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
一、导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我们知道,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正因如此,有人就闹出了笑话,看这句话,东村的私塾有一位先生,教“四书”之一的《大学》时,张口这么念:“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当老师念到这里就惊叫一声,怎么少了个“得”字。

而西村也有一位先生,他又有另一种教法:“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他亦惊讶的说,怎么多出“得”字呢?
有一天,东村的老师跑到西村去找这个老师时,一听他这么念,他恍然大悟似的说:“怪不得我怎么念都少了‘得’,原来我的大学之道的‘得’跑到你这里来了!”
两位先生都断错了,原因有二:一、没有结合前文,整体把握文意;二、没有抓住断句的方法,现在,把前文给大家加上,你断断试试,并思考为什么这么断。

(1、修辞:排比、顶真2、“知止而后有定”中“止”是前文中“在止于至善知”的“至善”,后文意思环环相扣)断句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大家看学习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教授断句的方法
2、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断句
三、教学过程
例文1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恩,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⑤无后以⑤弘微为⑤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①思曰①此③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②等才辞辩富弘微②每以约言服之混②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②以刘毅党见⑤诛妻晋陵公主②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

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⑤除犹⑤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
(17年新课标卷I)
例文2
曾公亮……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④索之果然…………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①萌芽不禁后将奈何⑤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③不虔君命也④人主②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④”使者即就席。

…………
一、标号①的都是词。

还有哪些:谓、曰、言、云、语、白、对等
1.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曰:“德何
如,则可以王矣?”曰:“……”
2.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3.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4.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注意:曰、言、云、道后基本可以直接断开,后边一般不带宾语;语、白后面不能直接断开,一般要跟宾语。

二、标号②的都是词。

名词在文中主要是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的,可在其前后断
注意:传主的男性亲属上至祖、父、从叔、叔父、从兄等下到子、孙也一般都只提名不提姓
三、标号③的都是词。

还有哪些:
人称代词:吾、余、予、尔、而、女(汝)、若、乃、子等(注谦敬词类:仆、下官、朕、寡人、卿、妾、愚等)
指示代词:是、之、其、斯、彼、此等
疑问代词:何、安、焉、奚、胡、恶、曷、盍
巩固练习(一):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四、标号④的都是词。

句末语气词:矣、耳、也、乎、哉、焉、与(欤) 、耶(邪) 、而已、焉哉、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吾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注意:
A、“也”“乎”除了句末语气,也有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中间不能断句。

如“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B、“乎”还有一个用法相当于介词“于”,其后不能断句。

如“生乎吾前”
与其相对的有哪些:
A、句首发语词:夫、盖、且夫、若夫、至若、伏惟
B、句首相对独立的叹词:呜呼、嗟乎、嗟夫
巩固练习(二)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五、标号⑤总结为。

第一个,“以……见”被动句;第二个,判断句,标志“也”;第三个,固定结构“以……为”;第四个,固定结构“虽……犹”;第五个,例文2,“奈何”固定结构
还有哪些:
A、判断句:“……者,……也”“……者也”。

注:有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如例文1第一组,或以以下词语表判断的“为、乃、则”,曾学过典型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被动句:“为……所……”“见/受……于……”等。

C、固定结构:“不亦……乎”;“无乃……乎/与”;“得无……乎”;“安……哉”;“岂……哉”;“如/若……何”;“何……之有”;“何其……也”;“况……乎”;“如之何”“奈何”“若何”“孰与/若”等。

这些句式都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可以帮助断句。

巩固练习(三)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玉示人玉人以为宝也故
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各有其

小结:
一、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特别注意分清人名
二、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三、抓住标志,巧妙断句(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头总结、回顾)
四、通读全文,进行检查
五、全国卷是选择题,选项中必有相同断句之处‘可借鉴’
教师简单一说,重点让学生作第三个
练习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
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