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代码的测试(软件静态测试)

基于代码的测试(软件静态测试)

工程技术大学上机实验报告
根据第五步的独立路径,设计测试用例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

设计的测试用例如表3所示。

表3 测试用例表
用例名称输入数据预期输出
测试用例1 A=5,B=6,C=7 该三角形是普通三角形!
测试用例2 A=5,B=5,C=6 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测试用例3 A=5,B=5,C=5 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测试用例4 A=3,B=4,C=7 ERROR!
七.测试用例截图
1.测试用例1
输入三边,a=5,b=6,c=7,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且任意两边不相等。

构成一个普通三角形。

输出结果为“该三角形是普通三角形!”。

如图4。

图4 测试用例1
2.测试用例2
输入三边,a=5,b=5,c=6,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且有两边相等。

与第三边不相等。

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输出结果为“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如图5。

图5 测试用例2
3.测试用例3
输入三边,a=5,b=5,c=5,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且有任意两边相等。

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输出结果为“该三角形是等腰等边三角形!”。

如图6。

图6 测试用例3
4.测试用例4
输入三边,a=3,b=4,c=7,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输出结果为“ERROR!”。

返回主函数,继续输入如图5。

图7 测试用例4
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主要是掌握软件静态测试及其用例的设计。

总结来说就是六个步骤。

先是编写有关三角形问题的相关程序。

在这个环节老师给我们一个参考程序。

只要我们在老师给的程序的基础上进行改编。

很快就能调试成功。

这次用的程序相对简单,应用基础知识就能很好地完成。

只要注意一些小细节,比如分号的书写,中括号的书写,变量是否定义。

这一步完成的很顺利。

对程序进行数据流分析。

数据流分析是我的难点。

以前没有接触到,不是很熟悉。

对其中的定义掌握的也不是很熟练。

重点是数据流覆盖指标层次结构图,数据流覆盖指标层次结构图描述数据“定义-使用”对,找出所有变量的定义-使用路径,考察测试用例对这些路径的覆盖程度。

这个地方用了很长时间理解消化。

对程序进行程序控制流分析。

对控制流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应用起来更加熟练。

首先先画程序流程图。

由于都是简单的语句。

得出流程图并不难。

然后根据程序流程图,将程序流程图转换为控制流图:将程序流程图中的每个分支转换为一个独立的节点。

在分支前的顺序块合并入节点。

对所有的节点及程序控制的流向进行编号。

根据步骤也能较快的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