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据此,我们就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改,这是我负责的鲁教版三年级上册一至四单元的教学目标。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目标第一单元1、我们的民族小学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模仿第三自然段写一写自己在学校上课、下课时的情景。
4、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金色的草地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3.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文中用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形象的描写蒲公英。
自己也来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3、爬天都峰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正确读写并理解“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用“终于”写一段话。
4、绝招1.会认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体会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语文园地一1.这次口语交际话题是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
学生对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课余生活作了比较详细的记录,要引导学生根据记录来交流。
2.这是学生第一次写作文。
重要的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写好习作的信心。
因此,要求就不可提得过高,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
对习作的评改要以鼓励表扬为主。
3.“我的发现”使学生从五组词语中,进一步了解汉字中多音字的现象,并读准和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意思。
4.日积月累第一项是“读读认认”。
要让学生认得“朱、乔、亭、禁、乙、某、章、寺、录”九个汉字。
第二项是“读读背背”。
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
5.这次展示台的活动要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
第二单元5、灰雀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6、小摄影师1.认识“摄、媚”等10个生字。
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7、奇怪的大石头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
4.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8、我不能失信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引导学生认识宋庆龄的诚实守信的品质是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表现出来的。
语文园地二1.这次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是本组课文学习的延续,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的能力,在了解名人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其优秀品质。
2.本次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写一篇习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3.“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在引用人物所说的话时,所说的话与陈述性成分在句子中有三种相对位置关系。
4.“读读背背”的内容与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所选的五个句子都属于名人名言。
“我会填”提供了四组形近字和四组同音字区分的练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组词来强化形近字的音形义和同音字的形义区分。
5.成语故事是本册教材新设置的栏目,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感受、积累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9、古诗两首1.认识“绘、萧、促”等8个生字,会写“绘、萧、促、织”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第一首,作者描写了夜晚自己见到的情景,通过作者的描绘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第二首,透过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一种的思乡之情。
3.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0、风筝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11、秋天的雨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理解并学习课文使用的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12、听听,秋的声音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语文园地三1.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自己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画,先说一说画的内容,再写下来。
写出秋天的特点,把语句写通顺。
3.通过我的发现,进行词语的积累,理解颜色的五彩缤纷。
4.初步了解对对子的形式,学会词语搭配。
5.感受绕口令的趣味。
第四单元13、孔子拜师1.会认8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4.重点抓住孔子和老子的对话,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读的方式,体会二人在对话中表现出的谦虚、礼貌的品行。
14、盘古开天地1.认识12字,会写15。
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3.第四自然段中,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得很具体。
盘古身体的每一部分,分别变成了世界上的万物。
对地球万物的描写,较多地使用了形容词偏正结构的短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恰当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这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加以注意,并抄写下来。
15、赵州桥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16、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会认10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培养自学能力。
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画面内容的三个自然段,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感受《清明上河图》画面的生动。
语文园地四1.这次口语交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本组综合性学习的继续。
2.这次习作,要求学生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
这也是对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
3.教材中列举了九个成语,其共同特点是每个成语里都有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让学生从字面上发现它们的共同规律,并在发现的同时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有趣,产生深入了解汉语成语的愿望。
4.这次读读背背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读背十二生肖。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生肖文化,学生对此可能或多或少有一定了解。
5.要求学生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
6.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