂直类(云家政、E家洁、58到家)这类APP专注家政或其他一个生活服务领域,产品上对服务细节有更好的研究。

这类产品并不尝试绕过线下中介来提供服务,而是以其自主研发的系统,为家政公司带来管理效率的提升和业务增量。

点评:垂直的生活服务APP由于功能较单一,在用户推广和使用需求上有局限。

对用户来说不一定会是一个经常打开的入口。

⑤消费商圈免费服务类(实惠)这类商家利用“免费”这一道剑,划出了社区O2O的一道入口,以实惠为例,目前实惠App上已包含40多万各类商户,其中认证商户约10万户。

另外,已经与实惠App签约提供福利的商户超过3700家,这些商户提供了总金额超过1.6亿美元的各类福利。

强大的线下资源整合能力,无疑将为“实惠”全力开拓市场带来强大动力。

点评:前期免费或利用巨大优惠吸引用户,后期利用其他途径实现二次打击。

六、结语通过这次竞品分析的了解与研究,对各个社区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目前来看,市场上的产品较多两三天的时间还没有完全了解市场上所有的产品,比如垂直类社区app不仅有万科的住这儿,还有奥园(智爱生活)、保利(若比邻),需要后期再进一步进行了解分析。

目前基于现有了解的情况,结合我们产品自身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前期不能为了做大而全满所有已知功能,而且要有别其他类社区APP。

我们的特点是结合石油企业资源的管道社区,可按照我们计划的先重点企业信息发布与社区文化活动,同时以物业服务为切入点满足用户将线下转为线上服务。

将企业信息、社区文化活动、物业服务能够做到贴合用户需求以后,下一步再逐步转向社区O2O的方式,更有利于产品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