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1期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申现杰肖金成内容提要当前,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势出发,分析了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并从落实“五通”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区战略、扩大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优化国内区域开放格局等方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重点进行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TPPTTIP区域合作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四国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盟期间又首次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此后“一带一路”战略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2013年12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历届三中全会《决定》是人们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未来5年乃至10年的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中国建设开放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立足点和着眼点。
一、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势(一)区域性贸易协定成为区域合作的新手段乌拉圭回合结束以来,基于WTO 成员自身经济条件的差异性和利益的多样性,在诸如技术标准、服务贸易开放、农业市场开放、投资和竞争政策、环境与知识产权保护、劳工待遇、不公平贸易及争端解决方式等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已经很难在WTO 内部通过多边谈判来取得一致性。
近年来,多哈回合谈判已经陷入僵局,美国、英国、巴西、印度等国家开始逐渐放弃多哈回合谈判。
与多哈回合下的多边贸易谈判机制不同,区域性贸易协定通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协商谈判,能以更加优惠的贸易和投资条件,将成员国的经济利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并增强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因此,这种范围小、交易成本低的区域性协定在多哈回合停滞不前的大背景下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自1995年WTO 成立到2014年1月31日,WTO 已经收到了583项关于区域贸易协定的通知,而在1948—1994年期间,GATT 总共收到124个与货物贸易相关的区域贸易协定通知,近20年来区域性协定的数量是WTO 成立以前的4.7倍,其中,区域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区)和局部范围协定占据了总数的90%,关税同盟占总数的10%。
目前,区域贸易协定的整体数量正呈快速上升趋势,多个区域贸易协定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 )等仍在继续谈判之中。
由于区域性协定对协定外国家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并能给协定外国家带来贸易投资转移效应,处在区域性协定之外的国家担心在众多区域性协定中被边缘化、日后进入的交易成本和在该区域贸易投资风险增加等,也纷纷加快了推进双边或区域性协定谈判的步伐。
近些年来,美、欧、日、韩等贸易大国纷纷将加快实施FTA 战略作为其拓展经贸合作的基础,如美国自2003年开始加快了与有关国家缔结FTA 的进程,短短几年已经有19个国家与美国签署了FTA 协议并付诸实施。
由此,在多边机制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区域性协定已经成为国家间战略竞合的重要手段,并进一步削弱了WTO 多边机制的作用。
(二)区域性协定加快向高标准、全面性迈进随着各国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快速发展,在市场化、开放和创新三大驱动之下的区域性协定也开始向全面性和高标准迈进。
在区域性协定下,各国间商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深度和广度均在不断提高,区域内各国之间在关税、非关税措施、服务业市场准入、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都在向更加开放和非歧视方向调整,协定内跨国间的纵向生产关系,企业内、产业内和区域内贸易投资日益成为主流,一国的企业已经无法独享本国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通过产业内和企业内贸易投资在全球进行资源及政策整合成为国际贸易投资的主导形态。
如美国主导的TPP 以最终完成完全消除各领域商品服务贸易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实施成员间贸易和投资的高度自由化为目标,实施全面的资料来源:根据赵晋平(2013)和唐国强(2013)整理得到领域劳工权益问题国有企业问题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纺织品问题新成员加入其他领域内容美国维护高标准的劳工权益而不仅仅是劝告,而是必须执行的义务,美国要求成员执行《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权利的1998年宣言》,该宣言包括以下四项基本原则: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利,禁止强迫或强制劳动,废除童工,禁止就业与职业歧视国有企业不能通过政府补贴、管制例外、优先获得政府采购和其他一些措施获得比私营企业更好的优惠待遇,以使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上,建立国际仲裁制度,使投资者能够以此寻求国际仲裁解决其与东道国政府的投资争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纤维纺成地原则:要求成衣的所有制造素材,从纱布缝线到最后的成衣产品本身都必须在TPP 内完成,才能享有TPP 成员国之间的优惠关税。
