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一、行政单位资产核算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暂付款、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
资产计价和核算特点:货币资金(现金和银行存款)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入账。
应收和预付账款按照实际发生额记账。
一般情况下不计提坏账准备。
存货: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可以在购入时直接列作当期支出;存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入账;发出时按照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确定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对外投资:事业单位在取得对外投资之后,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或者所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评估价值入账。
固定资产: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实物形态。
一般分为: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成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不计提折旧。
无形资产:事业单位外购额无形资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入账;自行开发的,按照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在取得资产后一次性摊销,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并计入当期支出,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在收益期内平均摊销;按照摊销额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并计入当期支出。
(三)行政单位资产核算要点1、行政单位的应收及预付款项,即暂付款,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
2、行政单位购入的材料应以购买价入账。
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不能计入材料成本,而是要直接列入“经费支出”科目。
3、行政单位库存材料的盘盈、盘亏应查明原因,如属于正常溢出或损耗,应减少或增加“经费支出”科目。
如属于非正常的毁损,应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处理。
4、行政单位的对外投资应通过“有价证券”科目核算,收到的利息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5、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相等。
(五)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要点*关于事业单位存货的核算1.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不作为存货处理,而是在购进时直接计入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
2.事业单位领用的材料,应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科目,贷记“材料”科目。
3.事业单位提供劳务、开展有偿服务及销售产品的收入,应贷记“经营收入”、“其他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
4.事业单位盘盈、盘亏与毁损的存货,应冲减或增加当期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
*关于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核算1.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与投资基金应当相互对应。
2.事业单位以银行存款、材料、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取得对外投资时,应同时编制两笔分录(但以固定资产投资有些特殊):借:对外投资贷:银行存款、材料等同时,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注意:如果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取得对外投资时,也应同时编制两笔分录,但与上述分录不同:借:对外投资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时,借:固定基金贷:固定资产.事业单位的债券投资不预计利息收入,实际收到利息收入时作为其他收入。
4.事业单位转让投资的损益通过“其他收入”科目核算,同时,应将事业基金中的投资基金转作一般基金,共作两笔分录。
*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标准与企业不同。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般包括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
3.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当作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
如学校的课桌、课倚等。
4.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一般相互对应,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先不增加固定基金,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大于固定基金账面余额,但到租金结清时二者应当相等。
5.事业单位可用修购基金、结余资金、拨入专款购买固定资产,需要编制两笔分录: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支出专款支出贷:银行存款同时,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6.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7.事业单位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增加或减少固定基金。
8.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置时,应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对处置损益应增加或减少修购基金。
*关于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1.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应一次摊销,计入事业支出。
但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分期平均摊销,计入经营支出。
2.事业单位出售无形资产的收入通常应计入“事业收入”科目;结转的无形资产摊余成本应计入“事业支出”科目。
(七)行政事业单位往来帐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我们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发现“暂存款”、“暂付款”等往来帐中存在问题不少,主要有:1、将收费收入在往来帐核算,不上缴预算或财政专户,违反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如某校2004年度将学费、住宿费收入20万元放在“其他应付款”,并全部用于日常支出。
2、在往来帐中列收列支,不反映单位财务收支总规模。
如某局2002年、2004年利用“暂存款”收入资料费20.27万元、支出10.98万元,未在财务报表反映。
3、利用往来帐强行平衡预算。
如某局利用“暂存款—福利费”科目强行平衡专项事业收支,调整结余。
2003年度隐瞒结余19.90万元,2004年度隐瞒超支1.77万元。
从而给外部形成完成预算执行情况较好、收支完全平衡的印象。
4、出借帐户给他人,资金均在往来帐一收一付。
如某单位将银行帐户提供给外部个人转款,再以现金多次提取,提供套现便利。
5、将代收款项与暂借款项在同一明细科目核算,混淆了两种不同经济业务。
某局组织集体参展活动,集中代收参展费用放在“暂存款—参展费”科目,却将某经办人员借款直接冲减该科目,财务人员没有认真区别不同业务性质,把借款业务等同于支付费用业务,造成会计核算混乱,容易产生一定弊端6、不少单位对于往来帐项长期不予清理,形成大量坏帐、死帐,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并且越积越多越严重。
如某校建楼,平时预付工程款,最终决算不认真,施工单位既没有预留质量保证金,也没提交完整的决算资料,帐面难以结清。
又如由于历史原因,某局与所属企业发生大量经济往来,存在两头挂帐,财务帐面真假难辩。
以上现象不仅反映了单位财务管理没有完全到位,还隐藏一些违规及弊端,应该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三、行政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一)负债的概念和内容1.行政单位负债行政单位的负债是指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等。
2.事业单位负债事业单位的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和应交税金等。
(二)负债的计量和核算特点1.负债的计量。
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2.负债的核算特点。
应缴款项包括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
应缴预算款是指按规定应缴入国家预算的款项,主要包括代收的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购物变价款,以及其他按预算管理规定应上缴预算的款项。
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命。
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范围按财政部规定办理。
行政事业单位代收的应缴入国家预算的款项和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在实际收到但尚未上缴时,应当作为负债入账。
(三)行政单位负债核算的要点1.行政单位应缴预算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与事业单位相同):(1)代收且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2)行政性收费(3)罚没收入(4)无主财物变价款(5)赃款和赃物变价款2.行政单位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3.行政单位的应付及预收款项,即暂存款,应通过“暂存款”科目核算。
4.行政单位发放给职工的工资(离退休费)、地方津补贴及其他个人收入应当按规定设立专门账簿,进行会计核算。
发放给职工时,如以银行存款发放,应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实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且由财政直接支付,应贷记“拨入经费”。
6.事业单位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及票据利息,应计入“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
7.事业单位的应交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应计入“销售税金”科目;但计算出的应交所得税,应计入“结余分配”科目。
四、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一)净资产的概念和内容1.行政单位净资产的概念和内容。
行政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和收入减支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结余等。
2.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概念和内容。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
事业单位净资产具体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
其中,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基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等。
(二)净资产的计量和核算特点1.净资产的计量。
行政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2.净资产的核算特点(1)固定基金固定基金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
固定基金通常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的增减而发生相应的增减,两者金额通常相等;但是,在存在尚未付清租金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情况下,两者的金额不同:固定资产应当在取得时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而固定基金应当在支付租金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入账。
(2)事业基金①一般基金。
事业单位的一般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滚存的结余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本单位当期期未分配结余转入;二是从拨入专款结余中按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金额转入。
②投资基金。
事业单位的投资基金是指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所占用的基金。
投资基金应当按照对外投资账面余额的增减而发生相应的增减,两者金额应当相等。
(3)结余①行政单位的结余。
行政单位的结余是指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行政单位的正常经费结余与专项资金结余应当分别核算。
②事业单位的结余。
事业单位的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主要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事业结余应当在年末转入结余分配;经营结余通常应当在年末转入结余分配,但如为亏损,则不予结转。
③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
事业单位当年实现的结余,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配。
结余分配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有所得税缴纳业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应交所得税;二是事业单位计提专用基金。
(三)行政单位净资产核算的要点1.行政单位净资产=(资产-负债)+(收入-支出)2.行政的单位净资产主要包括固定基金和结余,即“一金一余”。
3.行政单位固定基金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应区分以下几种情况:(1)购建固定资产时,按发生的实际成本入账。
(2)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按同类资产市价或有关凭据注明价值以及相关费用入账。
(3)盘盈固定资产时,按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按实际支付的租金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