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得形状与大小地一、地球得形状:地球就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得不规则得球体。
球得1、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形二、认识过程2、浑天说:天之盖地,犹壳之裹黄。
状3、麦哲伦得环球旅行证明地球就是一个球体。
与4、现在从太空瞧地球得确就是一个球体。
大1、赤道半径:6378千米小2、极半径:6357千米三、地球得大小3、平均半径:6371千米4、赤道长:4万千米5、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第二节经纬网1、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得地球模型2、地轴:假想得地球旋转轴一、四个基本概念: 3、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得交点,指向北极星得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4、赤道: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与地轴垂直得大圆圈1、定义:与赤道平行得圆(1)形状:有得纬线都就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经2、特点(2)特点: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3)方向:示东西方向。
二纬线3、纬度得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与90°N。
低纬度:0°~30°4、高纬度得划分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得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得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网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得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特点:(1)形状:半圆(2)长度:相等(3)方向:指示南北3、经度得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得180°为东经,代号E,以西得180°为西经,代号“W”。
三.经线4、经线圈:所有得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得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之与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得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与160°E得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得界限。
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
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
(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就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就是西半球。
)四、经纬网:1、定义:纬线交织成得网2、意义: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瞧成特殊得经线与纬线交织成得点。
第三节地球得自转一、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二、昼夜更替得条件:1、地球就是一个不透明得球体2、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地(1)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
球三、特点:(2)周期:大约就是24小时得(3)产生得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得现象自四、地方时: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得不同时刻叫地方时转1、划分:每15°划分为一个时区(360°÷24=15°)。
0°经线所在得时区为中时区,向东分为东十二区;向西分为西十二区、五:时区2、计算:东加西减3、日界线:以经度180°为界,东12区比西12区日期要早一天。
凡从西向东越过该线,日期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加一天。
第四节地球得公转一、定义:地球得公转就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转动。
1、方向:自西向东一、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1、海拔高度:一地高出海平面得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一地高出另一地得垂直距离。
地形图二、地形1、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面宽阔平坦。
2、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地面起伏与缓。
5vCDW 。
第三节 地图得应用(略) 第一节 海陆得分布JoKT2。
hyIgS 。
Vt1y4。
第二节海陆得面貌 Pks22。
i9QPg 。
第三节 海陆得变迁 n5o2W 。
jtYo1。
三、地形图 1、 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得点连成得线。
2、 等高线地图:由等高线构成得地图。
海陆得分布 1、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就是一片海洋(北冰洋) 2、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就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一、分布不均 二、七大洲1、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分界线(1)、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2) 、亚非:苏伊士运河 (3)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三、四大洋 1、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四、地理名词 1、海:大洋得边缘部分。
2、洋:海洋得中间部分。
3、海峡:间于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得狭窄水道。
海陆得面貌一、陆地 1、陆地地形: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2、七大洲地形特(1)、亚洲:中间高,四周地,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均海拔高度仅次于南极洲。
(2)、非洲: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平均海拔低于南极洲与亚洲。
(3)、北美洲: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山脉。
二、海底地貌 1、 大陆架:大陆向海底得自然延伸。
2、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得巨大陡坡。
3、 海沟:海低得沟谷。
一、变迁得原因 1、 内力:来自地球内部得力量,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2、 外力:来自地球外部得力量,风雨、流水、海浪、海平面上升。
1、大陆漂移说 (1)、提出:德国 魏格纳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一 、多变得天气 1. 天气就是大气阴晴、风雨、冷热得短期反应。
2. 天气得特点: ⑴天气就是反映一个地方 时间里得大气状况,它就是 变化得,相对天气而言,气候变化一般 。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得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3. 天气对农业生产、生活、交通及军事等都产生影响。
4. 常用天气符号: 在卫星云图上判读: 表就是陆地, 表示海洋, 表示云雨区。
云得颜色越白,表示云层 。
6. 我们需要洁净得空气⑴空气质量得高低,与空气中所含得 得数量有关,可以用 来表示。
⑵清新得空气:污染指数 ,对人体健康 。
⑶空气质量得高低受自然环境与 得影响。
二:气温与气温得分布1. 气温得测定海陆得变迁 二、大陆漂移说与2、板块构造说(1)六大板块(见课本43页)(2) 、运动①板块内部:相对稳定。
②交界处: a 、 张裂处:裂谷、海洋 b 、挤压处:山脉、岛弧、 三、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沿岸,地中海——喜马拉雅带⑴测量工具就是,测量时要把它放在里测量,一般在距离地面处。
⑵单位就是,读作。
⑶对气温得观测一般一天要进行4 次,通常在北京时间8时、时、时、2 时。
⑷气温影响人们得生产与生活。
2、气温得变化:⑴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或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
最高与最低气温得差叫。
⑵年变化:⑶气温年较差:一年内与之差。
3、气温得分布:⑴表示方法:通常用图表示。
⑵等温线得判读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低得为中心,反之为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得地方,气温差别, 等温线稀得地方,气温差别。
4、世界气温得分布规律:①纬度差异: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地形差异: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三、降水与降水得分布1、概念:降水就是从大气中降落得、雪、等得总称,其中降水得主要形式就是。
2、测量工具就是,表示降水量大小得单位就是。
3、降水得季节变化⑴表示:一年内降水得季节变化用表示。
⑵类型:全年多雨, , , , 。
3、降水得分布⑴表示:世界割地得降水通常用图来表示。
⑵影响因素: ,海陆因素, 。
⑶降水得分布特点①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世界降水量最丰富得地区就是赤道附近;最贫乏得地区就是南北回归线附近得大陆西岸。
⑥世界“雨极”就是印度得乞拉朋齐;“干极“就是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得气候1、概念:一个地方得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
2、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得分布地区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与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寒带气候(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得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与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得影响纬度位置影响:a)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b)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海陆位置影响:a)青岛得降水量比兰州多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得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3、影响气候得主要因素: 因素, 因素, 因素。
第一节 天气xS2HB 。
1tEnn 。
OQMbG 。
天 气 一、天气与气1、 天气:一地短时间内得大气状况,具有多变性。
二、天气:1、 卫星云图:绿色为陆地,蓝色为海洋,白色为云层白色深得地方,云层厚,为阴雨区。
三、空气质量: 1、 优:空气质量指数:0—50,对健康无影响。
2、 良:空气质量指数:51—100,对健康无影响。
第二节 气温得变化与分布CYist 。
Dc3Ms 。
OO9l2。
第三节 降水量得变化与分布P9oF1。
1A0S9。
第四节 气候得类型K596s 。
NoeFp 。
气温得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得变化: 1、 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得气温变化。
2、 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得气温变化。
二、气温得分布 1、等温线 (1)、定义:将气温相等得点连成得线。
(2)、特点: ①、同一条线上得点得气温相等。
②、稀疏得地方温差小,密集得地方温差大。
③、等温线闭合,中心温度低,表示这里2、分布: ⑴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⑵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最高气温出现7月,最低气温1月;南半球大陆,最高气温出现1月,最低气温7降水量得变化与分布一、变化: 1、 形式: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就是降水得主要形式。
雾、露不就是降水。
2、 时间不同降水不同。
二、分布: 1、由赤道往两极,总得趋势就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2、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气候得类型 一、依据:气温与降水量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