供应短缺清单:用肯定列表的方式列出无法从TPP 成员国采购或者TPP 成员国内无法生产的纱布与纺织品的产品清单。
列入供应短缺清单的产品,可以从非TPP 国家进口并享受TPP 成员国家之间的优惠关税。
供应清单分为两种:永久性供应短缺清单包括从TPP 成员国外采购或制造的某些特定纺织品;暂时性供应短缺清单期限为三年,包括暂时无法从TPP 成员国内立即获得,但将来经过技术引进等可以在成员国之内生产的产品目前TPP 提出,最终协议规定与新成员一个个谈判而非事前为扩员设定统一规则,即使对扩员有不同层次的时间表。
未来成员必须与每一个成员国分别进行谈判,将产生一层又一层的除外、豁免和保护条款,并赋予每个初始成员国否决权农产品市场开放、货物的市场准入、增加与贸易有关的规则的透明度、海关手续简化、卫生及植物检疫中的检验检疫手续简化、防止安全及环境标准成为贸易壁垒的原则、中央及地方政府采购规则、保护知识产权抑制假冒产品贸易的规则、阻止反垄断行为的规则、商业人员入境及停留规则、跨界服务贸易规则、跨界金融服务、非歧视性投资规则等表1TPP 谈判涉及的领域及难点问题2014年第11期市场准入;同时,在区域化的制度安排上,涉及服务贸易、农产品贸易、原产地规则、国有企业、政府采购、知识产权、贸易救济和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竞争政策、技术贸易壁垒、争端解决等多个方面,如对包括农产品在内的99%以上货物实施零关税,要求政府采购透明化等,自由化标准较高且覆盖的领域较广。
因此,走向高标准、全面性的区域贸易协定将对区域间的经济贸易投资格局、甚至政治与安全秩序重构产生重大影响,置身于区域协定之外的国家将很难避免被边缘化的危险。
(三)以美国为主导的TPP、TTIP 将对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造成巨大的压力2001年以来,在网络泡沫破裂、“9·11”及随后的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影响下,美国、日本和欧盟主要发达国家吸引外资能力逐渐下降,GDP 增长缓慢,占世界的比重呈逐渐下滑态势。
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第二大国,服务贸易和对外投资的第三大国,2013年GDP 占世界的比重上升至15.48%,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图1、图2、图3)。
对此,美国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为全球化失控和中国搭便车,使美国没有获得预期的全球化红利,并开始将中国作为挑战其经济霸权的竞争对手。
为了扭转经济下滑和外贸失衡局面,并打压中国这一潜在竞争对手,美国立足自身在农产品、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上的优势,2009年11月高调宣布加入TPP 并开始主导TPP 的谈判进程,2013年6月,美国又开始推动与欧盟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 )谈判;与此同时,欧日“经济合作协定”谈判也于2013年3月正式启动;TPP 涉及的12个APEC 国家和TTIP 涉及的欧盟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和外资来源地①,对中国对外经贸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TPP等美国主导的区域性协定在新成员加入上倡导的未来成员必须与每一个成员国分别进行谈判,并赋予每个初始成员国否决权的规则体系,政府采购、劳工权益、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等新规则和标准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使中国在日后加入TPP 等区域协定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美国通过构建起这种超越WTO 规范的全面性贸易自由化网络,将打造一个以高度自由化为堡垒的市场准入屏障,以使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之间透过跨国间的经贸协定(世界前四图1中、美、日、欧盟GDP 在世界GDP 中的比重(%)注:依据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at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in US$计算,欧盟数据为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爱尔兰、比利时、丹麦、希腊、卢森堡、荷兰和瑞典15国数据。
资料来源:EIU calculation.World:based on 120countries 图2中、美、日、欧盟及世界GDP 增长率(%)资料来源:EIU calculation.World:based on 120countries大经济体中唯独缺少中国),重新掌握全球地缘的政治经济优势,使中国因不能高尺度互惠开放本国市场而无法加入,错失参与新一轮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制定的机会,从而削弱中国经济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二、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一)应对美国TPP、TTIP 带来的外部压力以美国为主导的TPP 和TTIP 谈判几乎囊括了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并对中国参与国际竞争设置重重障碍,使中国有可能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
但是TPP 和TTIP 所追求的高标准,并不是所有加入谈判的国家都可以达到的,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美国的传统盟友和体系中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如越南等国,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美国的高标准要求,将是美国实施TPP 和TTIP 战略能否成功所面临的重大考验。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开放经济大国,一方面具有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相类似的贸易条件,一方面新一轮改革开放所释放出的巨大溢出效应将对贸易伙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因此,中国具备通过新的区域合作模式应对美国TPP 和TTIP 战略所引发的外部挑战的条件。
“一带一路”既涉及西欧、日韩等发达国家,也涉及中亚、东欧等原苏东国家,同时还涉及南亚、西亚、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