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织学复习材料(课后习题+知识点)解析

机织学复习材料(课后习题+知识点)解析

机织学复习材料准备篇第一章络筒1、络筒工序的目的及工艺要求络筒的目的:(1)改变纱线的卷装,增加纱线卷装的容纱量,提高后道工序的生产率(2)检查纱线直径,清除纱线上的疵点和杂质,改善纱线品质工艺要求:①卷绕张力适当,波动小,不损伤纱线原有的物理机械性能。

②筒子卷绕容量大,成形良好,利于储存和运输。

③筒子的形状和结构应保证后道工序的顺利退绕。

④染色用筒子结构均匀。

⑤纱线接头小而牢2、筒子成形有哪两种基本运动组成?完成两种运动的方式是什么?(1)筒子成形由导纱运动和回转运动组成。

(2)①摩擦传动卷绕机构②锭轴传动卷绕机构3、何谓纱圈卷绕角?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卷绕角α:纱线卷绕到筒子表面某点时,纱线的切线方向与筒子表面该点圆周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

tanα= V2 / V1, V2为导纱运动的速度,V1为回转运动的速度。

4、络筒时纱线为何需要具有一定大小的张力?张力不当有何不利?(1)适度的络筒张力的作用:①能使筒子成形良好、具有一定的卷绕密度且不损伤其物理机械性能。

②纱线的弱节发生断裂,可为后道工序消除隐患,提高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

(2)张力过大,将使纱线弹性损失,织造断头增加;张力过小,则引起筒子成形不良,造成筒子疵点。

5、管纱退绕时影响张力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均匀管纱退绕张力?管纱退绕时影响张力的因素有:①退绕每个层级②管纱退绕时直径③纱线特数④导纱距离⑤络筒速度均匀纱线退绕张力的措施:①正确选择导纱距离②使用气圈破裂器6、何为气圈、导纱距离、分离点、退绕点?气圈:管纱退绕时纱线一方面沿纱管轴线上升,同时又绕轴线作回转运动。

由于纱线的这种运动,形成一个旋转曲面,称为气圈。

导纱距离:纱管顶端到导纱部件的距离。

分离点:纱线开始脱离卷装表面或纱管的裸露部分而进入气圈的过渡点。

退绕点:在管纱卷装表面上纱线受到退绕影响的一段纱线的终点。

7、常见络筒张力装置的作用及对张力装置的要求。

累加法、倍积法、间接法的原理及各自的特点。

作用:适当增加纱线的张力,提高张力均匀程度,以满足筒子卷绕成形良好、密度适宜的要求。

对张力装置的要求:结构简单,张力波动小,飞花、杂物不易堆积堵塞。

①累加法原理:纱线从两个相互紧压的平面之间通过,由摩擦而获得纱线张力增量。

优点:在适当增加纱线张力均值的同时,不扩大张力波动的方差,从而降低了纱线张力的不匀程度(使不匀率下降)。

缺点:接头或粗节通过压板时会发生动态张力波动。

(导纱速度越快,波动越大)②倍积法原理:纱线绕过一个曲面(通常是张力装置或导纱部件的工作面),经过摩擦,纱线得到一定的张力增量。

特点:动态张力波动较小,张力波动成倍数增加,纱线张力的不匀程度得不到改善。

③间接法原理:纱线绕过一个可转动的圆柱体的工作表面,依靠摩擦阻力矩,间接地对纱线产生张力。

特点:a.高速条件下纱线磨损少,毛羽增加少。

b.在纱线张力均值增加的同时,张力不匀率下降。

c.张力装置所产生的张力增量与纱线的摩擦系数、纱线的纤维材料性质、纱线表面形态结构、颜色等因素无关,便利色织、毛织生产的工艺管理。

d.对圆柱体产生阻力矩的外力F可以是各种可控制的力,如弹簧力、电磁阻力等,有利于实现纱线张力的自动控制。

e.装置结构比较复杂是其缺点。

8、简述纱圈产生重叠的原因,说明槽筒络筒机的防叠方法、重叠筒子对后道工序的影响。

原因:在摩擦传动络筒中,随着筒子直径的增大,筒子转速逐渐降低。

当筒子绕到某特定直径时,在一个或几个往复导纱周期中,筒子每层绕纱圈数恰好为整数或接近整数时,筒子上的纱圈就会前后重叠起来。

槽筒络筒机防叠措施:①周期性改变槽筒的转速②周期性的轴向移动或摆动筒子握臂架③利用防叠槽筒重叠筒子对后道工序的影响:①使筒子与滚筒接触不良。

②凸起部分的纱线受到过度摩擦损伤,造成后加工工序纱线断头,纱身起毛。

③引起筒子卷绕密度不匀,筒子卷绕容量减小。

④纱线退绕时,纱线相互嵌入或紧密堆叠,退绕阻力增加,产生脱圈和乱纱。

⑤妨碍染液渗透,以致染色不匀。

9、简述清纱器的形式和工作原理,对比两种电子清纱器的主要工作性能。

Ⅰ、清纱器的形式有:机械清纱器和电子清纱器Ⅱ、工作原理:(1)电子清纱器:a.光电式电子清纱器:检测纱疵的侧面投影b.电容式电子清纱器:检测单位长度内纱线质量的变化。

(2)机械式清纱器:纱线通过与之直径相配应的隙缝,粗节被卡断,杂质、尘屑、飞花等被剥落,从而达到清纱目的。

Ⅲ、对比两种电子清纱器的主要工作性能:电容式清纱器的主要工作性能:对扁平纱疵不会漏切,不怕震动;检测准确率与回潮率有关。

光电式清纱器的主要工作性能:对扁平状的纱疵可能漏切,灰尘积聚对检测准确率有影响,怕振动;受回潮率影响较小或无关。

10、络筒工序的工艺参数有哪些?确定各工艺参数的依据是什么?主要工艺参数:被加工纱线线密度、络筒速度、导纱距离、张力装置形式及工艺参数、清纱器形式及工艺参数、筒子卷绕速度、筒子卷绕长度及长度修正系数或者筒子卷绕直径、接头规格、管纱长度,以及防叠装置参数、槽筒启动特性参数、空气捻接器的工作参数、自动速度控制参数等项。

依据:络筒工艺要根据纤维材料、原纱质量、成品要求、后工序条件、设备状况等诸多因素来统筹制订。

合理的络筒工序设计应能达到:纱线减磨保伸,缩小筒子内部、筒子之间的张力差异和卷绕密度差异,良好的筒子卷绕成形,合理的去疵、去杂和毛羽减小作用。

第二章整经1、整经工序的目的和工艺要求是什么?目的:把一定数量的筒子纱,按设计要求的长度,配列成一定幅宽,平行地卷绕到整经轴或织轴上,为构成织物的经纱系统作准备工艺要求:①全片经纱张力和排列要均匀;②保持张力恒定,不损伤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③整经根数、整经长度、纱线配列要符合工艺要求;④接头质量头符合规定标准2、常用的整经方法有哪几种?试述其特点、工艺流程和应用场合。

(1)分批整经 (轴经整经)特点:①整经速度快,生产效率高②经轴质量好,片纱张力较均匀工艺流程:筒子架(张力器、导纱部件)-> 伸缩筘-> 导纱辊 -> 整经轴应用场合:主要用于原色或单色织物生产(2)分条整经 (带式整经)特点:①两次卷绕成形(逐条卷绕、倒轴), 生产效率低, 各条带之间张力不够均匀;②花纹排列十分方便, 不需上浆的产品可直接获得织轴, 缩短了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整经:筒子架-> 后筘-> 分绞筘-> 定幅筘(倒轴)应用场合:广泛应用于毛织厂、丝织厂、色织厂,适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3)分段整经特点:生产效率高,运输和操作不方便,比较经济,能适应多品种多色纱的要求。

适用于有对称花型的色纱整经(4)球经整经适用于牛仔布等高档色织物生产3、造成整经片纱张力不匀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均匀片纱张力的措施。

因素:纱线退绕张力、张力装置产生的纱线张力、空气阻力和导纱部件引起的纱线张力均匀片纱张力的措施:①、间歇整经,集体换筒②、合理设置张力装置的工艺参数③、纱线合理穿入伸缩筘④、适当增大筒子架到整经机机头的距离⑤、加强管理, 保持良好的机器状态4、分条整经机上定幅筘、分绞扣的作用是什么?定幅筘:对织物上机幅宽有确定作用。

分绞筘:进行分绞工作,使织轴上的经纱排列有条不紊,保持穿经工作顺利进行。

5、分条整经机上为何需要导条机构和织轴横动机构?△(参见课本P61—P62)6、筒子架的作用是什么?筒子架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什么特点?作用:放置整经所用的筒子、纱线张力控制、断纱自停与信号指示等功能。

类型:(1)、按筒子退绕方式分固定式:轴向退绕,容量大,适宜高速整经,广泛采用。

回转式:经向退绕,用于有边筒子,不利于高速整经,很少采用。

(2)、筒子补充方式分单式:一只筒子供给纱线,用完后,停车换筒,间歇整经。

复式:两只筒子(工作、预备)交替供给纱线,连续整经,减少停台。

(机械化集体换筒的单式筒子架有如下优点:①有利于高速整经;②减少翻改品种产生的筒脚纱③减少筒子架的占地面积④有利于均匀片纱张力⑤有利于提高整经机效率;)(3)按筒子架外形分V形筒子架:片纱张力均匀矩形筒子架:与上述相反。

7、分批整经和分条整经有哪些主要工艺参数(了解这些工艺参数的确定及计算)(1)分批整经整经张力:张力均匀、适度,合理配置张力装置的工艺参数,以及伸缩筘穿法。

整经速度:最大设计速度1000m/min左右。

实际中,新型高速整经机600m/min 以上。

一般整经机400m/min。

整经根数:原则:多头少轴,各轴根数尽量相等,并小于最大容筒数。

存在最佳整经根数m, 与整经速度、整经断头率有关。

整经产量:单位时间内整经机卷绕的纱线重量。

(2)分条整经:整经张力整经速度: 设计速度800 m/min,新型分条整经机为300 ~ 500 m/min,国产分条整经机为87 ~ 250m/min。

整经条数:n = M/Mt Mt:每条经纱根数,M: 总经根数整经条宽:定幅筘中所穿经纱的幅宽,宽=织轴幅宽/整经条数(1+条带扩散系数)定幅筘的筘齿密度:筘齿密度=每条经纱根数/(整经条宽╳每筘穿入数(4-10根/筘))条带长度(整经长度)斜板锥角产量8、分批整经:将全幅织物所需的总经根数分成几批(每批约400-600根),分别卷绕到宽度与织轴相近的经轴上,每一批的宽度都等于经轴的宽度,每个经轴上的纱线根数基本相等,最后通过合并做成织轴。

9、分条整经:根据配色循环和筒子架容量, 将织物所需的总经根数分成根数相等的几份条带, 按规定的幅宽和长度一条挨一条平行卷绕到几个整经滚筒上, 最后将全部经纱条带倒卷到织轴上。

10、分段整经:将织物所需的总经根数分成根数尽可能相等的几份, 每份经纱以一定长度卷绕到一个狭窄的整经轴上, 经轴上纱线排列密度与织轴相同。

第三章浆纱1、浆纱的目的及要求目的: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力作用的能力,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保证织造过程顺利进行。

要求:1)浆纱具有良好的可织性;(良好的耐磨性、毛羽贴伏、增强保伸、弹性)2)粘着剂、助剂来源充足,成本低,易退浆,不污染环境;3)织轴卷绕质量良好,表面圆整,排纱整齐;4)保证优质生产的前提下,提高浆纱生产效率、浆纱速度、浆纱质量、提高浆纱质量控制自动化程度、提高浆纱生产的经济效益2、上浆作用所起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耐磨性改善②、纱线毛羽贴伏、表面光滑③、纤维集束性改善,纱线断裂强度提高④、有良好的弹性、可弯性及断裂伸长⑤、具有合适的回潮率⑥、获得增重效果⑦、获得部分织物后整理的效果3、黏着剂、助剂黏着剂——主浆料,是一种具有黏着力的材料,是构成浆液的主体材料,浆液的上浆性能主要由它决定。

主要包括天然黏着剂、变性黏着剂、合成黏着剂助剂——是用于改善黏着剂某些性能不足,使浆液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的辅助材料。

促进黏着剂发挥作用.提高和改善浆液,浆膜的工艺性能,提高浆纱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